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古达楞格莱标

达古达楞格莱标

入选批次 第二批
批准文号 国发〔2008〕19号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文化遗产名称:达古达楞格莱标

所属地区: 云南· 德宏   

遗产编号:Ⅰ-65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日期:2008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遗产级别: 国家

简介

德昂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云南“直过区”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德昂族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创造能力,给人类留下了独具民族特色、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达 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德昂语意为“最早的祖先传说”,于2008年进入第二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了实质性有效开展该项 目的抢救和保护工作,8月25日下午,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市文化馆会议室内举办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传承人调查培训工作,来自全市6个德昂族 乡镇的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的工作人员12人参加了培训。   达古达楞格莱标达古达楞格莱标

史诗与德昂族散体述讲文学中的"茶叶生人"神话一脉相承。而德昂族将茶叶视为祖先,与德昂族原 始先民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交相融合的产物。这篇创世史诗所反映的植物图腾观念比较原始,它的初创时间看来是很早的。故而这部史 诗流传到现在,其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内容

茶文化是德昂族传统文化的奇葩。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达古达楞格莱标》是德昂族世代传诵的创世史诗,其中独特地提出人类来源于茶树,德昂族是茶树的子孙,反映了德昂族先民与众不同的原始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叶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茶叶的精灵化出……   

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人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留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   

德昂族崇拜、热爱茶的历史亘古绵远,被其他民族誉为“茶的民族”、“古老的茶农”。茶在德昂族道德中象征着诚实和信任,定亲交友,茶是信物和使者,一切真诚都在茶的甘苦回味之中。   达古达楞格莱标达古达楞格莱标

德昂族制茶方法与饮茶方式颇多,最具特色的便是德昂族的酸茶。其技艺有两种:一是土坑法。人类 尚未发明使用陶器前,将鲜茶叶采摘回家后,用新鲜芭蕉叶包裹茶叶,放入事先挖的深坑内埋7天左右,然后将茶叶取出在阳光下揉搓并晒2天,待茶叶稍干时又将 其包裹放回深坑内3天,取出晒干便可泡饮。泡饮时使用沸水,其味酸苦,有清洁口腔、清热解暑的功效,是原生态的绿色保健饮料。做菜用的酸菜则要适当在第二 道工序时多放几天,取出后要在碾臼春碎晒干。食用时用水泡发后凉拌,其味酸涩回味,使人增加食欲。二是陶器法。陶器创制后,便直接利用陶罐腌制酸茶了。

传承

德昂人世代都在传唱着这样一首古歌:"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神奇的传说流传到现在,德昂人的身上还飘着茶叶的芳香。"

当大地一片混沌时,天上却"美丽无比,到处都是茂盛的茶树","茶树是万物的阿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由茶叶的精灵化出。"这些茶叶精灵,看到大地上凄 凉,就问万能之神帕达然:"我们为什么不能到地上生长?"帕达然回答说:"天下一切黑暗,到处都是灾难,下凡要受尽苦楚,永远也不能再回到天上。"但是茶 树为了大地长青,愿意到地上受苦。帕达然也想开创出繁华的世界,试了老茶树又试小茶树,见它们都愿下凡,于是万能之神掀起狂风,撕碎小茶树的身子,使一百 零两片叶子飘飘下凡。这些叶子在狂风中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竟然变成男人和女人:"单数叶变成五十一个精干的小伙子,双数叶化为二十五对半美丽的姑娘。"

后来,大地上出现了红、白、黑、黄四大妖魔,他们横行霸道, 涂炭生灵。茶叶与四魔斗争,打了九万年,终于将它们消灭了。茶叶众兄妹割下自己的皮肉,搓碎后使它们变成大地上的树木花草,并把自己仙美的颜色洒给白花, 茶叶自己只留下普通的颜色:碧绿的花托,嫩黄的花蕊和洁白的花瓣。从此,这些姑娘和小伙子便在大地上生息,繁衍了人类。 达古达楞格莱标达古达楞格莱标

史诗与德昂族散体述讲文学中的"茶叶生人"神话一脉相承。而德昂族将茶叶视为祖先,与德昂族原始先民的生活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交相融 合的产物。这篇创世史诗所反映的植物图腾观念比较原始,它的初创时间看来是很早的。故而这部史诗流传到现在,其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弥足珍贵。《达古达楞格 莱标》由赵腊林唱译,陈志鹏记录整理,载于《山茶》(1981:2)

德昂古茶歌《达古达楞格莱标》

  滇人的祖先们食茶、饮茶、采茶、种茶、驯化茶、以茶人药、以茶为礼的茶文化有多方面的反映,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茶学研究者认为,由于文化形态的差异和社会发展阶段较低,我们在文献中很少看到,或只能看到语焉不详的茶史,文学和历史的记述,远不足以反映云南茶文化的全貌。

