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歌剧院

嘉应歌剧院

中文名 嘉应歌剧院
别名 梅州大剧院
地理位置 广东梅州梅城东山教育基地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嘉应歌剧院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国丰源四大股东组成的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由“世博会中国馆之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将按照三角钢琴造型、融合客家文化元素,建设成为集主场观众厅、多功能厅、环形艺术展廊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歌剧院。建成后将成为继国家大剧院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南中国第一大歌剧院,成为“世界客都”梅州包容开放的地标性建筑和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

嘉应歌剧院嘉应歌剧院(19)

嘉应歌剧院是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基地的启动项目,项目在形体设计上提取钢琴的 “仿梯形”原型,场地设计创意性地采用了“五线谱”的设计手法,配合展现一个富有韵律感的“钢琴”形象,将建成梅城的地标性建筑。嘉应歌剧院项目自签订用地协议以来,已通过7轮专家论证,综合了国家大剧院建筑和梅州文化的特点,确定嘉应歌剧院的项目定位是满足国内外各类大型歌剧、舞剧(含芭蕾舞)、大型交响乐表演的需要。2013年,嘉应歌剧院项目已投入8000多万元,完成了基坑支护工程,土方工程开挖近30万立方米。嘉应歌剧院主体工程投资额达7.2亿元,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等省属国企组成梅州客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团队进行建筑方案设计,分为歌剧院和文化商务中心两个功能组团,总投资额达12亿元。[2]

2013年4月25日,嘉应歌剧院正式开始动工建设。[1]

2017年1月,嘉应歌剧院主体结构顺利封顶。[3]

剧院特色

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嘉应歌剧院是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由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北京国丰源投资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兴建,按市场规律,由投资方自主投资建设运营,嘉应歌剧院占地96亩,坐落在秀兰桥畔、梅江之滨,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而成,是广东客家文化产业基地的重点工程,由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的团队主持设计,它将实用、低碳、美观三者的有机结合起来,将形成集主场观众厅、多功能厅,以及环形艺术展廊为一体的大型歌剧院,它以三角钢琴别致造型进行设计,融汇千年客家文脉与西方建筑艺术精华于一体。旨在打造一个以歌剧院作为主体,集音乐、戏剧、舞蹈、生活、商务、休闲、文化、娱乐及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剧院运营

嘉应歌剧院是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由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梅州市广播电视台、北京国丰源投资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兴建,按市场规律,由投资方自主投资建设运营。

剧院规模

嘉应歌剧院包含有可容纳2000座的主体剧院观众厅、500座的音乐厅、环形艺术展廊以及顶层高端观景休闲会所等,是一个集音乐、戏剧、舞蹈、生活、商务、休闲、文化、娱乐及观光为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

嘉应歌剧院嘉应歌剧院

剧院前景

张惠建总裁张惠建总裁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总裁张惠建认为这个项目将会成为梅州文化产业的亮点工程,将文化资源变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担负着宣扬客家文化、传承客家精神的历史重任,必将在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传媒领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剧院意义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设嘉应歌剧院,充分体现了“世界客都”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又深刻展现客都城市发展形态和业态。由企业投资兴建、按市场规律运营的嘉应歌剧院,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歌剧院投资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投资建设歌剧院,是客家文化产业基地的一个核心项目,梅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梅州正在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们对这次投资非常有信心,相信投资这个项目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回报。

嘉应歌剧院,既充分体现“世界客都”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又深刻展现客都城市发展形态和业态,嘉应歌剧院的动工,是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区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和基础工程,这个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创建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建设特色宜居城乡具有重要意义。

所获荣誉

荣获“2017年度梅州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示范工地”。[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