成都有轨电车 根据国务院正式批复的第一、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将累计建成9条地铁线路;3条有轨电车线路;4条市域通勤线。由此将面临规划、建设、设施保护、安全管理等诸多问题。《成都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草案)》中将系统地解决建设及运营中的问题,拟对乘车人员有全新要求,如把危害捷运系统运营安全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公共秩序,公共场所容貌,环境卫生的行为以及不服从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指挥的乘车人将不被允许进入车站写进法规。
成都有轨电车部分线路 成都有轨电车第一条线路位于新津县城区,是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项目。其起于龙王渡小区,沿兴园3 路-瑞通路-五津东路-新普路-大件路外绕线-岷江大桥,止于成绵乐新津南站,全长约21.9km,远期预留至成蒲快速路与新沙路交汇处。线路连接老城区、工业园A区、普兴镇、物流园区、新材料功能区和工业园B区,与成绵乐新津南站进行接驳。R1线位于未来新津重要的客流交通走廊上,是一条典型的TOD线路,立足于满足天府新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通勤需求,解决未来天府新区发展带来的客流,带动沿线土地增值,将直接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和促进沿线第三产业发展,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缩短主要功能区的通行时间。
R1线一期工程,从五津东路站至客运中心站,长度约为3.7公里,共设4站,依次为五津东路站、岷江东站、滨河路站和天府新区白鹤滩站。根据计划,这段将在2015年10月31日完工。
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五津东路-普兴段)是有轨电车R1线的中段部分,线路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三号桥西侧的五津东路与武阳东路路口,线路沿五津东路向东,依次经过三、二、一号桥,然后沿新普路铺设至普兴镇路口,设置本段终点站普兴站。本段线路右线全长8.681公里,其中地面线8.109公里,共设车站8座。
成都益州大道有轨电车示范线线路长约9.62km,共设置16座车站,14座地面站,2座高架站,平均站间距0.64km。线路起于火车南站西侧,与成都地铁1号线、成都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18号线换乘,沿广和一街向西高架敷设,随后转入益州大道向南敷设,在盛和一路路口设置盛和一路站,随后由高架转为地面敷设,在泰和路路口设置泰和路站,随后线路上跨三环,在和硕东街、府城大道、交子大道、锦城大道路口、锦悦西路分别设置和硕东街、府城大道、交子大道站、锦城大道站、环球中心站,随后线路下穿绕城向南继续沿益州大道敷设至华龙大桥北侧,在天府一街、天府二街、天府三街、天府四街、天府五街、伏龙小区、华府大道路口分别设置车站。该示范线预计工期两年。
1环:三环路
4射:北星大道、红星路南延线、成龙路、金辉路(IT大道)
成都有轨电车 起于龙王渡小区,沿兴园3路-瑞通路-五津东路-新普路-大件路外绕线-岷江大桥,止于成绵乐新津南站,全长约21.9km,远期预留至成蒲快速路与新沙路交汇处。线路连接老城区、工业园A区、普兴镇、物流园区、新材料功能区和工业园B区,与成绵乐新津南站进行接驳。
起于五津路-东西大道-新邛路-津都国际大桥-新蒲路-大件路后,止于成绵乐-新津南站,全长约16.7km。线路沿老城区敷设,主要解决老城区内交通拥堵,同时带动花舞人间、老君山风景区的旅游人气。本线重要节点有老城区、新平、亚特兰蒂斯和新津南站。
起于新津亚特兰蒂斯,沿机场快速通道,经普兴、黄渡,到达双塘村站,与天府新区有轨电车T2线接驳。R3支线至双流机场、成都石羊车站的线路,在双流境内与双流国际机场、地铁10号线接驳,共同运送新津与成都之间的客流。新津境内线路长11.3km,R3线是新津融入天府新区核心区的重要线路。
起于黄葛树,新津境内到达艺术学院,沿大件路经双流,到达成都主城区的石羊场,在双流境内与地铁3号线、8 号线、14号线进行接驳,在武侯区与石羊汽车站进行接驳,通过花源站与成绵乐客运专线接驳,新津境内全长约10.7km。R4线为新津与成都市对接的主要线路,将来与成绵乐城际铁路、地铁10号线共同运送新津与成都之间的客流。
起于龙王渡小区、沿临江村、田渡村、兴义,到达杨祠堂。新津老城区与规划居住区进行接驳,新津境内全长约6.7km。
起于新平镇,沿新邛路-成新蒲快速路,通过双流彭镇、九江镇同往草金立交联系成都高新西区。R6线在彭镇处与地铁15号线接驳。全长约23.2km,新津境内17.9km。加强新津的花舞人间、新平、安西、兴义与双流的彭镇、九江和成都高新西区的相互交流,同时带动新平、安西、兴义的发展建设,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向西北的发展战略。
