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剑英公园的小山坡上,有一座革命烈士英雄
纪念碑,是1992年3月29日梅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历次革命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立的。梅县是革命老区,历次革命运动中为国捐躯者计有1128人。纪念碑的正面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梅县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耗资140多万元用玻璃钢镏铜制成,典雅庄严。
园内有一面积达266664平方多米的游湖,置有各种游艇及水上娱乐设施,假山水榭,亭台楼阁,歌厅舞池,是老少咸宜的休息和娱乐的好地方。
虎形山下剑气存,剑英园中诗意浓。走进叶剑英纪念园,我们总能找出那绿洲中的画意,寻找到叶帅故里的诗情,感受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走,让我们漫步其中!
梅花是梅州市的市花,走进纪念园,如遇寒冬,你就必然能看到盛开的梅花。虽然没有“十里梅香”的壮观,但那万物皆静中的点点白梅已经能够让你驻足,那零距离的清香最先透露出春的气息,会让你感觉到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和幸运。“漫咏罗浮证仙迹,梅花端的种梅州。”梅花承载着叶帅对梅的赞叹,对家乡的向往,对故里的思恋。
如随着春意走进园中,绿草引路,波光粼粼,垂柳迎接四方来客。“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是叶帅对自己在北京西山二号院住所的描述。如今纪念园中绿意岸然,四季常青,常年有花,还专辟了多处特色花木种植基地,形成了许多园中园。从西山二号院移植过来的松柏、紫藤、黄杨已在种植基地落地生根、长出新芽。这些植物都是叶帅亲自栽种的,如今生长在叶帅的故乡,游人身临其中,必更能体会到叶帅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
纪念园集展示伟人风范、弘扬客家文化、推进生态旅游于一体的设计理念让山水融为一体,将纪念园与叶剑英生平融为一体。诗林广场的六根记功柱顶立天地间,12幅浮雕记载着叶剑英一生的丰功伟绩,“阅尽沧桑,挺作南天柱”的浩然正气回荡在人们心中。
如果说纪念园中的景致让人赏心悦目,那么纪念馆内记载的叶剑英同志的峥嵘岁月和伟人品格则是对人心灵的洗礼。丰富的历史内涵引来如织游人。走进展厅,就如同走进那段激情澎湃、刀光剑影的历史,当我们直面叶帅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抉择,惊讶于那是多么地坚定而睿智的决定;当我们感叹叶帅一次次成功走过硝烟弥漫的战场之真谛时,“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便是最好的诠释。我们会明白为何毛泽东会对叶剑英做出如此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在纪念馆里,瞻仰一代伟人,缅怀一段历史,人们渴望传承一种博大、无畏、奋进的精神。青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勤奋好学、思想活泼,曾剪长辫抗清庭,留下了一段段传奇的故事。“放眼高歌气吐虹,也曾拨剑角群雄。我来无限兴亡感,慰祝苍生乐大同。”这是何等的气魄!道出叶剑英在读书时期已心存爱国、救国之志,这是他人生的誓言;而今从头看,历史真实地记述着他为之执着地奋斗了一生,最终实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纪念馆共四个展厅,以320多米长的展线真实记录了叶剑英光辉伟大的一生。在第二展厅中的一幅巨型浮雕《大地回春》让人印象深刻——硝烟散去,和平归来;鸽子展翅飞翔,人民鼓舞欢欣,一位穿着军装的老人在绿叶丛中深情远望——祖国的腾飞正展现在他的眼眸中。这位老人就是叶剑英元帅,浮雕名字出自他诗词作品公开发表的最后一首诗《八一年春节》:“团结全民齐建国,欢呼大地又回春。”画意、诗意都让游人充分感受到革命元戎叶剑英对祖国、对人民发自内心的祝福,对国家前途的美好憧憬!
许多来到纪念馆的人们通过自己认同的方式缅怀叶剑英元帅:一瓣心香寄托了人们永远的怀念;一幅幅字画珍藏着对叶帅的深深敬意;一首诗歌、一枚篆刻印章、一个手工艺品无不透露着遥远的思念。在最后一个展厅展出了一幅十字绣作品——《八十抒怀》,那是2007年为纪念叶帅诞辰110周年,叶帅身边的工作人员唐正英所绣,一针一线布满了崇敬之情。诗中“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是叶剑英晚年抒怀的名句,写出了一代伟人在暮年面对人生的乐观心态,是叶帅一生历经无数苦难考验后英雄主义精神的升华,也是人的生命力最旺盛、最顽强的表现。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叶剑英元帅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一生:“没有天生的革命家,我自己只是在党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叶帅把为争取民族独立、创立新中国的伟大业绩都归于党和人民,正是有了这种襟怀,才能写下:“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
叶剑英一生所作诗词170余首,他的一生也犹如这些诗词般瑰丽,让人夺目。在纪念馆里展出叶帅诗词作品15幅,有对革命大气磅礴的宣言:“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有一个共产党人的纯粹追求:“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有记录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有和战友并肩作战的深情厚谊:“串联炮打何时了,官罢知多少?赫赫沙场旧威风,顶住青年小将几回冲!”有诗人心灵的抒展:“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诗词陪伴了叶帅的一生,记录了叶帅的一生,也记录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历史。今天的我们只有记住了历史,懂得了他们,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是叶帅在1980年最后一次回故乡时,看到儿时的小方桌触景生情而写下的。怀念故土,童年往事,成为一个远离家乡多年的老人温馨的回忆。如今朴实无华的叶剑英故居,是众多游人向往的地方。人们总是想知道,是怎样的一个地方能把一名普通的客家学子培养成共和国元帅。
来到故居,你看到的是一座普通的客家农舍,泥土石灰清晰可见,经历着几世风雨的荷花依然盛开在大莲塘之中。叶剑英生于此地,客家人念祖思亲、爱国爱民、勤劳勇敢的品质伴随着他成长。“会当再奋十年斗,归读阴那梅水滨。”这是80岁老人对自己人生的再一个“十年规划”,是一个革命者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不止,是客家之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如今,叶剑英元帅仍以风骨卓然的英雄人生深深影响着这片故土,成为今天人们无尽的精神财富。梅州人民谨记叶老帅的教诲:“向山区进军,努力建设好家乡”。如今叶剑英纪念园正以铭记光荣历史、发展红色旅游、弘扬客家文化为已任,立足山区文化建设,让红色旅游成为打造富有特色的广东省文化旅游特色区中的领航者。
“诗品出人品”,在叶剑英纪念园里,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找到了向上的力量;在纪念园里,我们明确了奋斗的目标,前进的信念更加得坚定。“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敬爱的叶剑英元帅虽离我们而去,但革命的接力棒正在新一代的手中——新一代的梅州人民正努力朝着建设富庶美丽幸福新梅州的目标奋进。我们相信,也必将能创造出更和谐幸福的新生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