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金昶伯
英文名:Kim Chang Back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5.09.18
国籍:韩国
荣誉:两获韩国体育委员会主任功劳奖
项目: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
1980-1982年,执教韩国釜山诚心曲棍球队
1982-1984年,执教韩国风水曲棍球队
1984-1988年,任韩国体育队教练
1989-1994年,任韩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教练
1995-1999年,任韩国诚南市曲棍球队主教练
1999年3月,再次出任韩国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主教练
1999年,担任中国国家主教练
2008年12月8日,中国体育总局手曲棒垒中心今天宣布,将不再与率领中国女曲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银牌的韩籍主教练金昶伯续约。
2018年12月12日,中国足协宣布金昶伯任中国女足黄队体能教练。[1]
2020年4月29日,金昶伯担任中国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体能训练营“训练总监”。[2]
金昶伯
1999年带领中国女曲第一次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
2000年悉尼奥运会带领中国女曲获得第五名
2001年冠军杯赛带领中国女曲获得第四名
2002年冠军杯赛带领中国女曲获得冠军
2002年亚运会带领中国女曲获得冠军
2002年世界杯带领中国女曲获得冠军
2003年冠军杯赛带领中国女曲获得亚军
2004年冠军杯赛带领中国女曲获得第五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领中国女曲战胜德国队闯入决赛,并获得银牌
从1999年起,他就开始担任中国女曲的主教练,而自从他接手中国女曲之后,中国女曲不论是世界大赛的成绩还是技术水平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提升。金昶伯带队是典型的韩国人作风,对队员要求非常严厉,这也为他赢得了一个“魔鬼教练”的名声。 不过金昶伯倒认为,他根本不是什么“魔鬼教练”,训练中的高要求和严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么多年里,金昶伯带给女曲的除了理念和技术上的东西之外,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队员都知道了在训练中严厉要求自己。就是这个韩国人将中国女子曲棍球带进人们的视野,更是将那种久违的体育精神带回来了。
严格的管理、超强度训练,使团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他用韩国方式管理球队,强调尊重和服从。他把28名队员按年龄大小排好,年纪小的叫年纪大的姐姐,让队员们不叫自己教练,改叫老师。为防止队员形成小团体,一律一起吃住。
以前,女曲训练时间一天不超过3小时。他来了后,一天分三次共训练6小时,还有一个半小时的夜间体能训练,做仰卧起坐时,队员身上还要加10公斤沙袋。
金昶伯手里有一根小棒,是散步时拾来的,打磨光滑,写上了“必胜棒”三个字。对训练不积极的队员他就不客气了,采用木棒政策,不理解他的话,则用脚踢。
他在队内有绝对权威,但一开始并不是这样。刚上任不到一星期,队员的血液检查发现,肌肉疲劳指数为3000到5000(正常值为50到200),吓得随从官员赶紧打电话给专家,专家说“虽然疲劳,但不会有危险”,这才放心。
训练运动量超大,有的主力队员曾当场扔掉球杆不肯练了,他还差点被队员集体“弹劾”。但他有一颗冷酷的心,几乎每个队员都被他训哭过。他说:“我要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球队。我会用成绩说话。”
魔鬼教练的细心
有一次,他情绪特别低落,乱发脾气。有队员壮着胆问他怎么了。他说:“看着你们训练不好,我很伤心。以前,我从来没忘记过老母亲的生日,今年却忘了。直到有一夜梦见了母亲,一查日历,我才发现老人家的生日已经过了。”
但他从来不会忘记给队员过生日。他的生活像苦行僧,对姑娘们却像对待女儿一样,去荷兰观摩比赛时,看到外国队员在吃棒棒糖,他就给自己的队员每人买了一根。他还自己去屠宰场用麻袋背来牛尾、牛蹄,熬夜熬汤给队员们喝。
2002年,老队员黄俊霞说:“我们是被老师的热情和辛苦感动了,因为老师的努力,队内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明显好于以前。”
习惯了中国的一切
到中国执教一年后,金昶伯举家迁到北京。如今,他的大儿子和女儿都在清华大学读书,儿子读生物学,女儿读中文。他说过,他的教练生涯,打算在中国结束。
他已经习惯了中国的一切,讲中国话,吃中国菜,喝中国酒,最喜欢五粮液和茅台。他说,他已不觉得自己是韩国人了,只有在中国上飞机出示护照时,才会想起自己是韩国人。
当然这也不准确。当中国女曲打败韩国队时,他心里会不好受(这几年在大赛上,中国女曲没输给韩国女曲过,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以6比1战胜韩国队)。还有人说,听到韩国国歌时,他眼中会有泪花。
汶川地震时,中国女曲正在德国参加冠军杯赛,回国后,金昶伯马上取出10万元让领队海线帮他捐出去。据说这是他存款的三分之一。他说当年韩国金融风暴时,他将家中所有金银首饰和金牌都捐了。
我其实很喜欢笑
“以后请记者朋友写到我的时候,用‘喜欢笑’来评价我,”金昶伯曾说,“其实我很爱对别人笑,只不过比赛太严肃,这改变了我的个性。”
“谁说我从来都不笑?不是我不爱笑,是金相烈(中国男曲主教练)太爱笑了,这么一比,你们才总觉得我严肃。”
其实金昶伯并非不爱笑,只是笑得不明显。几次比赛结束后,记者都见到他竖着大拇指出场感谢看台上的观众,一抹淡淡的笑容写在脸上。
金昶伯背后的人
韩国人金昶伯将自己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女曲事业,也使他成为在中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外籍教练。在担任中国女曲主教练的春节里,他一次也没有在家中度过。幸好在他身后,有一个贤惠体贴的妻子,一个只有支持没有抱怨的家庭,给了他最大的安慰。
作为妻子,朴京美最担心的就是丈夫的健康状况。“毕竟也有些年纪了,每天工作量这么大,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就会把身体累垮。”
金昶伯一生好酒,但2007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年那天,金昶伯在和记者喝完最后一顿酒后,郑重宣布下决心戒酒。朴京美颇为感慨地说:“不喝酒对他的健康的确是件好事。但对我们家人来说,就少了很多乐趣。老金这人,平时看上去严肃,但三杯酒下肚,情绪马上兴奋,会开心地讲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