  对云南大多数民族来说,唱诗是他们的历史,也是他们的礼仪教材和求知课本。民间唱诗中有大量的反映茶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既有茶史的折射,也有对茶俗、茶史的较为可信的描述。唱诗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壮族长诗《找茶种》,瑶族长诗《观娅洒蒂盖》、《虹腮与蝉美》和苗族礼仪歌《婚礼歌》。下面茶马世家就对德昂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作些粗浅的介绍。

  德昂古歌《达古达楞格莱标》讲述了一个奇特的创世故事。据说远古的时候,天空和大地是一片混沌,只有一团黑糊糊的东西在天上转。这个黑糊糊的东西被雷撕成两半,从中间诞生了一个人,也就是智慧之神帕达然,他的黑糊糊的胞衣被撕碎后变成一棵棵茶树。帕达然摘了一朵茶花挂在天上,变成了月亮;采了一个茶果挂在天上,变成了太阳;把茶花揉碎,洒在天上就变成了满天星星。茶树长在天上,却想着荒凉的大地。一株最小的茶树想:“天上五彩斑澜,大地一片荒凉,茶树为什么不能在地上生长?”这株小茶树的102片叶子飞出天门,变成51个精悍的小伙和51个美丽的姑娘。茶叶兄妹们在地上与各种妖魔争斗,他们的眼泪变成江河海洋,他们的皮肉变成各种绿色植物,他们的唾液变成各种飞鸟、走兽和鱼虫,就连地上的泥土也是大神帕达然命天上的茶叶变成的。后来,50个姐妹飞上了天,50个兄弟为失去妻子而悲痛得死去。只剩下小弟达楞和小妹亚楞,他们的后代就是德昂的祖先。

  据包括茶马世家在内的茶学研究者介绍,在古代民族中,由于对人类发展和自然进化的认识贫乏,他们往往赋予那些与之交往密切或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植物以某种特殊的地位,即所谓的“图腾”。在上面这个神话中,德昂人将茶视之为图腾,认为茶是他们的祖先和万物之母。抛开它的神话外衣,我们可以通过它看到很多隐含的内容。云南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又是茶组植物的原生地,其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温热的气候对原始的采集业来说是非常合适的。云南土著德昂族和其他本地民族的祖先濮人很早就从采集业中发现了茶,并发明了凉拌茶、腌茶、酸茶等食茶方式,流传至今。我们可以这样设想,在过去的某一个时期,茶对濮人的一支,即今天德昂族的祖先曾起过主要食物或重要食物的作用,以至濮人的这一支将它尊为图腾。濮人既然最早认识了茶,推断他们最早开始引种、驯化茶也是合理的。从典籍和民间口碑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对这一推论有利的证据。据云南重要的茶产地、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大茶树所在地南糯山的僾尼人口碑相传,早在他们从红河、墨江等地迁入南糯山之前(也就是据今1600年左右的晋代),当地的土著濮人就已大量种茶了。茶在德昂族的重要地位使之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些礼仪及道德教育意义。《达古达楞格莱标》上说,是茶果粉撒在百花之上才使之结出有酸有甜的各种果子,而茶果则又苦又涩。所以德昂人教育子女要像茶花一样纯洁,茶果一样无私,“吃着香甜的桃李菠萝.莫把结子的茶果遗忘”。德昂青年男女在相爱后,小伙子会送给心爱的姑娘一包草烟、一包茶叶。如果姑娘收下礼物,并将之挂在床头,父母就知道女儿有对象了。德昂人在定婚后还有一种认亲仪式,他们叫“吃茶”,这一仪式中,茶也是重要角色。德昂人崇拜茶,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礼仪中的地位也是不可否认的。就像有一首德昂歌谣所唱的:“茶叶是德昂的命脉,有德昂的地方就有茶山”。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它随着茶饮的普及扩展,不断地浸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灵。随着历史的脚步,中华茶文化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不断传播于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泽海外,闻名于世。尽管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在种茶,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在饮茶,但各国最早的茶树品种、培植技术、加工工艺及饮用方法却毫无例外地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因此,中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茶的故乡”。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发展中的一大宝库,作为中国人更应以此为荣。

  茶马世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千年普洱老茶乡,是中国最古老的普洱生产企业,在中国茶业界享有盛名。而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每一种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茶马世家在致力于做好的普洱茶、做真的普洱茶、做放心的普洱茶的同时,积极传承和传播深邃的中华茶文化。

  寻览国礼普洱,知其源头出处,文章的结尾,我们重温普洱之乡茶马世家世代严守的门徒家规,感受茶马世家企业的管理理念,让您放心喝好普洱茶:

既入茶马门,愿守茶马规; 

为人尚正直,处事以勤恳; 

父母应孝顺、妻儿要爱护; 

师傅要尊重、兄弟要互助 

传家有正路,耕种需勤劳; 

制茶贵在精、售茶贵在诚; 

诗书紧用功、礼仪切勿忘; 

年幼若不学,老大无所知;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功夫; 

若已知茶性,实至则名归。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