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镇

阳朔镇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
别名 阳朔
火车站 桂林站、桂林北站
行政代码 450321100000
方言 桂林话、客家话
中文名称 阳朔镇
政府驻地 阳朔县蟠桃路1号
著名景点 漓江、遇龙河、印象·刘三姐、阳朔公园、阳朔西街、十里画廊等
邮政区码 541999
面积 76.65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阳朔,秦朝即有人村。清初,属城厢崇儒里管辖,清末民初属中区管辖,民国二十年设碧莲乡。

公元1949年11月至1950年仍称碧莲乡。

1950年2月至1955年12月撤乡设区,分属一(白沙)、二(福利)、六(高田)区管辖。

1957年12月为城关乡。

1958年8月成立人民公社,并入白沙人民公社管辖。

1960年5月,单独成立阳朔镇(乡级镇)。7月,从白沙公社分出,成立城关人民公社。

1962年7月,公社体制改革,改三级所有为两级所有,设区,撤销大队,设立小公社,原城关公社改称城关区,阳朔镇行政区划未动。

1966年1月,阳朔镇改称城关镇,同年3月复称阳朔镇。

1968年10月,区、镇体制撤销,改称阳朔镇公社和城关公社。

1984年10月,撤销公社,恢复乡(镇)体制,分别变称为阳朔镇和城关乡。

1999年10月,阳朔镇与城关乡合并为阳朔镇至今。

城镇建设

阳朔镇系1408年建的古城,旧时城镇建设十分落后。

自隋以来,历唐、五代、宋至元,七百余年未筑城垣,元至正七年(1347年)始筑城垣并辟四门,城上建抗敌楼。

明清两代除完善东、南、西、北四城门之外,继续增高城垣。

民国无建树,唯拆城以建碉楼。

至解放前夕,东城墙保全,南北二城基本完好,西城墙已毁,仅存小段残垣。当时城南东西约500步,南北约900步,居民不足3000人。当时民间流传一副对联“半似乡村半似店,可为生意可为耕”,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建国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阳朔县城面貌焕然一新。到80年代,城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有县前街、西街两条街,榕荫路、桂花路、城中路、城北路、滨江路5条路和莲峰巷。

1999年城关乡与阳朔镇合并,城镇建设飞速发展,旧城改造全面实施。县前街、新老西街、桂花路、滨江路铺成了石板路,100多辆环保型电瓶车为县城内交通工具,完成了县城灯光工程及整体绿化地带,县政府有计划的将县直单位搬迁出老城区,把整个老城区建设成为一个“大公园”,现已初具规模。

2002年8月实行社区区域化后,城镇面积增加到1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3.0574万人(含流动人口2474人),辖150多个县直单位和24个镇直单位。城区内有县前街、西街两条街(其中西街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洋人街”或称“地球村”),榕荫路、桂花路、城中路、城北路、武警路、滨江路、神山路、蟠桃路、芙蓉路、叠翠路、观莲路、抗战路、桑园路、荆凤路、龙岳路、城西路等16条路和莲峰巷、乌腾巷、天马巷、府前巷、府后巷等5条巷。大村门、凤鸣、东岭等开发区快速建设。

2004年共为群众定点152户,办理建房手续152户,用地面积10251平方米,建筑面积63554.9平方米,核发国有土地使用证316本,集体土地使用证62本,查处违法建筑30宗,处理各类土地纠纷40起,规范了村镇建设,有效改善了村(居)民住房条件。

城镇建设成绩显著,县城连续两届夺得“南珠杯”,阳朔镇石板桥、登子岩、白沙湾等村获文明卫生村称号,桃竹山村获生态文明村称号,莲峰社区获文明社区称号。

行政区域

阳朔镇辖高洲、木山、骥马、矮山、樟桂5个行政村和屏风山、鲤鱼井、莲峰、凤鸣、北门、东岭6个社区。全镇有144个居民小组和87个村民小组。

2002年8月,阳朔镇实行社区区域化后,设有24个镇直属单位。县直属150多个单位也设在社区。城区面积扩大到1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3.0574万人(含流动人口2474人)。每逢三、六、九日为阳朔镇圩日。

