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之永

梁之永

目录导航

主要作品

《穷通刍论》

基本参数

名称:《穷通刍论》

类型:图书

作者:梁之永(梁缺、梁詠)

封面题字:梁之永(梁缺、梁詠)

ISBN号:978-7-80709-582-8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4

版次:第一次

开本:787mm×1092mm,1/16开

规格:220mm×150mm

页数:316页

字数:220千字

定价:38.00元

 

内容简介

       《穷通刍论》共五十一篇,除首篇《沉思小语》外,其余五十篇绝大多数为议论文。其内容涵盖了传统文化、世俗常识、科学理论、社会实践、励志教育、为官之道、人生智慧、处世韬略等方面的论题。书中对每一个论题的论述,作者均通过释理论、摆事实、讲道理、探究竟、辨是非、解疑惑等环节逐层展开,然后发表见解、提出主张、作出总结。写作技巧多运用叙议结合、夹叙夹议等表现手法。

       读《穷通刍论》,明处世学问。该书以“观天察地论人事,立身处世明哲义”为主题主线,彰善瘅恶、激浊扬清,集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创新性、教益性、启迪性于一体,充满正能量,堪称智慧“心灯”。

       阅读该书,令人豁然开朗、心霾尽驱。

     《穷通刍论》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并入选第24届全国图书博览会。

本书目录

序(1)……………………………3

序(2)……………………………5

一、沉思小语………………………7

二、论“天文学”……………………12

三、论“易经”………………………22

四、论“堪與学”……………………29

五、论“相理学”……………………41

六、论“命理学”……………………49

七、论“择日学”……………………57

八、论“天命观”……………………63

九、论“宗教”………………………76

十、论“信仰”………………………83

十一、论“死亡”……………………88

十二、论“鬼神”……………………94

十三、论“预感”……………………101

十四、论“幸运与厄运”……………105

十五、论“规律”……………………107

十六、论“科学”……………………114

十七、论“人性”……………………120

十八、论“因果”……………………124

十九、论“道义”……………………133

二十、论“慈善”……………………139

二十一、论“孝道”…………………142

二十二、论“官道”…………………149

二十三、论“交友”…………………157

二十四、论“诚信”…………………164

二十五、论“惜时”…………………171

二十六、论“谦逊”…………………177

二十七、论“低调”…………………182

二十八、论“慎独”…………………187

二十九、论“小节”…………………194

三十、论“忍耐”……………………200

三十一、论“忧患”…………………206

三十二、论“难得糊涂”……………214

三十三、论“浪费”…………………221

三十四、论“教育”…………………228

三十五、论“人才”…………………239

三十六、论“嫉妒”…………………247

三十七、论“忙碌”…………………252

三十八、论“心灯”…………………257

三十九、论“放下”…………………260

四十、论“从容”……………………265

四十一、论“快乐”…………………268

四十二、论“人生价值”……………272

四十三、论“理想与梦想”…………276

四十四、论“时代精神”……………279

四十五、论“政治家与思想家”……283

四十六、论“攀比与对比”…………286

四十七、论“校庆”…………………288

四十八、论“自然环境”……………291

四十九、论“人生半百”……………299

五十、论“缺圆”……………………303

五十一、彻悟“昙”…………………306

跋……………………………………308

后记…………………………………312

精彩摘录(之永心语)

人若顺天而行,天必现吉,则国泰民安;人若逆天而行,天必降凶,则兵变臣乱。——摘自《穷通刍论·论天文学》

 

观天文,明人道;察天象,知人事。——摘自《穷通刍论·论天文学》

 

万变中存不变之道,不变中存万变之法。——摘自《穷通刍论·论易经》

 

君子用之卜,多吉;小人用之卜,多凶。——摘自《穷通刍论·论易经》

 

天道恒,君子当立身知命;地道恒,君子当慎终追远。——摘自《穷通刍论·论易经》

 

天道地道与人道,道道融通方成道。——摘自《穷通刍论·论堪舆学》

 

得窍(水口)不得关(砂),千般总是闲;得关不得窍,任由地师调。——摘自《穷通刍论·论堪舆学》

 

“龙”乃立心之本,“穴”乃安心之所,“砂”乃护心之宝,“水”乃养心之源,“向”乃调心之法。——摘自《穷通刍论·论堪舆学》

 

