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紫金石属钙质岩,硬度为3.5~4.5,磨光面显油脂光泽;色泽映紫,呈紫、褐紫、灰紫、酱紫等变化,嵌有浅黄、浅绿、绿黄、金黄、晕红等色带与色团;纹理大多清晰,少数朦胧,有豆绿色圆眼,含瞳子、晕三、五层,有些部位映日泛银星。
临朐紫金石色紫纹黄,对比明显,易形成各类图案,可磨制成观赏石以及制作砚台和其他工艺品。紫金石砚手试如膏,泛墨如油。唐朝时曾"竞取为砚",至宋朝初年,石源濒于匮乏,其后渐不见面世,近年又重新发现。临朐紫金石古以制砚而闻名,现在主要以观赏为主。
紫金石形成于距今约4.5~5亿年的早古时代,属浅海一一陆台潮坪相沉积岩。岩性是泥质白云质粉晶灰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含量为90%左右,另有铁、锰等不透明矿物及白云石和泥质物。赋存于寒武系炒米店组中部的落层至中厚层深灰色泥云质条纹、条带灰岩,以及紫红色竹叶状灰岩和藻凝块灰岩韵律层中。含矿层厚1~2m,内存的紫金石多呈透镜状或扁豆状,单体一般厚5~20cm。
紫金石是在巨厚的沉积碳酸盐岩系形成过程中,于沉积间断之后和大规模海侵之前形成的。在海退阶段的陆台地段,以接受陆源为主的微细沉积物,因气候等原因泥状沉积物产生龟裂,继而的再沉积则填于龟裂缝隙中,然后又接受海侵后的连续沉积。由于先后沉积的物质中,铁、锰等含量的不同和化学反应的差异,使紫金石的紫色调石基和黄褐色不规则条纹,整体上呈龟背状和其他形状。
宋·唐询《砚录》:"尝闻青州紫金石。余知青州,至即访紫金石所出。于州南二十里临朐界,掘土仗余及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