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城市群

兰西城市群

中文名 兰西城市群
别名 兰西城市群
机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
核心城市 兰州、西宁
国家/地区 西北地区
发展优势 兰州-西宁两省会的优势、甘青两省的综合优势
目录导航

基本概念

兰西城市群范围示意图兰西城市群范围示意图西宁西宁兰西城市群以兰州市、西宁市为中心,范围包括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景泰县,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贵南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尖扎县。[1]

兰州兰州规划称,要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把兰州—西宁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

规划指出,培育发展兰西城市群,必须围绕区域使命和总体定位,统筹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统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统筹区域发展和融入国家战略,遵循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走出一条城市群培育发展的新路。[1]

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天然气、石油、草原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经济区科技实力雄厚,有较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畜牧品、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也有相当基础。

西宁西宁我国已经形成了20个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5个国家级城市群,以及9个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城市群,分别是辽中南、哈长、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江淮、关中、北部湾、天山北坡城市群。按照发改委的目标,下一步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另外再打造呼包鄂榆、宁夏沿黄、晋中、黔中、滇中、兰西6个地区性城市群。

发展优势

兰州兰州兰州、西宁是甘肃、青海的省会城市,兰白都市经济圈、西宁都市经济圈及发展轴构成的兰州-西宁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经济基础雄厚、科技文化发达,具有构建兰州-西宁经济区的良好基础。 重大意义 兰州-西宁的构建将加快兰西银经济区的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等地的发展,将加快兰西银经济区的西宁、平安等地的发展,将加快甘肃、青海的发展,将带动经济区周围的西藏、新疆两个民族自治区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稳定西北、西南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一是兰西的发展。在“两圈一轴”重点开发和率先发展的基础上,以“两圈”为中心,以“一轴”为对称轴,向外推移,将促进经济区的全面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城市群),从而加快甘肃中部地区、青海东部地区地区的发展。此外,兰州、西宁两地高铁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通达,文化相近,习俗、饮食、宗教相似,联系紧密,互相认可度高。

二是甘青的发展。在兰州--西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基础上,在甘肃中部地区、青海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辐射和集聚作用,将带动和促进甘肃、青海其他地区的发展,从而加快甘肃、青海的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三是蒙新藏的发展。兰西经济区位于西藏、新疆两个民族自治区联结部的核心,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西进”可促进新疆的发展;沿青藏铁路和109国道“南下”可促进西藏的发展。

四是成渝和关中的发展。兰西经济区位于关中经济区的西侧,通过陇海铁路及徐兰客运专线、连霍高速、312国道等,可实现兰西经济区与关中经济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兰西经济区位于成渝经济区的北部,通过兰渝铁路、西成铁路,以及G75等,可实现兰西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是促进民族团结。兰西经济区是一个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区,经济带的发展将促进甘肃、青海特别是经济带内各民族的团结,将促进西藏、新疆两个民族自治区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和稳定西北、西南地区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兰州、西宁人口(2019年) 6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 用功成本低
兰州、西宁水资源(2019年) 水资源非常丰富,集中了甘青两省最好的水资源 黄河、湟水河(黄河一级支流)等
兰州、西宁科研(2019年) 中科院研究所7所,大学近30所,职业学院众多 985高校:兰州大学;211大学:青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旱所);国家实验室(1)、国家重点实验室(大于8个)
兰州、西宁文化、体育(2019年) 兰州市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宁市海湖体育中心、兰州奥体中心、甘肃省奥体中心、兰州市体育馆、西宁市体育馆 甘肃省科技馆、青海省科技馆、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兰州音乐厅、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
兰州、西宁医疗 约25家三级甲等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海省藏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条件(2019年) GDP 4000亿(约宁夏全区) 兰州、西宁两省会 甘、青两省省会经济集中优势
甘肃、青海经济(2019年) GDP 11000亿(超万亿) 甘肃、青海两省 西北省级单位
兰州、西宁交通(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城际铁路: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兰渝铁路、陇海铁路、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等高速铁路:兰新二线、宝兰客运专线、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火车站:兰州站、兰州西站、西宁站、乐都南站、海东西站。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 高铁1小时通达
甘肃、青海旅游资源(2019年)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大省,近些年旅游业发展迅速 5A级景区:循化孟达天池景区、坎布拉景区、贵德黄河湿地公园、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青海湖、西宁塔尔寺、嘉峪关景区、天水麦积山景区、平凉崆峒风景区 其他著名景点:茶卡盐湖(天空之境)、乐都瞿昙寺、扎碾公路(最美公路)、互助北山景区、仙米林场、祁连卓尔山、祁连黑河大峡谷、昆仑山、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三江源、张掖七彩丹霞等
甘肃、青海生态保护显著提高(截止2019年) 国家公园试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三江源国家国家公园(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青海)、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隆宝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新区 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2012年批复),西北地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新区之一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的中间;交通便利(空铁陆三位一体);水资源(引大入秦)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全国百强城区 兰州市城关区 人口130万,GDP超1000亿(2019年)
主要城市 民和、乐都、互助、大通、湟源、海晏、贵德、共和、循化、化隆、尖扎、同仁等