吉宅善人居,凶屋恶人寄。此乃冥冥之意也!——摘自《穷通刍论·论堪舆学》

 

欲求好墓地,须先好心地。——摘自《穷通刍论·论堪舆学》

 

善相识人,慧眼用贤。——摘自《穷通刍论·论相理学》

 

“六十字鉴人要诀”:风骨看贵贱,神采观荣辱,气色断吉凶,言语分福祸,庭阁辨贫富,脚跟查寿夭,瞳眸鉴善恶,目光定忠奸,情态察正邪,指抓识贤愚,唇齿论孝逆,眉宇知廉贪。——摘自《穷通刍论·论相理学》

 

不鉴于冰而鉴于人,凶吉祸福自可鉴也!——摘自《穷通刍论·论相理学》

 

以天人感应为沃土,以阴阳五行为根基,以伦理纲常为主干,以中庸思想为枝叶。——摘自《穷通刍论·论命理学》

 

人们只有巧用天时、借助地利、广结人缘,才能达到积聚能量、迎祥纳福之目的。——摘自《穷通刍论·论择日学》

 

黄道吉日犹可推,天人感应有轮回。若使谋求添瑞祥,阴阳协调当思量。——摘自《穷通刍论·论择日学》

 

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灵感(心意)日。——摘自《穷通刍论·论择日学》

 

玄学犹如一个迷宫,深入宫中探个究竟后,能清醒地走出来之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摘自《穷通刍论·论择日学》 

 

肯定天命即肯定自身,敬畏天命即敬畏生命。——摘自《穷通刍论·论天命观》

 

荣达虽命定,也离不开主观努力;福寿自天生,亦少不了行善积德。“尽人事,听天命”,这才是辩证的、科学的人生态度。——摘自《穷通刍论·论天命观》

 

宗教,是讨论和协调人与“神灵”关系的学问。是人类生活实践的广泛性与思维想象的无限性高度契合而产生和形成的。——摘自《穷通刍论·论宗教》

 

宗教是人类思想漫游中的精神创造,以它特有的魅力反衬着人类对客观真理追求的光辉。——摘自《穷通刍论·论宗教》

 

信仰,犹如人类常在已知世界与未知世界区域之间遨游的精神之舟,它总是试图超越未知境界,驶向理想王国。——摘自《穷通刍论·论信仰》

 

信仰,是人类实现自身价值的动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信仰,人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人的心智和灵魂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摘自《穷通刍论·论信仰》

 

真正的信仰,是不需要任何程式要求的,是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解和态度,是明晰人生和活化智慧的精神家园。因为人的精神活动本身就是信仰行为的最高形式。——摘自《穷通刍论·论信仰》

 

生与死,二者不可兼得;生与死,二者意义均等。——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死亡,是对大自然的回馈。只有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恒!——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死亡,是生命个体尝尽了人间各种辛酸和历经了各种痛苦后,必将得到的一种最大安慰和最高赏赐。——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谁也不知道自己会来到这个世界,但谁也知道自己必然会离开这个世界。认识了这点,是人的思想走向成熟最起码的。——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生前尽孝乐天伦,死后缛节累后人。厚养薄葬,注重生前的一切,才具有真实的价值和现实的意义。——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人生,少时无知;知后似戏;戏后如烟。——摘自《穷通刍论·论死亡》

 

不问鬼神问真理!协调和处理好人与鬼神的关系,就是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努力实现人鬼互善、人神互益,尽量避免和减少人鬼互恶、人神互害等现象发生,才是世界上最高层面的和谐。——摘自《穷通刍论·论鬼神》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立神之道曰善与美。——摘自《穷通刍论·论鬼神》

 

预感对生命灵魂的唤醒,体现着沉思时的冷静和理智、力量和成熟。只有善于领会和捕捉它,才能真正发现其无比的神奇与伟大。——摘自《穷通刍论·论预感》

 

预感就像看不见的手,深邃的智慧遇上了它,才产生能动和自觉的力量。——摘自《穷通刍论·论预感》

 

预感就像一条导盲犬,引领着失明者向前跨越每一步,到达人生的彼岸。——摘自《穷通刍论·论预感》

 

