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乡位于县城南2.5公里处,北临滹沱河,南依五台山,西界原平市,面积210平方公里。辖41村,人口18739人。耕地面积4.67万亩。中解河纵贯南北,高苏路横穿东西,赵杲观旅游公路南北相连。
新高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地平土肥,水源充足,矿藏资源聚集,“工、农、旅”三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乡农业经济以水稻、辣椒、蔬菜、水果玉米、立体种植为主,林果业以优质酥梨、苹果、葡萄、核桃为主,并且以退耕还草和家畜养殖为主的养殖业正在逐步兴起。工业经济形成了以铁矿采选为主导,以汽车运输、汽修、化工配件等的工业体系和以餐饮、商贸、住宿为一体的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份额逐渐加大。旅游业初步形成以国家级森林公园(赵杲观),及古松寺、韩街积萃苑等附属景点为主线的旅游体系。
2010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1550万元,粮食总产量7464吨,农民人均收入2284元。
新高乡,1953年属中解乡,1958年成立新高公社。1984年改新高乡。2000年交口乡并入该乡。
新高乡政区图
村 名 | 人 口 | 土地面积(亩) | 特 产 |
合 计 | 18739 | 46694 | |
沿 村 | 1342 | 3298 | 核桃、酥梨、运输业 |
周 流 | 431 | 1480 | 苹果 |
张 村 | 322 | 1060 | 核桃 |
赵 村 | 1793 | 4523 | 酥梨、玉米、运输业 |
董家寨 | 411 | 1230 | 玉米 |
谢家寨 | 170 | 370 | 玉米 |
陈家堡 | 1012 | 3800 | 玉米 |
张家堡 | 473 | 1426 | 玉米 |
刘 街 | 915 | 1842 | 西葫、西瓜 |
下 街 | 696 | 1543 | 西葫、西瓜 |
翟 街 | 315 | 415 | 瓜菜 |
新 庄 | 254 | 570 | 瓜菜 |
大梨园 | 206 | 896 | 玉米、养猪 |
小梨园 | 256 | 734 | 水果玉米 |
刘家疙洞 | 1235 | 2396 | 西瓜、回茬白菜、商贸 |
金 街 | 488 | 763 | 地豆套种玉米 |
张家寨 | 582 | 733 | 瓜菜 |
口 子 | 455 | 610 | 花椒、大葱 |
口 前 | 239 | 365 | 大葱 |
新 高 | 476 | 924 | 辣椒、肉牛养殖、葡萄 |
潘 庄 | 561 | 1466 | 小杂粮 |
上桥庄 | 454 | 1122 | 葡萄 |
石 岗 | 420 | 921 | 苹果、核桃 |
小 观 | 275 | 455 | 小杂粮 |
河 头 | 380 | 882 | 玉米 |
韩 街 | 377 | 660 | 辣椒、瓜菜 |
王 街 | 535 | 855 | 西瓜、白菜 |
园 子 | 432 | 788 | 糯玉米、白菜、水稻 |
西 凤 | 301 | 249 | 玉米 |
龙 千 | 188 | 125 | 玉米 |
高太庄 | 275 | 1079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康家湾 | 316 | 1553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韩家湾 | 430 | 1995 | 土豆、养殖 |
赵家湾 | 378 | 1688 | 土豆、养殖 |
探马石 | 238 | 808 | 土豆、养殖 |
青 社 | 170 | 338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洪 寺 | 108 | 326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同 盟 | 199 | 492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上 庄 | 120 | 309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张仙堡 | 347 | 1124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龙 巴 | 164 | 481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村 名 | 人 口 | 土地面积(亩) | 特 产 |
合 计 | 18739 | 46694 | |
沿 村 | 1342 | 3298 | 核桃、酥梨、运输业 |
周 流 | 431 | 1480 | 苹果 |
张 村 | 322 | 1060 | 核桃 |
赵 村 | 1793 | 4523 | 酥梨、玉米、运输业 |
董家寨 | 411 | 1230 | 玉米 |
谢家寨 | 170 | 370 | 玉米 |
陈家堡 | 1012 | 3800 | 玉米 |
张家堡 | 473 | 1426 | 玉米 |
刘 街 | 915 | 1842 | 西葫、西瓜 |
下 街 | 696 | 1543 | 西葫、西瓜 |
翟 街 | 315 | 415 | 瓜菜 |
新 庄 | 254 | 570 | 瓜菜 |
大梨园 | 206 | 896 | 玉米、养猪 |
小梨园 | 256 | 734 | 水果玉米 |
刘家疙洞 | 1235 | 2396 | 西瓜、回茬白菜、商贸 |
金 街 | 488 | 763 | 地豆套种玉米 |
张家寨 | 582 | 733 | 瓜菜 |
口 子 | 455 | 610 | 花椒、大葱 |
口 前 | 239 | 365 | 大葱 |
新 高 | 476 | 924 | 辣椒、肉牛养殖、葡萄 |
潘 庄 | 561 | 1466 | 小杂粮 |
上桥庄 | 454 | 1122 | 葡萄 |
石 岗 | 420 | 921 | 苹果、核桃 |
小 观 | 275 | 455 | 小杂粮 |
河 头 | 380 | 882 | 玉米 |
韩 街 | 377 | 660 | 辣椒、瓜菜 |
王 街 | 535 | 855 | 西瓜、白菜 |
园 子 | 432 | 788 | 糯玉米、白菜、水稻 |
西 凤 | 301 | 249 | 玉米 |
