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一个健康成年人的肾脏每天要过滤和清洁约200升的血液。通过对代谢物和矿物质进行过滤,并连同水分将其排泄到体外,肾脏使体液矿物质和血液酸度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此外,肾脏还具有控制人体血压、刺激生产红细胞以及保持骨骼健康等作用。
据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截2009年)全球有5亿人的肾脏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肾脏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病死亡。全球有150多万人依靠肾脏透析或肾脏移植维持生命,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成倍增长。
慢性肾脏病初发时,患者一般没有不适症状,往往被忽略。然而,看似健康却患有慢性肾脏病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十倍以上。如发展到尿毒症,不仅损害健康,甚至将危及患者生命。两至三成患者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其肾功能损害已经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
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呼吁,每个人都应关爱自己“神奇”的肾脏,及早发现肾脏损害并接受必要治疗,以免引发严重病症。
世界肾脏日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共同倡导设立世界肾脏日,其目的在于:
1、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
2、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肾脏日的焦点是让全科医生和肾脏健康的专业护理人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肾脏作用:作为相关慢性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标志,早期检测任何形式的肾脏损害是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世界肾脏日活动(3)2021年3月11日,由国家卫健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与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共同主办的健康中国行动—慢病防治·肾脏病暨2021年世界肾脏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和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对“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一周年情况进行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了“健康中国行动”肾脏病专科的建设情况,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孔灵芝介绍了“健康中国行动”慢病协同管理工作推进情况。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陈江华、赵明辉、刘必成、陈崴四位专家围绕国内肾病防治现状进行了主题报告。活动现场还启动了针对肾脏病患者的慈善救助项目。[4]
2022年3月10日,为进一步促进社会公众对肾脏病的认识,关爱肾脏病患者,作为江苏省临床肾脏病中心、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在丁家桥本部门诊3楼一诊室(肾内科普通门诊)、7楼六诊室(肾内科专家门诊)同时举行义诊活动。[2]
时间 | 主题 | 口号 |
---|---|---|
2006年3月9日 | 慢性肾脏病 | 关爱健康,呵护肾脏——及早诊断,积极预防 |
2007年3月8日 | 了解您的肾脏 | 您的肾脏健康吗? |
2008年3月13日 | 令人惊奇的肾脏 | 你的肾脏每天过滤、清洗200升血液”,宣传宗旨是“肾脏病是常见的、具有危害,确实可以治疗的! |
2009年3月12日 | 稳定血压 | 保持肾脏健康 |
2010年3月11日 | 保护您的肾脏,控制糖尿病 | |
2011年3月10日 | 齐保肾,同护心 | |
2012年3月8日 | 捐献肾脏,延续生命 | |
2013年3月14日 | 防止急性肾损伤 | |
2014年3月13日 | 健康肾脏、美好生活:关注老年慢性肾脏病 | |
2017年3月9日 | 远离肥胖,远离肾脏病 | |
2018年3月8日 | 关注肾脏病,关爱女性健康 | |
2019年3月14日 | 全城参与,维护肾康 | 呼吁建立全面性的健康保险(UHC),对肾脏疾病作出预防和早期的治疗。 |
2020年3月12日 | 人人可享、处处可及——从预防到诊治 | |
2021年3月11日 | 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Living Well with Kidney Disease)[1] | |
2022年3月10日 | 跨越认知差距 保护肾脏健康[3] |
经过全世界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对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规律认识已有很大提高,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能够延缓一期和二期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中国人群中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很低,不少患者已到慢性肾脏病的第四期,甚至第五期才到医院就诊。所以加强宣传,在全体居民中通过健康检查或疾病普查,早期发现可能引起各种慢性肾脏病的常见疾病,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改善其预后的基本途径。
世界肾脏日ISN和IFKF提出设立世界肾脏日后,立即得到各国肾脏病学会的重视和积极响应。中华肾脏病学会号召全国肾脏病医务工作者积极宣传世界肾脏日,唤起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重视。
从全世界的总体情况来看,慢性肾脏病的防治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慢性肾脏病防治具有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和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据ISN和IFKF的估计,慢性肾脏病患者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一,即超过5亿人,其中大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而末被发现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后果:首先是肾功能丢失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和需要透析或移植治疗,更重要的是在进入肾衰竭期前就过早死于心血管疾病。
据统计,全球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透析人数不断增加:1990年为42.6万,2000年为106.5万,预计2010年达到200余万人。但占全球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却占透析人数的10%,这些国家的大多数终末期肾衰患者得不到透析救治的机会。在中国,据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的不完全调查,每年进入血透的新患者人数均在4000例左右,而约有三分之二的肾脏病患者首次就诊时,血肌酐已超过176.8umol/L,有四分之一的患者超过530.4umol/L。同时,尽管透析和移植能拯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活素质,但不管透析或肾移植,病人及其家庭以至社会,都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美国每个透析病人每年的费用需65000美元,肾移植每年需40000美元。而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省),由于技术服务价格非常低廉,采用同样产品的透析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移植后每年的医药费约几万元;即使如此,仍有不少尿毒症患者得不到及时的透析,能够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就更加少,因此在中国对慢性肾脏病“及早诊断,积极预防”,具有重大的意义。
2022年3月,《柳叶刀》(Lancet)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人数达1.3亿,也就是中国平均每10人里面就有一名慢性肾脏病患者。慢性肾脏病有四大特点: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危险程度大、医疗负担重。早期检测肾功能EGFR和防治肾脏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将不可逆。[3]
世界肾脏日201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与卫生部在天津共同启动全国十省市的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人体器官捐献的志愿者招募网络在全国铺开,有身后捐献器官意愿的公民,可就近登记捐献,并成为红十字器官捐献志愿者。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个肾捐献给亲属或配偶,由于活体捐赠有可能对捐赠者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赠应该成为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
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3月中国尿毒症患者已达200余万,而且每年有大量新发的尿毒症病人,而每年肾移植手术仅5000余台,由于缺乏供体,仅有少数尿毒症患者能够有机会接受肾移植。而与此同时,中国每年约有10万健康人因突发事件而死亡,器官捐献率仅为西方国家的千分之一。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和正确的认识,中国器官捐献率很低,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无法接受肾移植手术治疗,饱受病痛折磨,很多尿毒症患者在等待中去世。
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推行的是心脏死亡后的器官捐献。自2010年3月器官捐献试点工作以来,截止2011年12月,全国已实施160例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涉及到全国14个省份,其中捐献肾脏276个。
在中国,阻碍器官捐献的难点并不是经济问题,而可能是传统的观念,忌讳生前谈死亡,不愿意考虑死亡之事,还有中国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和“死后留全尸”的观念根深蒂固。而在发达国家,器官捐献率很高,典型的实例,1997年英国戴安娜王妃,因车祸身亡,她生前是红十字会形象大使,有死后自愿捐献器官的记录,她的器官救了8名病人。
器官捐献是赠予生命的礼物,可以惠及多个家庭。在生命的尽头,还能用余热去温暖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获得再生的力量,这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是使生命延续,遗爱人间的伟大举措,是使亲人感动,社会铭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