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畔村

岭畔村

所属地区 福建省
方言 闽南语
中文名称 岭畔村
面积 3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地名含义

磁灶是西晋开始,隋唐宋、元、明、清至今延续不断盛产陶瓷的地方而得名。地理位置属小丘陵地带,历史上生产陶瓷的窑床分布于各山上,并素有五湖十八曲之美誉称。村民定居于此湖内,北梅溪溪流自西向东穿流而过,岭畔是磁灶五湖之一北旁童子山岭作前屏障,后有三山拱定小湖坑居民区,故叫岭畔。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磁灶称泉州南门外第二都;民国时期岭畔叫“岭畔保”、“六房保”;建国后,磁灶乡第二大组,合作化称“辉星高级社”;1961年磁灶公社岭畔大队,成立中共岭畔大队支部;1984年改岭畔村公所即岭畔村委会(中共岭畔村总支部)。

经济发展

主要经济靠生产经营陶瓷、石材、建材,截止2008年,有生产建筑陶瓷厂、瓷砖厂、花岗岩板材厂、釉料厂、纸箱彩画绘厂等20多家,在外办工厂、公司数家,社会总产值达到2.8亿元,人均收入8600元。

所获荣誉

1987年省委省政府授“文明村”;1991年省委、省政府授“明星村”;1995年中央公安部授“全国优秀治安保卫委员会”;1989年中央组织部授“全国先进基础党组织”;1991年省政府“先进村委会”;1993年省委省政府授“十好文明村”;1992年文社教组授“先进村”;1994年省组织部、农工部授“亿元村”;1994年泉州市授“超双亿元村”;1995年泉州市授“百强村”;1993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授“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先进村”;2003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0—2003年度文明村”;2006年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5年度文明村”。

交通运输

村中南北贯通镇公路,北接福厦公路324国道井边站,南经下灶自然村衔接磁青线市级公路,西沿梅溪北岸通磁灶镇,下官路村与环镇公路衔接水泥路面,交通便捷,四通八达。

名胜古迹

磁灶窑址:下板桥、鹿潭、石鼓林、石鼓洞、蜘蛛山、漳州厝、大厝(下新厝)、台湾厝、洋楼(番仔楼)、书房、真人公宫、鼎山寺、上帝公宫、童山寺、阴公宫、筠轩公封茔。

基础设施

域内有老人协会、老人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图书室、晋江八中(梅溪中学)、岭畔小学、岭畔艺术幼儿园、岭畔联防队、磁灶派出所岭畔警务室、南音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