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寨土楼
闽侯县鸿尾乡溪源寨 土楼,位于福建省闽候县
鸿尾乡 溪源村,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方形土楼。土楼中央建有三进布局的全木结构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
悬山顶, 穿斗式
木构架,左右配建厢房。紧贴正房两侧建双层木构楼房,四周紧贴围墙建双层木构环楼。围墙高大宽厚,分为两层:下层为双向,用方整块石砌筑,中间填土、厚如城墙,四向相通,可行人、利防御;上层土筑,外用灰色泥灰粉刷。前左后右两倚角建有方形的了望楼,设有瞭望眼、枪眼。廊与天井全部用石板铺设。土楼内凿有水井,共有房屋232间,占地6000余平方米。1992年列为第二批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走进优秀 古民居 闽侯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在这二千多平方公里的侨乡沃土上,那些曾经参与铸造闽侯辉煌的历史名人为我们留下了上百座的故居遗址,其中不凡地域特色鲜明、建筑手工艺考究的优秀古民居,然而,不少特色古民居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为进一步挖掘我县丰富多彩而富有地域特色的 乡村游产品,在“
五一黄金周”来临之际本报特别推出“走进优秀古民居”专栏,以记者的视觉和笔调带您游览“养在深闺”的优秀古民居。逛腻了高楼大厦后,是否有想过去体验乡间风情,做回山寨大王呢?鸿尾乡溪源村内就“珍藏”了这么一座溪源寨土楼。民国《 闽侯县志》记载:溪源“皆山田,有 古寨焉”。书中的古寨俗称土楼,因古寨四周围砌土筑高墙故而得名。鸿尾乡迄今还保存有清代方形大小土楼数十座,溪源寨土楼就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溪源寨建于清咸丰十三年,坐西朝东,青山做枕,面揽 田原。据当地研究此寨的林其标介绍,当年此地派出族人,赴 闽清 宏琳厝拜师求艺,回来后把溪源寨建得与宏琳厝大致相同。设计者选择家族群体聚居的形式为总体设计,重视自我防御。以土木石混合构筑, 占地面积高达6000多平方米。为了抵御外敌,山寨的大门用硬木制成,厚达20多厘米,外围再钉以铁板防火,十分坚固。山寨四周建起高大的围墙。围墙分为二层,底层用青石垒砌, 不 开房间,没有窗户,上层用生土和碎石夯筑,内外两墙,中间一个夹道,可以贯通古寨四周。外墙上开着瞭望窗和射击孔,瞭望窗用来通风采光和观察敌情,射击孔用来狙击来敌。很奇特的是,在山寨前右、后左的倚角上还建起三层的炮楼,两座炮楼可以做360度的远眺侦察,每层都有十几个的瞭望窗和射击孔,当外敌来犯时,炮楼内至少可武装几十人。 千万别以为它只是一座碉堡,走进古寨,更是别有洞天。围墙内楼房全部都是木构,有房和厅232间。据介绍鼎盛时期寨内住了两、三百人。正门进入,依次可看到门房、前庭、前厅、主庭、大厅、 后庭、后堂等。主楼前后三进,左右都配上厢房。远眺溪源寨,屋宇高耸,主楼上
马头墙尤其突出,墙顶用乳钉将一片片特制的蓝瓦镶嵌其上,既美观又坚固,就像是将军的铠甲一般。同时在马头墙内侧绘有各种花卉人物图案,每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历经百年仍然色彩鲜艳。寨内门窗、梁柱上都嵌上精美的木雕,有人物故事、禽兽花果等图案,线条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妙趣。 说起古寨,还有一段 传奇故事。民国《穆源 林氏族谱》中这样记载:“有宜承先人薄业益以
妻亲资助,兴家构堡屋,宏敞冠全穆。置田产荫后人,诚可谓裕后之祖。”相传林有宜家贫如洗,但人长得高大威猛、英俊不凡,在一个富甲三县的财主家做长工时,与主人家唯一的千金相恋。后得岳母赏识,终于娶回娇妻。于是家境就宽裕起来,以五亩薄田勤俭起家,经过日积月累,到晚年积蓄一笔家财建起如此大规模的古寨。当时门第观念森严,林有宜究竟是凭着什么娶上娇妻?以五亩薄田起家,到晚年真能“种”出如此大规模的古寨?一种说法是,林有宜的岳母非常喜欢他,逢年过节就用八台大轿把女儿接回家,将金砖秘密藏与 糟菜缸之中让女儿带回家,直至一次女儿在轿中睡着,糟菜缸摔落于轿下,被人发现。而另一种说法更为有趣,称林有宜婚后为岳父修坟,谁知竟挖出大量的金银财宝,从此 一夜暴富,修建了此寨。当地人称此寨建成后,四方风水皆被它所纳,最明显的是林有宜的岳父家逐渐凋零、落魄,于是传出“兴溪源,败 南墙”之说。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