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棋院

广州棋院

中文名 广州棋院
性质 棋艺社
目录导航

棋院概况

广州棋院广州棋院馆址:广州市越秀区横枝岗路用地面积:12205平方米

建筑面积:14050平方米

交通设施:

公交:横枝岗站、横枝岗总站、麓湖公园站、市胸科医院

园林最大化的营造

通过将建筑与地势相结合,并将部分体量消隐从而实现园林最大化。

起、承、转、合的园林空间

运用建筑与山体,建筑与建筑以及建筑与景观的围合使整个园林空间收放有致,给人以丰富有趣的空间体验。

园林集中化处理

园林集中化处理将园林集中布置给人提供了最好的对自然的体验。

建筑对景观面的充分利用

设计中利用"院"将建筑基地优越的自然景观延续进建筑组群之中,建筑群的各个部分均有良好的观赏面,使景观能为建筑所充分利用。

建筑风格

广州棋院广州棋院平实,朴素,雅致是本方案所追求的建筑特点。入口空间转折,主体建筑后退,庭院隐于街道喧器之外;沿街立面不追求建筑整体形象完整和雄伟,而以植物、台阶、质朴的墙体向人们展示一幅景观画卷。

棋院成果

曾拥有杨官璘、陈松顺、齐增炬、袁兆骥、陈柏祥、邓文湘、梁光明、冯曼等资深教练。培养出陈志刚、容坚行、陈嘉锐、廖桂永、梁伟棠、曾炳权、黄妙玲、敖立贤、敖立婷、黄子君、黄玉莹、刘壁君、邓颂宏、关志良、汤卓光、宗永生、梁金荣、彭肇勤、邝幸姬、吴维忠、邓孔亮、梁充、李师龙等国内棋坛名将。常年设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桥牌、扑克牌、电子竞技等类型培训班,并拥有一批敬业的教练人才,他们均拥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历,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棋牌类人才,在全国和广东省比赛中多次夺取冠军。

在广州市体育局的指导下,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做好青少年儿童培训工作和国内外的棋艺交流同时,积极开创棋牌新天地,每年举办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棋、牌竞赛,为广州市全民健身活动做出突出贡献。

广州市定期举办的赛事及活动如下

3月份的市双人赛;11月的等级赛;12月的桥协杯;元旦举办的“珠江”杯;每季度末举办的“海运杯”;每季度举办一次的全国桥牌通讯赛;每周一、周五晚在大塘街举行的桥牌活动。

广州市桥牌队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获得名次如下:

2000年 全国桥牌等级赛 公开甲组 冠军

2001年 全国大企业杯 公开队式 冠军

2001年 全国桥协杯团体赛 公开队式 亚军

2001年 全国桥牌锦标赛公开队式 季军

2002年 全国桥牌锦标赛 公开队式 亚军

2003年 全国桥牌协会锦标赛公开甲级 冠军

2003年 全国桥牌锦标赛 公开队式 季军

古玲、张亚兰作为主力,代表国家女队参加1997、2003年威尼斯杯世界女子队式锦标赛获得亚军。1996年奥林匹克世界女子队式桥牌锦标赛获得亚军。1991年威尼斯杯世界女子队式锦标赛获得季军

院长简介

容坚行容坚行容坚行,围棋专业五段、围棋高级教练。曾任广东棋队领队兼教练组长、国家围棋集训队少年队教练、中日友好围棋会馆副馆长、中国围棋协会

副主席、中国棋院象棋部主任、世界象棋联合会暨中国象棋协会秘书长、

亚洲象棋联合会第一副会长、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现任广州棋院院长、

世界华人围棋联合会顾问、广东棋文化促进会会长。

开设种类

国际象棋

广州市国际象棋协会于1986年从市象棋协会中分离独立,协会主席为邓文湘,副主席为陈德、张灼燊,秘书长为梁光明。协会成立后,国际象棋在广州市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进入九十年代,国际象棋在广州有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众多好手多次勇夺全国冠军,并多次举办高层次、高水平的赛事。全市有50多间中、小学开设了国际象棋项目,三中、一中、东川路小学、文昌巷小学、海珠中小学、惠福西小学等多间中、小学被评为广州市体育传统学校。

1994年在云浮举办的省运会,我市选手勇夺成年男子和少年女子冠军。1998年由余钢粮领队,梁光明、邝幸姬任教练率队赴港参加首届穗、港、澳、深四城市邀请赛,广州队夺得团体总冠军和多项个人冠军。1997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怀抱,为庆祝这一盛事,由协会副主席余钢粮、秘书长梁光明、邝幸姬精心组织策划了"维特健杯"世界3.3区国际象棋世界分区赛,此项赛事是广东至今为止最高等级、最高水平的赛事,全国顶尖高手汇聚羊城,整个赛事充满紧张而激烈,得到了国家棋协的赞扬和好评。1999年赴珠海参加四城市邀请赛,广州队又一次获得团体总冠军和多项个人冠军。年底协会换届改选,由省委副秘书长琚立铭担任主席,余钢粮任秘书长。

2002年我市青少年好手参加在深圳举行的省运会夺得了2枚金牌,其中一枚就是国际象棋的女子徐桐,比赛异常激烈,到最后2秒钟才反败为胜夺得金牌,洪一凡获得季军。另外,徐桐在2003年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亚军,2004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冠军。

广州本土棋手梁金荣九七年获国际特级大师称号,在1991年获亚洲团体冠军、1995年、2000年分别获全国赛个人冠军。梁充在1997年世界锦标赛中国分区赛中获得冠军,同年获得国际大师称号。

