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揭东县境东北部,东与龙尾镇、丰顺县埔寨镇接壤,北与丰顺县八乡毗邻,西与南山镇、良田乡交界,南连京溪园镇,距县城32公里,面积168.6km²。辖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6个村民委员会, 91个自然村。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之一。 2003年底,总户数14930户,户籍人口54097人。是年,工农业总产值7.3552亿元,国税收入534万元,地税收入216万元,人年均收入3700元。海外华侨及港、澳、台胞4.62万人。 航拍五经富镇(2)
据传,元至正16年(1358年)间,曾氏先祖启溪(号弘基)从五华河口迁至此,在今汽车站附近设铺5间,以打铁为业,最初得名“五间铺”。后因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发展迅速,办学风气甚浓,儒学“五经”甚富,遂改“五间铺”为五经富。1949年5月建立龙江乡,后改为新龙区。1950年2月,南联,新龙两区合并称南龙区。1956年建立五经富区,1958年成立五经富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五经富区,1986年后改称五经富镇。2003年12月30日,大洋乡、五经富镇合并称五经富镇。
农业
粮食、经济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甘薯、甘蔗、花生、黄麻等,水果主要有柑橘、青榄、荔枝、龙眼等。2003年, 全年水稻种植面积1.99万亩,粮食总产量1.4万吨。种植柑橘1500亩、青榄8000亩、荔枝1500亩、龙眼1000亩、茶叶5000亩。养鱼669亩,产量660吨;肉猪7200头, “三鸟”168万只。山地面积73.5平方公里,桉树面积10万亩。
工业
以铸造、制衣为主,辅以包装、稀土、五金、采矿、冶炼、电力、农机、建材、锯木、砖瓦、竹藤工艺、抽纱及饼干、糖果加工等行业。2003年,有集体企业19家,私营企业39家,个体工商户702户。其中钟山水泵厂、华良五金厂、安平水泵厂、经富制衣厂、电解厂为重点企业。
交通
2003年,有揭河(揭阳至河婆)、汤河(汤坑至河婆)、经八(五经富至八乡)公路经过境内,其中省道22.3公里,二级公路33.3公里。村村通汽车,其中50%道路实现水泥路面。全镇有运输单位3家,客货运汽车150辆。
水利电力
2001年,投入30万元修复断流10年的溪西水水渠。 境内有市属龙颈水电厂,镇属水电站6座(建一水电站、龙珠水电站、龙山水电站、龙潭电站、川天王电站、大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2.81万千瓦,年发电量6012万千瓦时。
邮电通信
2003年,有电信支局、电信所各1个,邮政支局1个。卡式公话60个,信箱2个。电话容量30000门,固定电话用户8036户,公用电话120户,宽带业务230户,移动电话基站2个。电信业务收入50万元,邮政业务收入33.5万元。
2003年底,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9所, 在职中小学教职工487人;揭西县中学生德育基地1个。在校中小学生7322人,其中高中生310人,初中生2067人,小学生4945人。中心幼儿园1所,私立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1020人。中小学校全面实现楼房化。有电影院、录像放映场、文化站、文化室、广播站各1个。 1994年9月19日,五经富镇隆重举行北山中学科技馆、舞台、水泥路及县骨伤科医院学术楼、门诊楼、大门等六项工程落成庆典。
