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建于明嘉靖33年(1554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胜迹繁多,有“三奇”、“八景”之说。(“三奇”即奇物——丝线吊金钟,奇鱼——拜鱼,奇水——甘泉。“八景”指蜃楼海市、海角甘泉、烟墩望海、玉芴朝天、文笔高标、晚霞归帆、书院青松、古井通海。)
早在一、二十万年以前,这里的山脉比现在要高,由于地壳变动,许多大大小小的山石,从山颠跌落下来,拥挤相撞,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天然洞穴。这里大多岩石均属花岗岩体系,除含有较高的长石、石英、黑云母外,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该山体渗透出来的泉水,要比其他岩体缝隙流出来的水质要好,更适宜饮用和沐浴。 神泉便是其中之一。它位于上方寺十八盘尽头,山顶呈半圆形,面东悬崖绝壁,高不可攀,志书称之虎儿陀。该泉从地面岩壁隙墟中涌出,清澄甘美,爽人心脾;严冬泉水流出十几米远,也不冻结。
景区东南角有海角甘泉,宋代是海滩上一个淡水泉眼,明时砌成泉井
,其时潮汕神童苏福为其题写独脚联“抉(快)取携而不竭任卤浸咸蒸独标平淡”,一时成为绝对,扩大了此泉影响,并被人们编写出许多神奇传说,使此泉演变为“神泉”。清乾隆间知县王玮在井旁建亭,将苏福独联刻在亭柱上,并树碑撰文。清代歌咏神泉寺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产生了“海角甘泉”的雅称。
海市蜃楼常出现于神泉港西南海面,时间多在春夏之交,天将大雨前夕。“海市蜃楼”的出现次次有异,有古代的台榭、厅阁,有现代的高楼大厦,还曾出现过日本侵华的战争场面。同一次蜃景也变幻莫测,景象万千:时而勇士披坚执锐,万马奔腾,时而曲苑、酒旗,仕女嬉游,或隐或现,若远若近,蔚为壮观。蜃楼出现有一年一次或数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长则几小时,短则十几分钟,甚至一瞬即逝。1957年3月19日蜃景出现,从下午一时至六时四十五分才消逝,是有史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当地渔民总结为观察气候经验,有“景远候风,景近候雨”之说。
传说清光绪年间,有一年天旱无雨,地裂生烟,寸草不长,饿死许多牲畜
。山下许多乡民纷纷组织起来到妙峰庵处求雨,回来在虎儿陀柳荫下歇息。这时,从上方寺山路上走来一位精神矍铄、银髯飘佛的老翁,见大家口干舌燥横躺竖卧的样子,飘飘然来到山根处掀起一块大石头,泉水顿时冒出。乡民见到救命水,纷纷猫腰喝水,啧啧连称好水。当想起白发老翁时,他已不知去向,故以"神泉"命之。
水仙宫为神泉古迹之一,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祀夏禹王,宫内有正厅、明间、次间,卷篷式拜亭,硬山顶,有“登台望舟”之景观。
玉华塔位于神泉港口南端,原是一座渔船来往的航标,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七层八角状实心塔,贝灰夯筑,高26.4米,为古八景之“文笔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