前景

兰州、西宁人口(2019年) 600万人,人力资源丰富 用功成本低
兰州、西宁水资源(2019年) 水资源非常丰富,集中了甘青两省最好的水资源 黄河、湟水河(黄河一级支流)等
兰州、西宁科研(2019年) 中科院研究所7所,大学近30所,职业学院众多 985高校:兰州大学;211大学:青海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科院兰州近物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寒旱所);国家实验室(1)、国家重点实验室(大于8个)
兰州、西宁文化、体育(2019年) 兰州市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西宁市海湖体育中心、兰州奥体中心、甘肃省奥体中心、兰州市体育馆、西宁市体育馆 甘肃省科技馆、青海省科技馆、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兰州音乐厅、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 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兰州国际马拉松赛
兰州、西宁医疗 约25家三级甲等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青海省藏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条件(2019年) GDP 4000亿(约宁夏全区) 兰州、西宁两省会 甘、青两省省会经济集中优势
甘肃、青海经济(2019年) GDP 11000亿(超万亿) 甘肃、青海两省 西北省级单位
兰州、西宁交通(2019年) 城市轨道交通: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城际铁路: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兰渝铁路、陇海铁路、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等高速铁路:兰新二线、宝兰客运专线、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所在地火车站:兰州站、兰州西站、西宁站、乐都南站、海东西站。机场: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 高铁1小时通达
甘肃、青海旅游资源(2019年)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大省,近些年旅游业发展迅速 5A级景区:循化孟达天池景区、坎布拉景区、贵德黄河湿地公园、敦煌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青海湖、西宁塔尔寺、嘉峪关景区、天水麦积山景区、平凉崆峒风景区 其他著名景点:茶卡盐湖(天空之境)、乐都瞿昙寺、扎碾公路(最美公路)、互助北山景区、仙米林场、祁连卓尔山、祁连黑河大峡谷、昆仑山、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三江源、张掖七彩丹霞等
甘肃、青海生态保护显著提高(截止2019年) 国家公园试点、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三江源国家国家公园(青海)、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青海)、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隆宝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柴达木梭梭林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新区 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2012年批复),西北地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新区之一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的中间;交通便利(空铁陆三位一体);水资源(引大入秦)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全国百强城区 兰州市城关区 人口130万,GDP超1000亿(2019年)
主要城市 民和、乐都、互助、大通、湟源、海晏、贵德、共和、循化、化隆、尖扎、同仁等

意义

青海发改委称,《青海省城镇化发展规划》已完成报审稿,即将上报审批。在编制过程中,省发改委通过积极争取,将西宁市列入“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名录”,将兰州-西宁城市群确定为国家级城市群,并补充纳入到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中。

甘肃方面也在积极争取这一城市群、经济区的批复。

已经形成的10个城市群并非全部集中于沿海,其中东部地区5个,东北地区1个,中部地区2个,西部地区2个。据统计,这十个城市群面积占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10%,人口占全国人口的39.44%,GDP占全国67.68%。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分析指出,这十大城市群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十大支柱,说明发展经济不需要太大的地方,10%的面积承载超过2/3的经济总量。但十大城市群以2/3的全国经济总量只承载了全国1/3的人口,这是区域差距的问题所在。

词条图册

城市群的建立,可以极大地缩小两极分化,东西部差异,以此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甘青两省部分地方优先构建一个比较发达的片区。城市群中的大城市人口压力已经很大,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还有很大的空间,借用这些空间进一步发展,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把甘肃、青海两省建立成西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排头兵。

国家发改委参与政策制定的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国将把城市群发展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龙头,发挥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土空间均衡开发的重要作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