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佛寺

寿佛寺

中文名 寿佛寺
目录导航

简介 

寺内殿堂奉华严三圣、西方三圣、地藏、弥勒、五方汉梵金刚菩萨、十八罗汉、护法善神等,宝塔供奉七如来,圣像慈悲庄严,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使朝山游人香客吧为观止。

寿佛寺寿佛寺此寺肇自唐平阳弘觉国师,几经朝代更替,祖堂所供师祖牌位已历二十四代法嗣,迄今已有九百二十余年历史。多宝佛塔系唐代建筑风格,多次战乱,屡遭摧残。然而山壁现佛像,无量显灵迹:相传古时此地山壁屡现佛 像,当地信众遂建殿堂以供之,有求必应,灵感异常。当平罗县城被攻紧迫之时,俄见无量显圣,敌退城安,众生得护,遂建无量殿。又有石像垂泪传说。相传古时有牧羊人背一尊石佛像,至此募化建三个“一点金”的小庙(即仅一间殿),人们见石像垂泪,史载目堵者“朝山男女百余人同知所以,亦法泫泪下不止,”众善信目击心伤,共发菩提心,遂立殿宇山门,左廊右庑,巍焕可观。另外,相传该寺藏一古碗,上画一龙,每于下雨,庙院积水时,碗上的龙没了,却见雨中一龙游泳,文革时此碗已丢失。寿佛增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同一幢寺中,既供奉诸诸菩萨,又供奉玄武大帝。道教将此与湖北武当山共名“武当山”。建寺时,蒙族信徒亦出资出力,建成梵殿,供奉密宗中的五方佛。故除汉僧外,蒙藏喇嘛亦驻锡修行,遂使此寺在清代已形成汉蒙藏共朝,儒释道皆尊,禅道密并重的道场。民国年间,尚常有从青藏、内蒙来朝拜的藏蒙喇嘛和信众,或有朝五台山者挂单歇息。

寿佛寺的盘龙石寿佛寺历代僧众潜心问道,严持律仪,代有高僧出名,如溥参、真如、法本、海林、理义、通柏等名僧。近代有“顶门开”(灵性可随时由顶门出入)的心喜;生而知之(知前生事,生而神灵,幼而绚齐,长而敦敏)的广煜;麋鹿于座前跪拜之广炬;斧加顶门而安然无恙的含琮,神通广大的妙德,火化时留坚舌作证之续早等。此寺在清代兴盛之际,常住一百五十多僧人,值心喜大师鼎盛时,最多住二百余僧。从古到今,每逢庙会祝圣,钟鼓齐鸣,梵韵彻空,车水马龙,人如潮流。尤其当重阳庙会,教徒俗人,每逾数十万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寺中所藏法宝,除《续藏》 、 《频伽藏》各一部近两万卷,尚有大量珍本,我为手抄。每代住持均重视人才培养,以“不得真儒,难得真僧”为论。延聘先生,教以《四书》 、 《五经》 ,先筑基础,再研经论,即重文字般若,又重实证直悟,倡导学修并重。清末光煜在北京“八大刹”之一的潭柘寺求受具足戒时,进宫为慈禧太后讲, 《孔雀经》很得赏识,返回时请谭柘寺方丈庆然大和尚求慈禧太后书“御赐大清国宁夏平罗武当山护国寿佛禅寺”黄织长条幅。拒《塞上文坛》创刊号载《宁夏地区佛教音乐沿革》所述,寺中文化、音乐成就之武珍品于文革浩劫中摧毁殆尽。除建筑物幸存,仅有唐末密宗金刚菩萨铜像赖信徒力护尚存。

寿佛寺由历代逐步形成,虽有道教文化,但佛教文化仍为主流,且从未驻锡道教徒,并在历史上誉为“护国禅寺”。改革开放以后,佛教活动和宗教信众仰得以正名,政府拔专款修复古刹,四众善信欣然乐助,再塑佛像金身,恭请《中华大藏经》一部,新雕白玉佛像六尊,保送青年僧人赴各级学院学习、深造二十多人。

寿佛寺前任住持为续早法师(1917-1987年),俗名李志国,原籍宁夏平罗县人,少读私塾,精于四书五经17岁家,1937年从含瑞法师披剃,1940年在心道大师座下受具足戒,1948年接临济宗第二十五代法。1949年后曾担任过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寿佛寺现任住持是释妙诘法师,字智度(俗名许金山)1922年2月生于平罗县潮湖堡。7岁从师洁真和尚剃度,23岁赴陕西卧龙寺受具足戒,长期任寿佛寺监院,文革时受害致残。1981年重返寿佛寺任住持,现任平罗县政协常委,石咀山市政协委员,平罗县佛教协会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佛教协会副会长。

织金县寿佛寺

寿佛寺又名“三楚宫”,位于城关镇支前路中段东侧。始建于清初,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城南移建现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至二十五年(1845)重修。坐西向东。由大殿、戏楼、厢房及牌坊组成。占地面积约900平方 米,建筑面积约610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1.28米,进深六间,通进深16.2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青瓦顶。前后带双步廊,深1.84米。山墙嵌“重修三楚会馆序”碑,青石方首,高2.25米,宽0.9米,厚0.24米。碑座高0.3米,宽1米许,厚0.4米。额题“庙貌常新”4字,每字0.1米见方。首题“重修三楚会馆序”。碑文记重修事。立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