龙 千 | 188 | 125 | 玉米 |
高太庄 | 275 | 1079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康家湾 | 316 | 1553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韩家湾 | 430 | 1995 | 土豆、养殖 |
赵家湾 | 378 | 1688 | 土豆、养殖 |
探马石 | 238 | 808 | 土豆、养殖 |
青 社 | 170 | 338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洪 寺 | 108 | 326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同 盟 | 199 | 492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上 庄 | 120 | 309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张仙堡 | 347 | 1124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龙 巴 | 164 | 481 | 土豆、红芸豆、小杂粮 |
党委书记:王继红
乡长:李纪东
人大主席:孟庆勇
政协联络员:杨建中
副书记:白耀平戴马马
纪检书记:董春敏
组宣委员:吴银平
武装部长:王永军
副乡长:吴秀峰、杨峰林、周伦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7123
男 8861
女 8262
家庭户户数 4559
家庭户总人口(总) 17120
家庭户男 8858
家庭户女 8262
0-14岁(总) 4135
0-14岁男 2080
0-14岁女 2055
15-64岁(总) 11194
15-64岁男 5920
15-64岁女 5274
65岁及以上(总) 1794
65岁及以上男 861
65岁及以上女 93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572
山路崎岖,峰峦竟秀,苍松参天,悬崖峭壁,石洞深邃。寺观架于其上,幽静清雅。相传春秋末期,赵襄子灭代,代君夫人摩笄自杀于夏屋山,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引护外逃,路经此地,隐居于五台山石洞中。以后僧侣居此,成为佛居,因地名命为天台寺,后人怀念赵杲,惯称赵杲观。
寺分南洞、北洞。北洞为主要建筑群。北洞中区有大殿三间、殿左右各有朵殿、东西配殿各三间,正南有一间韦驮阁。殿内有残缺塑像和壁画。东面有一石洞,名叫朝园门,入门攀铁索可登五层楼。五层楼是利用天然大石缝建成。东南峭峰高处建三层楼,高阁嵌空,下临绝壁,悬有数十丈铁链可供攀登,名曰“仙阁登云”。三层楼后倚石洞,前建屋檐,上层石洞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像三尊,中层塑关帝,成为人间天宫楼阁。北半崖有石洞内建殿三间,塑九仙女像,因名九仙女洞。箭阁外塑赵杲泥像,头顶距石崖二指半,故人称“赵杲观,离天二指半”。
北洞还有禅房、石窑、小庙十余间,还有碑廊一处,竖有历代名碑二十余通。此洞中部有老松两株,二道山门结构有别,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古建筑群。
南洞在南半山,名“自在庵”。洞是一个天然石室,内塑南海观音菩萨及罗汉像,并有观音老母救八难的画像石八块,新塑像三十余尊。南洞沟掌里有“水濂洞”,还有小空石房十余间。
凤凰山在新高乡西岭背南,老曹沟北。海拔一千八百一十三米。
《代州志》载:北魏寇谦之,唐代朱自然,葛洪、孙里貌,宋代阙道宁、刘海檐、元初元好问皆曾于此修身炼丹,或寓居、旅逝。
原建规模宏大,风景秀丽。“凤山秋月”曾列为代州八景之一。现存龙王庙一间,石室三孔,残存元代、明代石碎三通。
现为代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亦是代县风景保护区之一。
延福寺,位于新高乡的翟街与下街之间。元至元二年(1265)建成。明代清代均有维修。
寺庙建筑宏伟,正殿、朵殿、东西配殿,钟楼都较伟壮,是代县规模较大的文物古迹。七七事变前,这里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举行盛大庙会,本县及五台,崞县等地群众前一赶会。一九三七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飞机场后,日寇到处报复,制造了中解惨案,延福寺主持僧被杀害,整个寺庙被烧毁。
位于刘家圪洞村东。寺庙东高西低,西侧为中解河及新修公路。交通方便。
古松寺,座东向西,分上下两院。
下院中间为舞台五间,悬山顶。两侧为二山门。南北各有配房六间。
上院为主建筑群。正殿三间,南北配殿各三间,正西建牌坊,牌坊为石雕底座,高九米,面宽七米,明间较宽,次间较窄,木结构,牌坊两侧为钟楼、鼓楼。上下院之间由二十四级台阶相通,牌坊建于二十四级台阶之端,显得高大巍峨。
正殿后面还有东西南北配殿各三间。均为木结构,硬山顶。
赵武灵王庙,座北向南,总体平面呈正方形。庙院南面有座南向北的古戏台五间,台基高一米四、悬山顶砖木结构,前设抱厦,左右延伸各一间,顶向外呈两挑尖。山门外有大照壁,高十一米,宽十米,厚一米一。砖雕枋木结构复顶,雕刻精细。
院内有正殿三间,重檐歇山顶,有走廊,青灰筒板瓦盖顶,三间均为隔扇门窗,雕刻华丽。殿内有壁画、较完整。正殿东西各有配殿三间,悬山顶。还有东西钟鼓楼各一间,钟鼓楼为上下两层,楼阁式建筑,单檐歇山顶,有四根通柱。
赵武灵王庙,布局合理、气势宏大,造型美观、保存基本完好。整个建筑属明代重修。
青山寺,建于高台上,南依大山,东临中解河,整个建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院内有正殿三间,座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原有泥塑栩栩如生,现已毁。正殿东侧有龙王庙三间,悬山顶隔扇门窗。正殿对面有古戏台两座,各三间,并列而建。单檐歇山顶,雕工精细,青灰筒板瓦盖顶。院内枣树上悬有嘉靖十二年铸的大铁钟一口,高一米五,口径八十公分。院内另有明清石碑三通,各述寺院历代重修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