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历史可追溯到1941年。建校初期即太行工校时所开设的机械专科班。
1941年5月,学校前身太行工业学校在山西省黎城县成立,同期设立机械专科班。
1943年9月—1951年5月,抗战与内战期间,学校奉命停办,机械专科班暂时停办。
1951年4月,学校正式改为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学科暂分轻兵器制造、重兵器制造、弹药制造、火药制造、热处理和锻造等学科;同年秋,普通机械为所设四个专业之一。
1952年,学校增设热处理专业。
1953年,重新调整专业设置,其中包括锻造与冲压、冷压引伸、热处理和焊铆等。
1954年,热处理专业只向教学副校长负责,下设热处理、金工锻压学科,其中热处理学科包括金相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和材料实验室;切削机械、工力和制图等学科包括机床实验室和公差实验室。
1956年,力学、制图和金属工艺学等专业增设师资培训班,为部属中等院校培养师资。
1957年,根据二机部指示,撤消焊接、铸造两个专业,学校专业调整为重兵器制造、金属切削、热处理和锻冲四个通用专业。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
1958年9月,学校更名为太原机械学院。金属热处理专业改为热处理及热工仪表专业,锻造与冲压专业维持不变。
1959年,共招收2个班:热处理专业(时称21专业)开始招生。8月,学校停办专科,改为五年制本科,设三个系。“二系”特有的名称才正式出现,专业调整后,二系设特种热处理、焊接、重武器锻冲工艺、军械装备制造及精密制造等专业。9月,二系开始正式招收第一批本科生。
1961年7月,沈阳工业学院大学部两个常规兵器专业调整转入太机。
1963年1月,太机划归国防科委直接领导,成为八所国防工业高等院校之一。二系开始小规模扩招普通民用专业的学生。
1964年,机械工艺制造专业扩招为2个班。
1965年,二系开始扩招四个专科班,学制两年,全系总人数达400人。3月,学院在火炮设计与制造和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两个专业65级新生中试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
1966年—1975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停办,改为国营红旗光学仪器厂。
1976、1977年,二系部分待调老教师,义务到国营东方机械厂,帮助举办“七·二一”工人大学,设立机械制造和焊接工艺两个专业。
1978年6月,学校复办,共设4个系,12个专业和1个基础部,一个实习工厂。机械工程系设机械工艺及设备,热处理工艺及设备,锻压工艺及设备,特种铸造工艺及设备等四个专业。10月,二系迎来了恢复后的第一届学生,时设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1月,在太机兵工协会的领导下二系组建机械工艺专业学组,二系多名教师成为第一届太机兵工协会委员。
1981年,二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成为学校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之一。
1993年,二系开始筹建NC&CIMS新专业方向及实验中心。
1995年,二系申办了“机床数控技术”和“柔性集成制造技术”2个本科专业方向和机械部全国数控技术培训网络太原分中心,并于同年开始招生。
1997年,二系开始招收“产品造型设计”专科专业学生。
1998年,“机械制学院活动(2)造及其自动化”被评为部级重点学科,山西省科委重点学科。
1999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0年3月,山西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同年,工业工程专业顺利晋升为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极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列为国管专业。
2002年,新申办专业包装工程开始招生。
2004年1月,原一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中机电方向的所有师生划归二系。12月,工业设计专业分出独立成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2005年12月,由原机械工程系(二系)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包装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4个专业,原自动控制系(三系)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个专业和原工业设计系的工业设计1个专业合并成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工业工程系,过程控制系,机械电子工程系4个系。
2008年5月,工业设计系成立并开始重新招收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同年,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2009年9月,学院新增“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包装工程专业被评为校级优秀专业。
2010年,学院成立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9月,学校机构调整,机电工程学院所属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并入学院,学院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3年,新办机械工程专业开始招生,学院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揭牌成立。
2017年6月,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三个专业分出,学院更名为机械工程学院。中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开设7个本科专业。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 |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包装工程、工业工程 |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41人,教授24人,占17.0%,副教授39人,占27.7%,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1人,占57.4%,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70人,教师中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级教学名师5人,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山西省级教学团队1个。
山西省级教学团队:数控技术教学基地(2007年,王爱玲)
国家教学名师:王爱玲山西省级教学名师:李瑞琴、张吉堂、张保成、祝锡晶、潘宏侠 |
国家教学名师:王爱玲山西省级教学名师:李瑞琴、张吉堂、张保成、祝锡晶、潘宏侠 |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山西省品牌专业1个,山西省优势专业2个,山西省特色专业2个;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山西省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山西省级精品课程3门,山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
山西省品牌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山西省优势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山西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基础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机械工程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心
类别 | 课程名称 |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机床数控技术 | --- |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机床数控技术 | --- | --- |
山西省级精品课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原理 | 机械设计 |
山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工程测试技术 | --- |
资料来源: |
类别 | 课程名称 |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机床数控技术 | --- | ---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机床数控技术 | --- | --- |
山西省级精品课程 | 机械制造工艺学 | 机械原理 | 机械设计 |
山西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 工程测试技术 | --- |
资料来源: |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授权点2个。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
山西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
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工业工程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
类别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潘宏侠 | 2001年 |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沈兴全 | 2010年 |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王宗彦 | 2015年 |
资料来源: |
类别 | 名称 | 负责人 | 批准时间 |
---|---|---|---|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先进制造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潘宏侠 | 2001年 |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深孔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沈兴全 | 2010年 |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 山西省起重机数字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王宗彦 | 2015年 |
资料来源: |
根据2017年1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承担各类项目共计330科研项目余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部级51项,科研经费达到8536万元,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3项。2015年,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2项。学院教师发表高水平论文445篇,其中SCI收录24篇、EI收录125篇。
2017年,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4项,山西省高校创新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