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耀县药王山。邮编:727100
1977年成立药王山文管所,1986年5月建药王山博物馆。隶属于县文物局。
药王山在唐代属磬玉山,北宋至清称五台山,清代至今俗称药王山,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晚年归隐于此,当地人民尊奉他为药王而得名。
药王山总占地面积1.23平方公里,现存金、元、明、清古建筑64楹165间,建筑面积3062.63(其中用作展室面积1574平方米)。新修石刻保护厅、廊70间,建筑面积1420平方米。
药王山以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医史古迹和珍贵石刻而闻名于世。主要陈列内容有;一、孙思邈生平展,二、药用植物标本展,三、药王山石刻。
一、项系统展示孙思邈生平贡献及影响。
二、项展出标本500余种突出表现了荮王的地方特色。
三、项分三部分(1)为隋至明摩崖造像,共有大小佛教造像45尊,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为像碑,共有北魏至唐代宗教造像碑百余通,这批造像碑,对研究我国西北地区民间宗教发展极为重要。(3)为历代碑刻,并存碑石近二百通,其中明代孙思邈药方碑《千金宝要》、《海上方》尤为珍贵。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政府公布《药王山石刻》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药王山石刻》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药王山修建了摩崖造像保护大厅7间及碑廊63间,使大部分石刻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
药王山博物馆现有藏品1702件(包括石刻303件)、含石器44件,玉器15件,陶器593件,瓷器90件,金属器253件,印章8枚,其它6件,古钱币600余种。
药王山博物馆编写的出版物画册《伟大的医药家孙思邈》、《药王山与孙思邈的传说》一、二集,电视片《药王山胜览》、《药王故里解说词》,《药王简介》,翻印了《海上方》、《医学源流歌》。编著《唐代名医孙思邈》、《药王孙思邈》、《药王山石刻艺术》等。
药王山博物馆全年开放。
每天 9:00 17:00
该馆服务设施以药膳街最具特色,可向游客提供当地风味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