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中文名称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编曲 勃拉姆斯
目录导航

勃拉姆斯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作于1881年。这首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十分特殊:第一,乐曲采用协奏曲历史上罕见的四乐章形式。其次,本曲中的主奏钢琴并未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作者特意让钢琴与管弦乐“完全平等”,因此,这首乐曲有时候也被后人称为“ 由钢琴主奏的交响曲”。

1创作背景

这首乐曲具有勃拉姆斯所独有的沉着与厚重,同时又有他明朗、温柔的另一面。1878年春,勃拉姆斯到意大利旅行,这一南欧古国的风土人情给作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由此勃拉姆斯开始构思这首乐曲。1881年三月,作者再度访问意大利,这一次彻底唤起了他的灵感,于是回国后立刻伏案疾书,当年夏天便完成了这首乐曲。实际上,本曲中的意大利风格并不明显,但无疑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堪称勃拉姆斯的代表作品之一。

2乐曲赏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写得厚重而有力, 颇具勃拉姆斯风味。贯穿乐章始终的主题动机,由雄浑的圆号引入,钢琴加以应答。在乐队协奏下的钢琴时而温婉优美,时而热情壮丽。本乐章中有许多处理方式与古典派协奏曲截然不同。

第二乐章,热情的快板,d小调,3/4拍子,三段体。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但这个乐章显然相当于诙谐曲,其旋律热情而富于幽默感,同时也很有魔力。

第三乐章,行板,降B大调,6/4拍子,三段体。本乐章充满浪漫气氛,是在“德国式的”厚重风格中另有意大利明朗色彩的典雅乐章。

第四乐章,温文尔雅的稍快板,降B大调,2/4拍子,回旋曲式。这个乐章的大致结构为A-B-A-B-结尾的程式。由钢琴开始的舞曲风主要主题,纤巧精细,又不乏厚重华丽。

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第19号。贝多芬这部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先于他的《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大约在1894 —1895 年间写成并演奏。为了使这部作品专由他本人演奏,贝多芬把它延迟到1801年才出版;而且一直等到付印时,才把独奏部分全部写出来。当时的听众尽管对这部作品加以赞赏,却又多少对乐曲中某些偏离传统的特点感到困惑,而作品所表现出的有节制的情感爆发以及强烈的对比会给听众以震撼。

1乐曲赏析

全曲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在这首协奏曲里,贝多芬仍然遵循着前代大师,尤其是莫札特的范本。这一乐章由乐队开始陈述主题。乐队的呈示部在全终止上结束,仿佛是乐队谢幕退去,让位于独奏的钢琴。和莫札特的一些协奏曲一样,钢琴部分以它自己的副题变奏进入,一直等到乐队再一次插入时独奏者才弹奏那个由乐队开始的精力充沛的主题。一个更富于抒情性的流动主题在小提琴上出现;独奏钢琴用一段传统性的辉煌音阶音型和技巧的炫示结束了展开部。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对话在主题片断材料此起彼伏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活跃。开始主题的再现遵循着当时常见的古典主义样式,其中包括了乐章结束前常见的独奏乐器的华彩乐段。

第二乐章,柔板。慢板乐章的旋律宽广而流动,像是在进行哲学式的凝神沉思。在乐章的进行中,它被加工修饰;一直到最后它才以原始的形态出现。

第三乐章,回旋曲,很快的快板结束本协奏曲的跳跃性小回旋曲建立在一个迭句上,它具有贝多芬式的独特的切分音。这一迭句先由钢琴独奏,再由全乐队重复,此后在乐章的进行中又再现三次。一些独具匠心的对比性插部彼此联系着,使得整个乐章成为回旋曲和奏鸣曲相结合的一种结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