对于幸运者,我只投以他平常的目光;而对于战胜厄运者,我却投以他奇异的目光。——摘自《穷通刍论·论幸运与厄运》

 

不认识规律是无知的,不利用规律是愚蠢的,不尊重规律是危险的,不遵循规律是可悲的。——摘自《穷通刍论·论规律》

 

科学,犹如一个向着无限巅峰不断攀登的勇士;宗教,犹如一个坐于无限巅峰之上悠然自得的隐者。

 

人性善恶犹如橘枳,虽是同一品种,但生于淮南的则为橘,生于淮北的则为枳。——摘自《穷通刍论·论人性》

 

人,惟有生存于社会群体中,人性的正能量才可以充分的体现和升华。——摘自《穷通刍论·论人性》

 

因果循环在于先后,善恶终报无非早晚。——摘自《穷通刍论·论因果》

 

善恶之报,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品格、德性决定人的命运,人只有以善行融会于天地,才能播种自身与未来的幸福美好。——摘自《穷通刍论·论因果》

 

利,乃身外之物;义,乃品德之本。舍利取义,君子之道也。——摘自《穷通刍论·论道义》

 

生,只一瞬;义,可千秋。舍一瞬而存千秋,君子之志也。——摘自《穷通刍论·论道义》

 

对富有的追求,始终是基于对社会的感恩和回馈。也许,这才是对金钱最纯洁和最崇尚的仰望!——摘自《穷通刍论·论慈善》

 

孝是忠的基础和起点,忠是孝的延伸和升华。——摘自《穷通刍论·论孝道》

 

孝道,乃天地之道。一个懂得为自身的晚年和未来着想之人,才会努力做到知孝、行孝和尽孝。在使命与作为上,不为良相,亦作孝子。——摘自《穷通刍论·论孝道》

 

官者,当常“三问”。即:问天辨是非,问史知成败,问人明得失。——摘自《穷通刍论·论官道》

 

官有官道,商有商道。两道分清,各守其道。——摘自《穷通刍论·论官道》

 

官者,应具备“十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准备:耐孤独、耐寂寞、耐诱惑、耐清贫、耐嘲讽、耐压力、耐折腾、耐痛苦、耐打击、耐失败。——摘自《穷通刍论·论官道》

 

官道,即天道,贵在公正与无私。只有无愧于天,无愧于民,方能无愧于心!——摘自《穷通刍论·论官道》

 

少了一个益友,少了一条生路;多了一个损友,多了一条绝路。——摘自《穷通刍论·论交友》

 

真正认识和了解一个人,一要观其仪态;二要察其品格;三要查其交友。——摘自《穷通刍论·论交友》

 

平日,身边多交几个在别人看似是“平庸”、“无用”的朋友总是有益的。也许,有朝一天或在生活中的某一节点上,“平庸”、“无用”会成为“大用”。——摘自《穷通刍论·论交友》

 

诚信,德之种也。践行于自身,积福于后人。——摘自《穷通刍论·论诚信》

 

诚信是修身之本、立业之基、交友之道、经商之魂、齐家之法、治国之宝。——摘自《穷通刍论·论诚信》

 

日月有复还,人生不重来。——摘自《穷通刍论·论惜时》

 

人世间,用金钱和物质换取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值得珍惜和最宝贵的东西。珍惜短暂,方成永恒。人只有珍惜属于自己的短暂,才有可能实现在永恒中涅槃。——摘自《穷通刍论·论惜时》

 

谦逊,源于人们对自身的清醒认识和对真理的无比敬畏。它往往能成就伟大与完美。——摘自《穷通刍论·论谦逊》

 

低调,在关键时刻往往是一根救命稻草、是一处避风港湾。——摘自《穷通刍论·论低调》

 

慎独之人,始可托大事;慎独之人,方能成大业。——摘自《穷通刍论·论慎独》

 

慎独是一种至真正善的自然境界,它乃修身之要、养德之本、智慧之源也。人生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慎独、慎始、慎微、慎言、慎行、慎终。

 

小节须谨慎,大事当认真。若然立不败,二者心常在。——摘自《穷通刍论·论小节》

 

忍耐虽是痛苦的,但终会得到快乐的回报。——摘自《穷通刍论·论忍耐》

 