2002年12月末,全镇总户数1.4721万户(农业户4737户),总人口4.42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509万人,非农业人口2.5767万人。汉族3.7583万人,其他民族6693人。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49298人。

旅游文化

共和国成立以来,已经有150多个国家元首考察过阳朔镇,2003年世界旅游组织确认阳朔为世界旅游休闲最佳目的地。阳朔名镇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民风古朴,至今还保存着中国最完整的汨罗文化,还有三岔文化,以及独特的大河口文化。

电影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电影《刘三姐》(2)1960年,电影《刘三姐》在阳朔拍摄成功,《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印象刘三姐

印象·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如今张艺谋导演的《印象·刘三姐》演出300多场场场爆满,演出的阵容庞大,史无前例。

阳朔西街

阳朔的西街错落有致,小溪石桥相映成趣,1999年阳朔西街成功实现了改造,其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荣获了国家建设部三等奖和广西一等奖。阳朔是世界上最大的外语角,外国人到西街没有语言障碍,这里不择客,也没有感情障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人都能够在这里找到迎合的契机。西街年接待中外游客到三百万人次。

阳朔西街阳朔西街(3)

遇龙河

国内外专家一致确认,“遇龙河是世界上一流的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遇龙河两岸一派田园风光,赏心悦目。天平绿洲、情侣相拥、平湖倒影、夏棠胜境、双流古渡、梦幻河谷等等,让人仿佛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境界,返璞归真的自由天地。

遇龙河遇龙河(4)

名人足迹

阳朔人杰地灵,明代徐霞客考察过阳朔镇,清代的康有为曾到阳朔镇开展过改良运动,1923年,孙中山在阳朔传播了三民主义,现代画家徐悲鸿游历过阳朔镇。说阳朔遍地是黄金,到2019年为止有欧美十多个国家的商家在阳朔投资、开发、办企业。

阳朔名人足迹阳朔名人足迹(2)2001年阳朔被授予全中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

基础设施

阳朔镇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阳朔镇是旅游名县阳朔县城所在地,距桂林市区65公里,交通便利。

国道321线、世界闻名的漓江河以及已动工兴建的桂梧高速公路横穿阳朔镇。有二级公路相连,南至柳州、南宁、北海,东南可达梧州、广州;

水路上至桂林,下至平乐、梧州、广州,可常年通航;

铁路可依托桂林通往全中国各地,民航可依托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与国内、国际大城市相通。

阳朔镇民居一角阳朔镇民居一角通讯网络完善,程控电话装机上万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IC卡、200卡电话覆盖城区。2003年末,阳朔镇有移动电话用户6800户,无线寻呼用户9200户,程控电话用户13183户(其中小灵通1884户),电话入户率89%。

水电设施较完善,生活和生产用水用电均可满足需要。用电由广西大电网供给,电力供应充足。阳朔经过多年的努力,为海内外朋友来旅游度假、投资创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全镇共有中学4所、小学9所、幼儿园4所。

文体活动非常丰富,有1个可容纳1500人的影剧院、2000人的室内体育场、文化馆1个,全镇可收看电视节目29套,有卡拉OK娱乐场所50多处,每逢节假日都有大型联欢晚会及演出,平时经常举办一些中外联欢晚会、球赛等。