2008年协会换届改选,由现广州棋院国际象棋主教练邝幸姬任秘书长。

协会在2008年10月承办2008庆奥运办亚运“合生杯”第二届广东少儿三棋百杰万人大赛。

2009年6月将主办2009迎亚运广州市少儿国际象棋分龄赛。

围棋

广州的围棋发展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陈毅元帅当时到广州视察,发现广州没有开展围棋活动,遂建议在我市大力提倡,当时广州市副市长孙乐宜积极响应,并组织策划于1957年成立了广州市围棋协会,亲任围棋协会主席,大力发展围棋活动,于1958年成立市围棋队,并从外省调来围棋名手齐曾炬、袁兆骥专门执教广州围棋队的少年棋手,黄逢春、邓何龙等积极分子从事学校的普及工作,一时学下围棋的人越来越多。

90年代,我会承办了1995年全国个人围棋赛。由于得到杨资源、朱小丹、梁灵光等领导的支持参予赛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围棋一下子热了起来。连续三年举办围棋百杰赛,参赛人数多达6000人。为纪念陈老总对围棋所作的贡献,连续四年举办了"陈毅杯"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举办了五届名城名人运动会围棋锦标赛。每年一次的围棋甲组联赛、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和小学生校际赛。连续五年组队参加全国围棋团体赛,并在1994年晋升全国甲组行列。组队参加1996年香港国际城市围棋邀请赛获得团体第一名。举办了两届市"名人"赛和两届"棋王"赛。组织了一届穗、深"名人"、"棋王"围棋对抗赛。组织了一届穗、江、肇围棋团体对抗赛。在广州棋艺社学棋的人,每年多达500人次。开班学棋的中小学幼儿园、少年宫有50多间。广州本土培养的棋手苏耀国东渡日本深造,99年升为日本棋院职业六段,梁伟棠、廖桂永晋升中国棋院职业九段。做出这些贡献的人均为我会的骨干。

2000年至今,我会每年举办多项传统的赛事,并协助省举办每年一次的省青少年比赛。棋艺培训班人数不断增多。我市的业余培训点已经增加到120多个。教练供不应求。广州市围棋协会正举办业余教练员培训班,其目的扩大我市教练队伍,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管理好围棋的业余教练市场。我会重视裁判队伍建设,多次举办裁判员学习班,熟悉业务的裁判员人才济济,拥有一批国家级裁判员。所有的市级赛事,我会负责组织与裁判工作,所有人员都由我会派出。我会的多名裁判员曾多次参与广东省与全国赛的裁判工作。

桥牌

1988年——1999年期间,在广州市桥牌协会的领导下,通过举办桥牌学习培训班,发掘桥牌尖子加以定期训练,多参加各级别比赛等办法,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桥牌运动员,为日后代表广州市参加全国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第六届常务理事会改选,推选了李鸣洋为协会会长,容坚行、罗文阐、钱晓健为副会长,冯曼任秘书长,副秘书长杨小光,秘书是陈纪恩,加上常务理事与理事,共34人。强化了桥协队伍,为日后能更好的开展桥牌活动提供了方便。

2000年——2001年,广州桥牌队由东方化工出资赞助。

2002年——2004年,广州桥牌队由利建集团赞助。

在这几年间,广州桥牌队在全国赛上的成绩突飞猛进,全国等级赛上更是长期位于甲组行列。2000、2002年为全国体育大会,秘书长冯曼在接到省桥协交下的任务后,带领广东省女队夺得一金、一银的好成绩,完成了任务。2003年为穗、港、澳桥牌赛20周年大庆,这次恰好轮到广州主办,在会长李鸣洋的大力支持、秘书长冯曼的细心筹划下,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受到港澳人士的好评。广州利建队并在这次赛事中完成了二连冠。

现由广州市桥协培养出的全国桥牌特级大师名单如下:(最高等级为五星特级大师)

四星特级大师:古玲(女)、张亚兰(女);三星特级大师:乐林、陈纪恩;二星特级大师:谭坚、马智威、黎永传、何伟炜;一星特级大师:杨小光、楼兴成。

亚运经历

第16届亚运会首次实现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三棋全会”的比赛场地

场馆名称 广州棋院
地理位置 横枝岗路
比赛面积 1000/m2
比赛项目 象棋、围棋 国际象棋
座位数 不设座席
比赛时间 2010.11.13-11.26

广州棋院(白云区横枝岗路),馆内不设座席,亚运会棋类项目(围棋、国际象棋、象棋)将在这里举行沿着潺潺流水,拾级而上,来到素雅淡静的岭南建筑中尘扰尽除……这并不只 是一处别致的岭南园林,而是第16届亚运会首次实现国际象棋、围棋、中国象棋“三棋全会”的比赛场地——广州棋院,它被誉为“最具文化味的亚运场馆”。 “棋院的建筑很简洁,你见到的将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没有喧闹的色彩和形式。”相关人员介绍说,一切以简单为主,尽管是岭南风格,但都抽象其中,令其有些时代感,不会有传统岭南建筑繁复的雕梁画栋,非常素雅,外动内静,将营造出一种庭院深深的情境。

不仅建筑简洁雅致,整个棋院也返璞归真,除必要的疏散广场和少量硬质活动场地外,大 部分均保留自然生态绿地,同时借鉴岭南建筑轻巧通透的特点及丰富园林空间的设计特点,通过遮阳外廊、落地玻璃、飘篷构架、植物搭配等设计手法,形成热压引 导气流穿越建筑内部空间,达到建筑群体生态高效的节能环保目的,除A、B区这两个比赛大厅外,其余主要建筑空间均无须采用中央空调

另外,两个主要比赛大厅通过设置高窗及采用中空LOW-E玻璃,能隔热隔噪音。

交通指南

场馆名称 广州棋院
地理位置 横枝岗路
比赛面积 1000/m2
比赛项目 象棋、围棋 国际象棋
座位数 不设座席
比赛时间 2010.11.13-11.2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