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理研究所

中文名 广州地理研究所
成立时间 1958年
目录导航

单位简介

1957年与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华南综考队)联合,开展华南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综合考察。1961—1963年与华南综考队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领导。1963年后,研究方向由综考调研逐步转向为广东农业建设服务。1968年底,受“文革”冲击被撤销。 1978年5月经中共广东省委批准恢复成立广州地理研究所,现隶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专业地理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单位。建所50多年来,根据我国地理科学研究的地域分工要求,广州地理研究所突出热带亚热带资源与环境演变研究为特色,立足广东,面向华南,积极辐射东南亚地区。在体现地理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特性的同时,坚持树立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宗旨,面向政府和社会开展咨询服务。在广东省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发展研究、资源环境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完成和积累了大量的重大科研成果。根据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结合地理学研究的优势和特色,确定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环境演变研究、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和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瞄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重点开展广东省资源开发利用动态监测、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信息库等领域的研究。1978年以来,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近500项,出版专著、文集120多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获得国家、省部委、院级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等近百项。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十大优秀研究开发机构。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广东省金科信息网省科学院分中心设在本所。全所现有在职职工110人,离退休职工95人。在职职工中科技人员93人,高级职称35人(研究员11人),其中45岁以下15人;中级职称3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0人。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几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广州地理研究所在自然资源环境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获得了深厚的科研成果积累,形成了资源环境研究、环境地质与演变、区域与国土规划、遥感与GIS应用、风景与旅游规划等学科方向和研究特色,并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拥有《旅游规划资质证》、《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测绘资格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资格证》、《地质勘查资格证》等五种乙级资质(格)证。重点在下列领域开展咨询服务: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工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设计与策划、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评估与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工程等。

现任领导

书 记: 林锡奎

副 所 长: 林锡奎(兼) 黄光庆 裘 钢

资质建设

拥有土地规划(甲级)、海洋功能区划(甲级)、城市规划编制(乙级)、测绘(乙级)、旅游规划设计(乙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乙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丙级)、地质勘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等专业资质,为我所发挥专业优势、提升跨越市场门槛能力,面向政府和社会开展咨询服务提供了必需的保障。

咨询服务

  重点在下列领域开展咨询服务: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工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设计与策划、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与产业布局、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生态环境评估与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工程。

实验条件

  所内设有“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重点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先进设施和设备,着重开展南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农业环境与灾害监测应用、南方作物估产技术与专家系统、公益性资源环境信息处理及交换技术等方向的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