经济发展

阳朔镇地处县城周围,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优质稻米、沙田柚、金桔、椪柑、黄皮果、鸡、鸭、瘦肉型猪。又发展了无核黄皮、脐橙、夏橙、沙糖桔、贡柑等优质水果,形成了村村有1-2个品种生产基地,较大的生产基地有:石板桥村沙田柚生产基地300亩,年产沙田柚700多吨,果大皮薄、汁多、味纯、甜、品质好。东桃、道光、石路脚金桔生产基地,发展面积达1500亩,年产金桔3000吨,树上保鲜,果大皮薄,味纯香甜,是春节优质水果之一。阳朔金桔,闻名全中国远销国外,一年四季水果飘香、景色迷人。阳朔镇养殖业发展较快,主要有瘦肉型猪、二元杂母猪600多头的养殖大户,年产仔猪1万头,其中永德养殖场,规模大、起点高,饲养母猪100多头;养鸡专业户20多户,年产鸡50-100万羽。

阳朔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突飞猛进。200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33亿元,乡镇企业总收入38855万元,财政收入1305.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阳朔镇有名的旅游景点10多年,如梦幻·刘三姐、徐悲鸿故居、东岭朝霞、西街、蝴蝶泉、遇龙河漂流等。以酒店、游船、工艺品店、运输业为主的乡镇企业2142家。有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1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3家,共有宾馆旅社142家,床位5177张,涉外饭店62家,床位3012张,客车164辆。2002年接待游客259万人次,住宿27.5万人次,旅游收入1.46亿元。

特色美食

阳朔人善烹饪,做出的菜味道鲜美,适合四方口味,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更促进了阳朔美食融合各地之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饮食文化。阳朔美食多来源于民间家常菜,用料随手拈来,讲究工作,因此适应面非常广,而且价格低廉,深受中外游客欢迎,较有代表性的有漓江啤酒鱼、阳朔酿菜系列、粑粑系列。

阳朔啤酒鱼

阳朔啤酒鱼阳朔啤酒鱼选用从漓江中捕捞上来的活鲤鱼、草鱼。制作方法独特,除配有很多种佐料外,在油煎、爆、焗之后放入适量的鲜啤酒,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菜。啤酒鱼的火爆已成为阳朔大排档的独特风景线,到阳朔的游客都要享受它。

阳朔酿菜

阳朔酿菜阳朔酿菜(6)极具地方特色,风靡全阳朔县城乡的阳朔风味32道酿菜,多少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并随旅游发展而声名远播。这些阳朔酿菜已有好几个登上了大雅之堂,其中如螺酿、柚皮酿、辣椒酿、茄子酿等已进入各大宾馆菜谱,招待各方宾客皆获好评。阳朔32酿是:鱼酿、油豆腐酿、水豆腐酿、香菇酿、磨菇酿、松树菌酿、芋头酿、茨菇酿、节瓜酿、冬瓜酿、腿瓜酿、葫芦酿、黄瓜酿、丝瓜酿、苦瓜酿、茄子酿、辣椒酿、竹笋酿、豆芽酿、蒜梗酿、田螺酿、蛋子酿、柚皮酿、莲藕酿、鱼肚酿、南瓜花酿、蛋包、四叶菜包、黄芽白叶包、油菜叶包、芥兰菜叶包、油麻菜叶包。

阳朔粑粑

阳朔粑粑阳朔粑粑种类有数十种,主要的原料是本地产的糯米、高粱、花穗、芝麻、板栗、黄糖。制作上分两大类:一类用糯米直接做或粽粑类,如船上粑,一类把糯米打成粉再做的。阳朔粑粑在制作上又分为水蒸、油炸、汤煮三种,如花生黄糖就可制作水蒸叶子粑、油炸的印子粑、糖水煮的汤元粑三种,阳朔粑粑已经成为深受中外游人欢迎的小吃。

土特产品

阳朔沙田柚,年产沙田柚6000吨,果大、汁多、味甜,销价1500元/吨;阳朔椪柑,年产量6000吨,果大、汁多、味甜,每吨销价1600元/吨;阳朔金桔,年产量3000吨,皮薄、味纯香甜,销价4000元/吨-8000元/吨;瘦肉型仔猪年产1万头,销价200-280元/头;肉鸡50-100万羽,销价10元-11元/公斤。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阳朔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