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山茶

被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 中越山茶
菊科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芸香目
目英文名 Rutales
科中文名 茶科
科拉丁名 Theaceae
属中文名 山茶(茶)属
属拉丁名 Camellia
种中文名 中越山茶
种拉丁名 Camellia,indochinensis,Merr
种下等级 Camellia limonia C. F. Liang et S. L. Mo; Camellia limonia C. F. Liang et S. L. Mo f. obovata S. L. Mo et Y. C. Zhong; Camellia parvipetala J. Y. Liang et Z. M. Su; 种下等级:b.Camelli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tunghinensis (H. T. Chang) Ming et Zhang; 种下等级:b.Camelli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tunghinensis (H. T. Chang) Ming et Zhang; Camellia tunghinensis H. T. Chang
生境 生境,山坡阴地,疏林中
海拔下限 600
海拔上限 8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越南北部
国内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

产地分布

门中文名 被子植物门
门英文名 Angiospermae
纲中文名 双子叶植物纲
纲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芸香目
目英文名 Rutales
科中文名 茶科
科拉丁名 Theaceae
属中文名 山茶(茶)属
属拉丁名 Camellia
种中文名 中越山茶
种拉丁名 Camellia,indochinensis,Merr
种下等级 Camellia limonia C. F. Liang et S. L. Mo; Camellia limonia C. F. Liang et S. L. Mo f. obovata S. L. Mo et Y. C. Zhong; Camellia parvipetala J. Y. Liang et Z. M. Su; 种下等级:b.Camelli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tunghinensis (H. T. Chang) Ming et Zhang; 种下等级:b.Camellia indochinensis Merr. var. tunghinensis (H. T. Chang) Ming et Zhang; Camellia tunghinensis H. T. Chang
生境 生境,山坡阴地,疏林中
海拔下限 600
海拔上限 800
是否中国特有
是否引种栽培 非人工引种栽培
国外分布 越南北部
国内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

形态特征

产广西天峨、贵州罗甸及云南金屏。[1]

生长习性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薄革质或近膜质,椭圆形,长10厘米,宽3-4.2厘米,先端短尖,尖头钝,基部钝,有时近圆形,上面干后绿色,稍发亮,下面无毛,侧脉约6对,在上面不明显,在下面略突起,边缘有钝锯齿,叶柄长7-10毫米,完全无毛。花单生于枝顶,白色,直径3厘米,花柄长6毫米,无毛;苞片6片,成对分散于花柄的上、中、下部,半月形,长1-2毫米,无毛;萼片5片,圆形,长4-5毫米,无毛,花瓣8-9片,外侧4片圆形或阔倒卵形,长约1厘米,外面无毛,内侧有绢毛,其余4-5片,倒卵形,长1.5-1.7厘米,无毛,基部3-4毫米连生;雄蕊与花瓣等长,基部6毫米连合成短管,游离花丝无毛,子房无毛;花柱3条,长1.3厘米,无毛。蒴果扁球形,宽4厘米,果爿薄,3室。花期11月。[1]

相关的种

生长于海拔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多生于山坡阴地或疏林中。[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