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云书院

西云书院

所属地区 云南大理市
中文名称 西云书院
类别 公立
目录导航

古代书院

正门屏风墙照片正门屏风墙照片西云书院位于大理古城新民路中段,是一进四院的晚清建筑群,原为清代云南提督杨玉科的私人府第。光绪三年(1877年)杨玉科将其捐赠给大理府作为书院,并定名为"西云书院"[1]。是当时滇西规模最大,设备较好,经费充足的书院。光绪三年丁丑(公元1877年),清军将领杨玉科在当时复兴文教的情势下,顺应潮流,采纳舆情,慨然将自己位于在大理城内的公寓捐办书院,经抚院奏准朝庭,书院便由此初建。

西云书院始建于清代(公元1873-1875年),原建筑座西向东,为一组沿中轴线纵向排列的一进四院建筑群,南北两侧建花厅。现 仅存四合院及南花厅。清光绪13年(公元1887年)朝廷在"西云书院"西南侧 为杨玉科建祠堂,即为杨公祠。杨公祠坐北朝南,原有门楼、前院、过厅、后院、 大殿等建筑。

现仅存大殿,现其管理单位为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使用单位和责任单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保护范围是:东、南、西、北以大理一中校本部四周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按古城保护规划的规定执行。今为大理一中校本部,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西云书院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大理州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学校

西云书院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办学的开端,建于清代后期,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10月15日,云南提督杨玉科调任,将其在大理的爵府、田产及其它产业捐赠地方办学,由迤西道承办“五府”(大理、楚雄、永昌(今保山)、丽江、顺宁(今临沧),“三厅”(蒙化(今巍山)、景东、永胜)所共有的公立书院,从此办学不缀。1902年始办新学,1911年定为“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由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立大理中学”,素以“滇西最高学府”著称。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大理的五所中等学校(省中、国师、女中、县中、中正中学)合并,成立“大理人民中学”。1953年命名为“云南省大理第一中学”,校名沿用至今。早在1951年,该校就被定为云南省的重点中学。被省教委评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完全中学”;2000年4月,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完全中学”。2000年11月,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一级一等中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