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江铁索桥

花江铁索桥

地理位置 贵州省关岭县花江镇
中文名称 花江铁索桥
著名景点 “铁索盘月”、“穿练飞空”
目录导航

县志记述

花江铁索桥花江铁索桥(5)据《关岭县志访册》卷一记载:“清光绪二十四年贵州提督蒋宗汉捐廉修石桥以利行人,桥将告竣尚未加尖,忽大水骤发,坍塌无存。后又于距此桥数丈处修铁索桥,因两端扣铁索岩石不坚牢,仍崩塌。二十六年矢志复修”。“另择地点铸铁索十五条……索长二十一丈四尺,宽九尺。……距水平三十余丈……至二十七年而桥成”。民国34年被羊群压断,后经兴仁专署盒关岭县府联合修复。解放后,省交通厅再次维修,并在南岸刻了《维修花江铁索桥记》;北岸修筑了六角亭,并立“护桥公告”石碑,还补修了两岸驿道,种了榕树、竹、木等,使之成为旅游访古胜地。

诗词赞赋

清人黄汉勋赞曰:

“横空铁索系山腰,

俨似扬州廿四桥;

履险如夷通利济,

征车那计浪中摇。”

清人福建进士陈士奇又诗曰:

“瘴水春犹早,

炎方日未齐。

虎当官路斗,

猿挂驿楼啼。

绳锁金沙界,

桥飞乳洞桥。

当年无宝筏,

肠断夜郎西。”

清人邹一桂又赞:

“岂徒骑马似乘船,

铁索横桥欲上天。

正是扶风摇不定,

怒涛飞吼起龙眠。”

历史沿革

铁索桥下江水汹涌澎湃,河流湍急,明代起曾多次在此架桥,桥未建成即被洪水冲垮。清光绪年间又多次复修,地易三址,三建两毁,直至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四月方始建成。桥之北岸新建有六角亭一座,桥南岸为笔立如削的灰白色峭壁,崖上古树森

森,崖脚古驿道的一长段石壁上有众多摩崖石刻,上游还有“仙字石”等景观。为花江大峡谷景区中心景点,也是全国著名的遗存不多的古铁索桥之一。

清代诗人彭而述有一首题咏花江的诗:“铁索黑水旧知名,天水曾当百万兵。试问临邛持节客,当年何路入昆明?”诗中所写的“铁索”指的就是这座花江铁索桥。从明代开始,政府曾几次在这一带建桥,要么被洪水冲垮,要么毁于贼寇。清代光绪年间,军门蒋宗汉竭力筹款建桥,历时6年之久,终于建成了这座长71米,宽2.9米,距水面高约70米的铁索桥。铁索桥历经百年风雨,几经洪水冲击,抗战期间又遭日本飞机轰炸,至今依然寒光闪闪,岿然不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