忍耐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英雄豪杰必具的能力素质。——摘自《穷通刍论·论忍耐》

 

真的勇士和智者,无非是善于审视度势的忍耐,决不是随意的放纵或随时的冲动。——摘自《穷通刍论·论忍耐》

 

人生之忧,无处不在;人生之患,无时不有。——摘自《穷通刍论·论忧患》

 

忧近忧远忧天下,乐己乐人乐苍生。是天下士君子必具的忧乐情怀与抱负。——摘自《穷通刍论·论忧患》

 

真聪明藏于内而不现于外,假糊涂现于外而不藏于内。——摘自《穷通刍论·论难得糊涂》

 

糊涂,是另类的聪明,假装糊涂是一种安身之策;糊涂,是另类的智慧,假装糊涂是一种韬晦之略。——摘自《穷通刍论·论难得糊涂》

 

聪明复糊涂,平安又幸福!人说“难得糊涂”,我言“糊涂是福”。——摘自《穷通刍论·论难得糊涂》

 

当代浪费,折堕后世!浪费之人,其益于己乎?其利于他乎?然则,人必诽之,众必恶之。——摘自《穷通刍论·论浪费》

 

骄奢难教子,贫寒惟读书。——摘自《穷通刍论·论教育》

 

教育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教育必须与生活实践结合。——摘自《穷通刍论·论教育》

 

少年艰辛终受益,先甜后苦难做人。——摘自《穷通刍论·论教育》

 

教育旨在:教知识、授方法、育人格、启心智、品乐趣、练能力、强体质。——摘自《穷通刍论·论教育》

 

得民心者聚人才,聚人才者胜天下。然则,识才不易,善用实难。——摘自《穷通刍论·论人才》

 

炫耀犹如在原野上奔跑着的兔子,嫉妒就像正在守候着猎物出没的饿狼。兔子遇上了饿狼,无法可逃。——摘自《穷通刍论·论嫉妒》

 

闲里彻真谛,静中悟本然。人生旅途中忙碌着的人们:请不要忘记驻足欣赏身边的每一道风景,也不要忘记自己将最终回到出发的原点!——摘自《穷通刍论·论忙碌》

 

只有心灯长明,方可常保安宁。——摘自《穷通刍论·论心灯》

 

人在短暂的一生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值得自己去追求,也不是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极力去拥有,因为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摘自《穷通刍论·论放下》

 

要领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从容,在学识、在志向、在信念、在品格、在历练、在毅力、在躬行。——摘自《穷通刍论·论从容》

 

一个人由内在因素带来的快乐,比由外在因素带来的快乐更显高贵、丰富和恒久。——摘自《穷通刍论·论快乐》

 

人活贵质量,何须求百岁。诚然,人生价值取决于人生质量。——摘自《穷通刍论·论人生价值》

 

只有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达到高度契合的理想与梦想,才有可能成真。——摘自《穷通刍论·论理想与梦想》

 

时代精神,犹如与时代航船并进的滚滚波涛,永远向前!——摘自《穷通刍论·论时代精神》

 

政治家和军事家等人物的造就,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大因素,缺一不可;而造就思想家和哲学家等,则关键在于主观因素的作用。——摘自《穷通刍论·论政治家与思想家》

 

理性的对比使人实现自我,盲目的攀比使人失去自我。——摘自《穷通刍论·论攀比与对比》

 

只有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校庆,才是真实意义的校庆。——摘自《穷通刍论·论校庆》

 

大自然选择了人类,人类若不懂珍惜与感恩。那么,不排除大自然会做出重新选择的可能。——摘自《穷通刍论·论自然环境》

 

人类,是大自然最自豪的选择,也可能又是大自然最悲哀的选择。——摘自《穷通刍论·论自然环境》

 

人生半百,看破红尘、不再崇拜、更知命数、常怀感恩。——摘自《穷通刍论·论人生半百》

 

“缺”含于圆满之中,没有“缺”才是真正的不圆满。——摘自《穷通刍论·论缺圆》

 

百年修来几艰辛,方得昙花一闪现。——摘自《穷通刍论·彻悟“昙”》

书法作品

 

梁之永图册梁之永图册(5) 梁之永图册梁之永图册(5)

词条图册

梁之永图册梁之永图册(5) 梁之永图册梁之永图册(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