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远望
忧患元元忆逝翁①,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②,回雁兼程溯旧踪③。
赤道雕弓能射虎④,椰林匕首敢屠龙⑤。
景升父子皆豚犬⑥,旋转还凭革命功。
①忧患:困苦患难。《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元元:指人民。《战国策·秦策一》:“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逝翁:逝世的老人,这里指已逝的革命导师列宁。
②昏鸦三匝: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环绕一周叫匝。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喻苏联。枯树:喻资本主义制度。
③回雁:雁春往北,秋回南,故称回雁。这里喻指苏联。兼程:加速赶路。钱起《送原公南游》诗:“有意兼程去,飘然二翼轻。”溯:逆流而行。旧踪:旧的踪迹,老路。
④赤道:非洲横跨赤道,故用来指非洲。射虎:出自汉代将军李广善于挽弓射虎的典故。陆游《客思》:“无复雪郊看射虎,但思烟浦听呼牛。”这里的虎指霸权主义者。
⑤椰林:东南亚国家。因其处于亚热带遍长椰子树故言。屠龙:《庄子·列御寇》记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学会了屠龙神技却无用武之地,因为龙本是传说中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⑥景升父子皆豚犬:典出《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引《吴历》:“曹公见(孙权)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刘琮)若豚犬耳。”刘景升即刘表,同其儿子皆庸愚。豚:猪。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特别是从50年代末期起,中苏两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原则问题以及当代世界形势的若干重大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这本来是不足为奇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善于互相尊重、平等讨论、求同存异、不因此而影响国家关系,但苏联大国主义思想严重,不仅在国际共运内部压制不同意见,而且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扩大到国际关系上。尤其是苏联不尊重中国主权,要中国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受制于苏联,服从苏联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全球战略需要的事情不断发生,这就是使中苏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原来非常友好的关系也逐渐产生裂隙。1960年,苏联撤走在中国帮助工作的专家,撕毁已签订的援华合同和协定,给中国的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和严重困难。1963年,在事先未同中国商量的情况下,苏联与英、美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的条约》,巩固核大国的垄断地位,束缚中国发展独立的核力量。同时,苏共还公布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指名全面攻击中共及其领导人。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被解除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不但不肯在反华的道路上止步,反而越走越远,陈兵中苏边界,挑起事端。1965年3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各国工人党和共产党协商会议上,中苏关系完全破裂,战后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再存在。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国际背景下创作的。1965年秋叶剑英在大连棒棰岛参加中共中央的会议,由感而发,将这首诗写作于一张纸上,交给了董必武,后发表在10月6日的《光明 日报》上。毛泽东很欣赏这首诗,曾亲自背诵笔录下来赠给儿子毛岸青和儿媳邵华。[1]
“忧患元元忆逝翁”。忧患中的人民对逝世的革命导师列宁深切怀念,是他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开辟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自由解放道路的新纪元。毛泽东曾提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中国积极支持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则持不同态度。故此,诗人在此抒发了这样的感慨。“红旗缥缈没遥空。”列宁主义的革命旗帜,在空中缥缥缈缈,若隐若现,最后终于消失在遥远的天空。首联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苏联形势的思考和看法,批判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等人背叛列宁主义。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写的是乌鸦绕树良久,找不到落脚的可栖之处,喻指贤达的人找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叶剑英在这里则熔旧翻新,赋予“昏鸦”“枯树”以新的比喻意义,讽刺鞭挞那些顽固坚持霸权主义的人,如黄昏暗淡天色下的“乌鸦”样,徘徊迷恋于走向衰落的社会制度和错误思想。“回雁兼程溯旧踪”,以大雁沿旧的踪迹向回赶路,喻指苏联的倒退。这—句强调且深化了上句诗所表达的内容,同时在结构上形成了对举,使诗句达到形式上的完整。颔联两句,是首联中诗人对国际形势的思考和感受的继续表现。
颈联两句:“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仍是用的对仗句式。诗人以“赤道”、“椰林”泛指亚、非、拉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各个国家,用“雕弓”、“匕首”比喻亚、非、拉人民进行独立解放斗争的有力武器,“龙”、“虎”则隐喻霸权主义者和殖民主义者。诗人在这里又一次翻旧灶立新意,赋予“能射虎”、“敢屠龙”以新的寓意,对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反抗力量充满信心,歌颂了亚、非、拉人民的独立解放运动,表现出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
“景升父子皆豚犬”。刘表长子刘琦依附刘备,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这里诗人借用曹操对“景升父子”的轻蔑,讥讽那些愚蠢地趋从依附霸权主义的人是些猪狗之辈。直率辛辣,不避锋芒,表现了作者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憎恨。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旋转还凭革命功”。反动力量猖獗,但历史的方向还要由人民来掌握,扭转乾坤要靠世界人民的革命力量。高亢响亮的结句,雄浑有力,气势豪迈,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这又是诗人“人民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诗中的折射和反映。
政治抒情诗是诗歌艺术中最难把握的一种诗体,若没有深厚的功力和才气,则作品往往流于空泛乏味,成为空洞的口号的堆砌。而该诗显然是一首成功的政治抒情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首诗的特色之一是大量用典,且诗人善于熔旧立新,用“昏鸦”、“枯树”、“回雁”、“旧踪”、“豚犬”和“雕弓”、“射虎”、“匕首”、“屠龙”两组鲜明对立的诗的形象,反映了诗人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把抽象的对世界风云的分析、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历史的思辨都寓于生动具体的诗的形象当中,从而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鲜明充实,给读者以生动深刻的感受。善于用典,不但表现出作者的博闻强识,而且表现出了他诗歌创作中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精炼准确,层次分明,节奏有力。笔锋辛辣犀利,雄健遒劲,豪迈昂扬,使全诗呈现出一种恢宏向上的气势。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诗句文采斐然,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此诗以“远望”为题,颇具深意,它把读者引入到了国际局势和历史潮流的广阔视野当中,从而能够更深切地体会诗歌深刻的思想内容。无独有偶,毛泽东的《念奴娇·鸟儿问答》也是创作于1965年。《远望》与此诗几乎是创作于同一时间、同样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在意境和格调方面也确实可与之媲美。该诗不但内在韵律美,外在的韵律也美,其意境描写、平仄押韵、对仗工整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叶剑英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同时又被推为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毛泽东生前很欣赏他的诗词和诗才,曾在给陈毅元帅写信谈诗时说:“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可向他们请教。”[2]而该诗在诗人的七律诗作当中,可称得上佳品,被人们认为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侧面,但在中苏论战过程中,中国的一些观点现今在看来也值得商榷,况且形势现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读者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理解它的内容,多从艺术形式方面欣赏这首七言律诗。
叶剑英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后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中革军委副总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1947年回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北平市市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华南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防部部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