有揭西县骨伤科医院1所、大洋卫生院1所,乡村个体医疗站55个,医务人员257人。2003年,县骨伤科医院有病床120张,内设门诊科、急诊科、妇产科、医技检查科、住院内科、住院外科、住院伤科、骨伤康复科。1995年8月,该院被国家卫生部评为一级甲等医院。
莲子糖、姜糖、腊肠、苦笋、甜粄种甘薯、茶叶、咸菜。
五经富镇温泉度假村、大洋旅游度假区、龙山自然风景区、金岭文化公园、磜墙崆瀑布和温泉度假村。
龙山风景旅游区坐落于大北山之巅,龙湖沿岸。群山连绵似游龙,云雾缭绕好仙景,龙湖波光映青山,鸟语花香大自然。这是一处能满足人们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需要的自然生态综合性公园。龙山风景旅游区以自然生态环保为主要特色,其间的万亩原始森林,千亩野生杜鹃花,百亩三色桃花源,十亩养殖钓区,几十种珍惜动物,百余种珍贵植物和药材以及“清风明月”、“龙谷天籁”等景点。景区内有包括双龙洞、白石岩、斑石、千层峰、莲都、贺江等景点。这里集中了石灰岩、沙页岩、花岗岩三种地质地貌,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巨石、奇峰、幽洞、秀水、林海、古迹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这里占地70公顷的世界第二、亚洲最大巨石--斑石;有集奇、险、秀于一体,气象万千、独力擎天的千层峰;有童话皇宫般的溶洞奇观双龙洞、白石岩;有古人类文化遗址--黄岩洞;有漫江碧透、两岸青山耸立、犹如锦绣长卷的贺江;有十里画廊之称的莲都风光。在龙山景区以北有一龙颈水库龙江河上游蜿蜒20多公里,两岸高山夹峙,有“小三峡”之称。碧波荡漾,风景如画。有水晶宫、彩塔山、宋帝井等奇观异景。众多的自然景观使你留连忘返。这里与龙山风景区融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金岭文化公园:一座民间工艺的殿堂,坐落于揭西县五经富镇金牛岭,始建于八十年代,占地300多亩,单园内建设投资一项便逾千万,气势十分恢弘。公园自山脚至山腰设计成八级,在建筑构件上每一级平台都巧妙地运用石雕、砖雕、绘画等装饰艺术,如双龙夺宝、麒麟狮象,羔羊跪乳、石鼓石联等,造型精美,可谓集潮汕民间石雕等工艺之大成,走进这里,就如同走进一座民间工艺的殿堂,其间突出的景点还包括:八仙过海、唐僧取经、开荒牛、骏马奔腾、双龙吐珠、龙池喷泉、十二生肖石雕,以及颖德堂、华侨纪念馆、展览室、假山幽径、古今碑廊等等。金岭文化公园原名弘基陵园,是由五经富曾氏宗亲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一点一滴融资建成的,既是祖陵,也是周围乡民休闲游玩、进行文体活动的好去处。五经富镇金岭文化公园管理委员会成立后,除负责公园曰常的卫生清理、建设维护工作外,还多方筹资,并计划建设公园成为五经富镇乃至揭西县的一处旅游胜地。
揭西县五经富镇历史上闹元宵有烧烟架、舞火龙两项活动。这两项艺术始于乾隆,传自苏州,后传到丰顺埔寨。1987年埔寨的火龙舞上省城,其古朴的风格、壮观的场面、精彩的表演,轰动省城。有些精彩镜头,曾拍进电影故事片《花街皇后》。
烧烟架全凭架上功夫。烟架分主柱和副柱,主柱高三丈五尺,柱身置横木十二支,各长三尺为架。架上吊着花篮或鲤鱿或套圆幕的圆形火斗。当此线烧至火斗时,圆幕自动卸落,显出斗内之物。各个火斗的节目各不相同:斗鸡、斗鹅、斗鱼、斗牛、追贼、舞金狮、老僧遇虎、猫捉老鼠等,俗称“人鬼架”。在数百支明烛的照耀下,各自表演,栩栩如生,趣味盎然。这些火斗自下而上逐个演完,到顶端,十几支横放火筒在机关推动下,一齐喷火,火花射出五丈以外,先向左,后向右飞速地呼呼旋转,火花从天而降,纷纷扬扬,叫做雪花盖顶。此时,烟架周围地下二十支“地犁”一齐向上喷火,势似喷泉;柱最高架左右两个火斗,千支火箭吱吱啸叫,如瑰丽的流星,撒开无数星光,五彩缤纷,幻出奇光异彩。