成都益州大道有轨电车示范线线路长约9.62km,共设置16座车站,14座地面站,2座高架站,平均站间距0.64km。线路起于火车南站西侧,与成都地铁1号线、成都地铁7号线、成都地铁18号线换乘,沿广和一街向西高架敷设,随后转入益州大道向南敷设,在盛和一路路口设置盛和一路站,随后由高架转为地面敷设,在泰和路路口设置泰和路站,随后线路上跨三环,在和硕东街、府城大道、交子大道、锦城大道路口、锦悦西路分别设置和硕东街、府城大道、交子大道站、锦城大道站、环球中心站,随后线路下穿绕城向南继续沿益州大道敷设至华龙大桥北侧,在天府一街、天府二街、天府三街、天府四街、天府五街、伏龙小区、华府大道路口分别设置车站。该示范线预计工期两年。
有轨电车和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它环保且运量大,没有小汽车的空气污染、停车难等问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公里,每小时运力达到7000人,超过公交车;同时,它的造价仅是地铁的四分之一。
成都有轨电车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周边区县融入主城区,提升主城区的辐射能力。
【工期动态】
西南首条有轨电车项目正式动工,安全、环保、成本低是有轨电车最大的特点。根据工期,预计2015年10月31日这条有轨电车项目就能完工。
西南地区首条,3.7公里长
2015年1月底,新津三号桥附近,远处就是成绵乐客专跨越新普路的一座铁路大桥。道路中央已经设立了蓝色围挡,施工人员正在开挖路基,做有轨电车最基础的一段工程。
据施工方中铁二局二公司该工程项目经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开工的为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项目首开段一期工程,从五津东路站至客运中心站,长度约为3.7公里,共设4站,依次为五津东路站、岷江东站、滨河路站和天府新区白鹤滩站。根据计划,这段将在2015年10月31日完工。
新津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R1线(五津东路-普兴段)是有轨电车R1线的中段部分,线路呈东西走向。起点位于三号桥西侧的五津东路与武阳东路路口,线路沿五津东路向东,依次经过三、二、一号桥,然后沿新普路铺设至普兴镇路口,设置本段终点站普兴站。本段线路右线全长8.681公里,其中地面线8.109公里,共设车站8座。
车站在路中间,类似BRT
有轨电车线路郊区设于地面,市区则高架,走的是轨道,类似于地铁、快速公交、高铁的一个综合体。这条西南地区首条有轨电车线路,很像二环路的快速公交,站台位于道路中央,分布其两侧则是上下行线路。旅客从道路中间的车站候车转乘,道路上也会接驳有轨电车,采用有相应的信号灯。
根据资料显示,有轨电车和其他交通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它环保且运量大,没有小汽车的空气污染、停车难等问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公里以上,每小时运力达到7000人,超过公交车;同时,它的造价仅是地铁的四分之一。据中铁二局该工程项目经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有轨电车并不是在路上铺上钢轨,搭上接触网,就可以让有轨电车在上面跑。而是需要先深挖近两米的地基,再回填0.7米深的砂卵石,然后是水稳层、泥沙支撑层等,之后才是铺设轨道板。这样有轨电车基础更为牢靠,减振、防沉降。
有轨电车外形
成都首条有轨电车示范线采用的是5节车厢的车辆,车辆长约32米,载客量可以达到300人;未来车厢视客流情况可以增加至7节,车辆长度增加至43米左右,载客量达到约400人。
信号智能优先运营模式
成都有轨电车采用信号优先运营模式。“信号智能优先的有轨电车在建设时,就将对沿线的道路信号进行智能化改造,按道路红绿灯周期联动有轨电车信号。而在运行中,在与城市道路相交的路口,与道路信号系统协调运行并具有优先权,能够保证在拥堵的城市交通环境中具有较快速的优势,平均运行时速可以达到25公里左右,比公交车快。相比传统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提高了车辆的最高设计速度,时速可以达到70公里至80公里;同时提高了加减速度,动力性非常好,使它在城市交通运行中具有稳定高效的动能。[1]
【项目方案动态】
2015年9月,在公布的《城市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到:到2020年,成都将建成运营有轨电车线路6条,长度近100公里。成都有轨电车除了新津的在建项目,成都的益州大道、IT大道有轨电车项目在2015年内也有望开建。[2]
2017年5月27日,"蓉2号线"首列车新津下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