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中文名 水污染控制工程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书 名: 水污染控制工程

  作 者:彭党聪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4月1日

  ISBN: 9787502451295

  开本: 16开

  定价: 49.00元

内容简介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详细阐述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总论,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污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等。各章末均附有习题和思考题,便于读者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内容。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3版)》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可供厂矿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第1篇 总论

  1 水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1.1 水资源

  1.2 水污染

  1.3 水体污染防治

  习题和思考题

  2 水污染防治基础知识

  2.1 废水

  2.2 污染物与污染指标

  2.2.1 固体污染物

  2.2.2 需氧污染物

  2.2.3 毒性污染物

  2.2.4 营养性污染物

  2.2.5 生物污染物

  2.2.6 感官污染物

  2.2.7 酸碱污染物

  2.2.8 油类污染物

  2.2.9 热污染

  2.3 废水水质

  2.4 废水水质控制标准

  2.5 控制废水污染的基本途径

  2.5.1 减少污染因子的产生量

  2.5.2 减少污染因子的排放量

  2.6 废水水质控制和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2.6.1 废水水质控制方法分类

  2.6.2 污泥处理方法分类

  2.7废水处理系统

  2.8 水量调节与水质均化

  2.8.1 水量调节

  2.8.2 水质均化

  习题和思考题

  第2篇 不溶态污染物的分离技术

  3 重力沉降法

  3.1 概述

  3.2 离散颗粒的沉降规律

  3.2.1 单独颗粒的沉降规律

  3.2.2 群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3.3 沉降试验和沉降曲线

  3.3.1 自由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

  3.3.2 絮凝沉降试验及其沉降曲线

  3.4 理想沉淀池

  3.5 沉砂池

  3.5.1 平流沉砂池

  3.5.2 曝气沉砂池

  3.5.3 旋流沉砂池

  3.6 普通沉淀池

  3.6.1 平流沉淀池

  3.6.2 竖流沉淀池

  3.6.3 辐流沉淀池

  3.7 斜板和斜管沉淀池

  3.7.1 浅层沉降原理

  3.7.2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构造

  3.7.3 斜板、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

  习题和思考题

  4 混凝澄清法

  4.1 胶体结构及其脱稳凝聚机理

  4.1.1 胶体结构及其f电位

  4.1.2 胶体的脱稳和凝聚

  4.2 混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4.2.1 常用混凝剂及其性能

  4.2.2 混凝剂的作用机理

  4.2.3 助凝剂

  4.3 混凝条件及混凝试验

  4.4 混合反应器和澄清设备

  4.4.1 混合器

  4.4.2 反应池

  4.4.3 澄清池

  习题和思考题

  5 浮力浮上法

  5.1 隔油

  5.1.1 油粒上浮速度

  5.1.2 隔油池

  5.2 气浮和浮选原理

  5.2.1 气浮和浮选

  5.2.2 空气的溶解、释放及气泡性质

  5.2.3 悬浮粒子与气泡的粘附

  5.2.4 乳化和破乳

  5.3 压力溶气气浮及其系统设计

  5.3.1 压力溶气气浮的流程及供气方式

  5.3.2 压力溶气气浮的主要设备及其设计计算

  习题和思考题

  6 不溶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

  6.1 阻力截留法

  6.1.1 格栅

  6.1.2 筛网

  6.1.3 微滤

  6.2 离心力分离法

  6.2.1 离心力分离原理

  6.2.2 离心分离设备及其设计计算

  6.3 磁力分离法

  6.3.1 磁力分离原理

  6.3.2 磁力分离设备及分离流程

  习题和思考题

  第3篇 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7 活性污泥法

  7.1 废水生物处理

  7.1.1废水生物处理原理

  7.1.2 生物处理方法分类

  7.2 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

  7.2.1 活性污泥与活性污泥法

  7.2.2 活性污泥法分类

  7.2.3 活性污泥增长特点与净化作用

  7.2.4 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

  7.2.5 影响活性污泥性能的环境因素

  7.2.6 活性污泥法主要设计和运行参数

  7.3 活性污泥降解有机物的规律

  7.3.1 生物处理动力学模型

  7.3.2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7.3.3 净化理论在活性污泥法中的应用

  7.4 活性污泥法运行方式

  7.4.1 曝气池混合反应形式

  7.4.2 各种活性污泥法系统

  7.5 曝气原理与曝气池构造

  7.5.1 曝气的作用与方法

  7.5.2 曝气池

  7.5.3 氧的传递理论

  7.6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工艺设计

  7.6.1 S_艺流程选择

  7.6.2 曝气时间与曝气池容积

  7.6.3 回流污泥量及污泥回流设备

  7.6.4 需氧量、供氧量与曝气设备的确定

  7.6.5 二次沉淀池的设计

  7.6.6 设计计算举例

  7.6.7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

  7.7 活性污泥法系统的运行管理

  7.7.1 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7.7.2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7.7.3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需要测定的主要项目

  习题和思考题

  8 生物膜法

  8.1 概述

  8.2 基本原理

  8.2.1 生物膜附着的基体——填料

  8.2.2 生物膜

  8.2.3 生物膜中的物质迁移

  8.2.4 生物膜净化废水的原理

  8.3 普通生物滤池

  ……

  9 厌氧生物处理法

  10 自然条件下的生物生理法

  第4篇 污染物的化学转化技术

  11 中和法

  12 化学沉淀法

  13 氧化还原法

  14 化学消毒法

  第5篇 溶解态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分离技术

  15 吸附法

  16 离子交换法

  17 膜分离法

  18 溶解态污染物的其他分离方法

  第6篇 废水的再生利用与排放

  19 废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水质处理

  20 脱氮除磷

  21 水体自净与废水排放

  第7篇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

  22 污泥的处理与利用

  第8篇 汗水处理厂(站)设计与水环境区域综合防治

  23 污水处理厂(站)的设计

  24 水环境区域性综合防治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