秀美

北武当庙寿佛寺坐落於巍巍贺兰东麓武当山,距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大武口区市中心五公里森林公园内,占地一万两千平方米,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古寺院。

北武当庙寿佛寺的始建年代依现存不完整资料考证还没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相对来说,当地人更乐於接受明代正统年间(一四三六~一四四九年)建造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北武当寿佛寺至今五百五十多年的历史足以令今人感到无限风光。另外两种说法一是建於清代顺治二年(西元一六四五年),一是康熙四十八年(一七○九年),乾隆、嘉庆年间进行了扩建。不论怎样讲,历经几百年的沧桑磨难,北武当庙如今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宁北石嘴山市的风景旅游胜地,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记载,武当庙寿佛寺庙宇附近「有泉三道,自地溢出,水清且冽」,因而有「北寺清泉」或「佛寺风泉」之称,被列为「平罗八景」之一。

寿佛寺北武当庙寿佛寺北依贺兰山而建,为四进院落,布局自然和谐、严整紧凑,殿塔亭阁集於一体,蔚为壮观。从最南端的前山门楼向北,依中轴线建有灵官殿、观音楼、无量殿、多宝塔和大佛殿等。中轴线两旁有钟鼓楼、厢房、配殿相对称,置身其中,感觉到古寺这种结构精细、布局严谨和精巧优美的建筑风格是一种有气势的秀美。置身寺前,则石嘴山市容及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大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痛快淋漓的观感。

以佛为主,佛、道、儒合一,曾是这座古寺的一大特点。然而据这里的住持介绍说,现在这里供奉的主要是佛,道和儒的踪迹已荡然无存。这一段历史如何演变已不得而知,但这里曾经遭受的最大魔难--「文革」期间对文物的破坏,却是这座古寺挥之不去的惨痛一页。现在这里的建筑还是明清时期先人们留下的,已然成了无可厚非的文物。但「物是人非」,殿内供奉的却已是今人一九八四年以後修复的佛龛。

周边庙宇

北武当庙寿佛寺的建筑面积为四千三百平方米。从古寺院的南山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官殿。据这里的续 早法师(法师一说,是否就是道教在这里存在的见证?或可进行考证)记载,灵官殿乃由廓能和尚於康熙四十八年(西元一七○九年)始建,殿内原面南供奉关圣帝君,两侧各为黑、白二虎灵官,朝北供伽篮站像。不幸的是,殿内供奉之像毁於文革,而修复後已是弥勒佛和四大金钢的塑像取代了关圣帝君,今人已不再有缘到这里拜蔼令人心怡的关帝圣君。

寿佛寺从灵官殿出来仅有几十步距离的另一座正殿便是观音楼。这是一座据记载始建於康熙二十一年(西元一六八二年)的古寺,由理义法师(号省仁)主持兴建。殿内原面南供奉弥勒佛,面北供奉倒座观世音菩萨,两侧为善财童子和龙女。民国三十三年(一九四四年),含瑞和尚在此殿上加盖一层藏经阁,此殿因此改名为观音楼。如今这里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再向北行约二十米是无量殿。据记载,这座殿宇是省翁和尚启建於康熙十六年(西元一六七七年)。殿内原面南供奉真武大帝,文、武相分别披鹤氅戴星冠立於後,两侧有站像周公和桃花;朝北供奉韦驮像,两边为哼哈二将;西墙下供木雕真金贴面三尊佛像,分别为释伽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如今,面南供奉释伽如来,左伽业右阿难;前排小像为无量祖师,两边四护法;东西墙为十八罗汉;朝北供奉观音、文殊和普贤三大菩萨。左钟右鼓,这里也是众僧早晚念经诵佛之场所。

在无量殿与最後一座殿大佛殿之间有一座宝塔--多宝塔。塔身四面向前以阶梯式凸出,呈梯型结构,共五层,塔的底层入口两侧悬挂著两块由木板制成的两米多长被漆成黑色的牌匾,上面镶刻著金色楷体书∶「塔影圆明清静地,钟声响彻曦阳天」。由於塔门紧锁,不得其入,留下遗憾。

寿佛寺古寺的最後一座殿为大佛殿(也称大雄宝殿)。据载,该殿於乾隆十三年(西元一七四八年)由广润和尚主持兴建。殿的前檐廊两侧画有释伽牟尼佛从出生、出家修行到悟道、普渡众生的十八幅画像。殿内原面北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伽如来,左右各为伽业和阿难;面东供奉文殊;面西供奉普贤。原建佛阁上顶有八十八格,每格画一佛像,称八十八佛。周壁画有飞天、人物及诸护法神等。只可惜,文革期间悉数被毁。如今,一尊一九九○年雕塑的来自河北的汉白玉佛供奉在上,佛阁做成於一九九五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