还有一个精彩的节目叫“鲤鱼跳龙门”。“龙门”又称“禹门”。故事出在“大禹治水”。大禹为民间治水解除了水患,鲤鱼欢跳起来。这个节目由七八条赤膊大汉高擎大金鲤,欢跳几次后鲤鱼嘴里就喷火吐珠,龙门也随之火珠喷发如同浪花飞溅,满江金鲤蹦跳,十分好看。舞火龙又名“烧龙”。龙以篾作骨,以纸或布塑外壳,彩成青龙或金龙,长二十余米,九节或十几节连成,节节装有火箭。舞时,龙由十五个头戴草帽,身穿裤衩的赤膊大汉高高擎起,前头一壮汉高举连柄火球导路,龙随火球摆动前进或腾跃或潜游翻滚,活泼欢乐。他们锣鼓喧天,划动“火蛇”绕场三匝,然后用香火或“火蛇”点燃各节的火箭引线,此时,火龙疾走如飞,万箭齐发,口吐彩珠,星星点点,呼呼啸叫。顿时,白雾迷蒙,火龙时隐时现,气势雄浑,辉煌壮观。时代在前进,技术在革新,现在加上电动控制,龙的两眼电光闪闪更为形象生动。开放改革以来,人们已不局限于闹元宵烧烟架,舞火龙了,乡镇里逢着诸如校庆、大桥落成、中秋联谊会等喜庆日子也举行了这两项艺术活动。它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历史悠久,深为人民所喜爱。
五经富镇民间还流传着一种放水灯的风俗。风俗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五经富人放水灯无规定时间。旧时乡民修孤骨,或有钱人死了,七日丧后放水灯,借此祈求神佛保佑、禳灾获福、庇佑儿孙,甚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水灯的制作,先时用蕉叶或其它阔叶连结成莲花碗型,或船型,上面点燃香炷、蜡烛。后来,制作技术提高,有用木板垫底,上放制好的五色花朵,也有放灯笼的、做纸船的。同样中央点香炷或蜡烛,因木板浮力好,适宜水上飘游,形式多样。
举五经富1942年一次放水灯为例。五经富锅厂村,一位105岁的汪氏老太婆逝世。在龙江河上游、龙颈口的马腰潭举行放水灯仪式。子民们请来僧人,在潭畔开阔处摆开道场,僧人念经毕,子民们托着水灯,列队下水至膝盖处。将灯放下水去慢慢推出。让水灯随波逐流而去,祈求大慈大悲佛祖为小民消灾消难,逢凶化吉。祖宗升天,荫佑儿孙。同时,放出白鸽几十只。锣鼓、大铳、爆竹齐鸣。霎时,各色水灯满溪浮动,两岸观看的人活跃起来,特别是青年男女,纷纷下水捞“灯”,“灯”与“丁”同音,他们都希望,添丁生贵子。此时,欢笑声,击水声混在一起,天上白鸽飞翔,江边、水里万头攒动。做父母的,做妻子的,都希望自己人捞得一个“丁”,此情此景可热闹极了。
放水灯有个神话故事。据说是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从前有一对白色的乌鸦,筑巢于喜马拉雅大雪山近河的大树上,一天雄鸦外出觅食,迷失归途而不知去向,留在巢中的雌鸦正在孵着生下的五个蛋。不料刮来一阵狂风,把孵蛋的雌鸦吹落树下,当风停后,雌鸦折回原地,盘旋再三,不见巢和蛋,于是极度伤心,日夜为五个蛋悲号,结果悲戚而死。迨后,已转世为大梵天王-----印度国人视其为造物主。至于五个鸦蛋呢?被母鸡、母水獭、母牛、母鹿、母狮子各衔去一个后孵化,诞生的都非鸦而是人。此后,各成为婆罗门的至尊。他们各自长大成人后均要求出家为僧,在大雪山中隐居潜形。一天他们相遇于路上,寒暄后,获悉均属失去父母者,于是各自祈祷,以见生身父母为最大愿望。祷毕,大梵天王遂化身白鸦出现在五僧人跟前,陈述一切经过,并告诉他们:如果它们想见生身慈亲时,可在每年12月月圆之夜,用纱线连结蕉叶制成莲花碗型,中间插上香、点上烛,放入河中,便可漂流到你想见的慈亲那里去了。于是放水灯就成了当地的风俗。自佛教传入我国后,这种风俗也渐渐在我国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