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生于湖北汉口,出生后即交给汉口一工人家庭抚养,曾当过童养媳。
刘爱琴1938年,由党组织找回延安,与父亲团聚。
1939年,和哥哥刘允斌一起赴苏联,进入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
1940年,进入苏联10年制学校读书。[2]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参加了红军后备军。
1944年,加入苏联共产主义青年团。
1946年,考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学习经济计划专业。
1949年,与秘密出访苏联的父亲刘少奇一起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工作,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
1953年,刘爱琴从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计委综合局工作。
1958年,在父亲的支持下,响应党的号召,报名到内蒙古边疆工作。
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1978年3月至1980年9月曾在河北师范大学俄语教研室执教,任副主任,离休前为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副教授。
2020年6月7日19时43分,刘爱琴因病逝世,享年92岁。[1]
父亲:刘少奇
母亲:何葆贞
哥哥:刘允斌
弟弟:刘允若
同父异母弟妹:
妹妹:刘涛(母亲:王前)
弟弟:刘允真(母亲:王前)
妹妹:刘平平(母亲:王光美)
弟弟:刘源(母亲:王光美)
妹妹:刘亭亭(母亲:王光美)
妹妹:刘潇潇(母亲:王光美)
刘爱琴曾获全国妇联授予的“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
公安部授予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1]
1995年,获得“参加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钢铁战士”证书和纪念章。
2015年4月15日,获得“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