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碑

德化碑

中文名 德化碑
目录导航

简介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14)大理县(今属大理市一部分)城南7公里的太和村,1200年前,曾是举世闻名的南诏国都太和城。南诏陈迹已如烟,而在这千年古村仍矗立着一块丰碑——《德化碑》,其上至今读来仍令人荡气回肠的碑文,凿凿印证着南诏雄霸一方的历史,辩说着南诏与唐王朝的一段曲直,其文之雄辩高美,冠盖古滇。

《德化碑》是我省最大的一块唐碑,碑高3.02米,宽2.27米,文行40行,厚0.58米,两面刻字,阳文3800字,明文1200字,红砂石质地,是研究南诏历史的重要文物,此碑与太和城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8)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9)

人文历史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8)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9)

事件始末

碑立于唐“天宝战争”之后,彼时南诏国主阁逻凤在太和城全歼唐朝大将李密10万兵马,以全胜之势,展高远之望,勒石铭功,并在碑文中切切痛陈迫于唐将淫威不得不兴兵反唐的

原委和期望修好附唐的心曲,写得气势雄阔、才情超绝,是滇碑中难得的妙文。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5)南沼立国之后,实力渐强,意欲东扩;唐王室既要联合南诏,又不愿其强大,矛盾由此产生。天宝年间,杨国忠等奸臣当道,“欲求恩幸立边功”,穷兵黩武,朝廷腐败,对边疆民族地方政权关系处理错误,政治军事冲突时有发生。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2)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2)

阁逻凤叛变原委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2) 德化碑图册德化碑图册(2)

阁逻凤的政治远见

与唐修好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记王阁逻凤按惯例赴云南(今云南驿)谒见时任云南(今姚安)太守的张虔陀,而其妻竞受到张虔陀的侮辱,阁逻凤十分愤怒,上表控告,但朝廷不置一辞,于是阁逻凤起兵问罪,杀张虔陀,攻城夺地数十处。第二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统兵8万攻打阁逻凤,阁逻凤派人前去陈述原委,“切陈丹款,至于再三”,表示愿再置府城,归还俘虏,但鲜于仲通狂妄自大,“褊急寡谋”,不许讲和,“唯言屠戮”。阁逻凤面临强敌毫不畏惧,当机立断,联合吐蕃,大败唐军于西洱河,鲜于仲通“逃师夜遁”,损兵6万。南田受吐善封为东帝,立国号称大蒙。唐王朝不接受教训,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遣大将李宓率兵10万出击南记.经过激战,唐军覆没。这即是有名的“天宝战争”。

历史价值

阁逻凤虽然数败唐军,声威赫赫,国力强盛,但他是一个有眼光的政治家,从南记的根本利益考虑,不愿长期与唐王为敌。他又是一个善于进退的谋略家,以全胜之军,为唐军将士裹尸收兵,“祭而葬之”,并令人撰文,详记天宝战争的前因后果,陈述不得已而反唐的苦衷,此文刻于巨碑之上,立于都城之中,这就是《德化碑》。胜利者而取低姿态,战胜者而倾心归附,阁逻凤的作为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非但勒石刻碑以诉衷情,围绕天宝战争,阁逻凤还采取了一系列消除后患的措施,他将唐军阵亡将士的遗骸建成一座“大唐天宝战士家”,即习称的“万人家”,岁时祝祭。另于苍山斜阳峰麓修建“唐李公之庙”,即习称的“将军庙”,祭祀唐军阵亡主帅李宓及部将。如此等等,足见阁逻凤用心之深。这些作为,为以后南诏与唐王的修好,安定边疆,统一祖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0年前,笔者到大理观《德化碑》,又到苍山访将军庙,思及阁逻凤一代明君风采,有诗抒怀云:

百代英雄噪寰中,峨冠摇曳苍洱松。

碧海连天旌蔽日,平明秋月马嘶空。

大野争驰白骨怨,青溪瀑泻金戈凶。

将军独坐高堂际,檐铃轻敲南记风。

文学价值

阁逻凤死后,其孙异牟寻立为国主,即遣使三路人成都,请求归返唐室。唐王朝此时兵相连,国力大减,痛定思痛,不得不面对现实,接纳南诏。回首往事,总结经验教训,宰相李泌认识到,“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承认过在唐而不在南诏,因此提出“南通云南”以“断吐蕃之臂”的方略,为唐德宗接受。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朝派袁滋为特使持节来册封南诏王,这是在《德化碑》树立之后28年的事,自此,南诏重归于唐。

词条图册

《德化碑》是一块历史的丰碑,除前所述内容外,它还广泛记载了南记时代云南的诸多史迹,如城廓建置、职官体制、农田水利以及养马、采矿、纺织等业,甚至连温泉疗疾这样的细琐之事也有载述,因此,它是研究南诏历史、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风俗以及民族关系的第一手材料,弥补了许多正史的不足。

《德化碑》以记述南诏君王的伟业丰功为主,同时表达南诏不得不叛唐兴兵的苦衷,又要陈明归附唐室的心迹。碑文优劣,关系到南沼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南诏王特意派南话清平官郑回撰写碑文。郑回原为唐朝西泸县(今四川西昌县)令,后为南沼俘虏,但得重用,封为清平官(宰相),赐名王蛮利,令其担任王室子弟的教师,权力之大,可以责打到王室贵育学生子弟而任何人不得过问,在南诏威信素著。他系内地汉族,文章著于当世,将碑文写得雄辩滔滔,才情横溢,刻板的碑文成为绝妙的散文。书丹者据《南沼野史》记载,是“唐流寓御史杜光庭书”,但近人考证,从碑文的气势宏达、文藻斐然,与书法的挺劲秀逸、朴茂可爱,其结合是如此连贯统一,非有一才情高远的写手不能胜任,因而又疑碑文、书丹俱出郑回之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