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大学

北极大学

中文名 北极大学
成立时间 2001年6月
目录导航

成立愿景

北极大学是由北半球环北极国家的大学、学院和其他组织所组成的合作网络。北极大学拥有超过150个成员机构和组织,分为完全会员(来自北极国家)和准会员(来自非北极国家)。完全会员可领导北极大学的研究项目,准会员可以参加有关研究项目。北极大学致力于北极研究与教育,其目标是通过合作研究,推动环北极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原居民文化的保护。

北极大学的主题网络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领域,包括北极法律、北极治理、北极地缘政治与安全、北极海岸带和海洋事务、北极可持续发展、北极环境影响评价等。北极大学成员共享资源、设施和专业知识,成员单位之间拥有学生交流机会,包括互认学分和授予学位的校际留学计划、“南方学生”到北极体验的north to north、GoNorth计划等,还设有成员单位之间的教师资源交换计划,并鼓励成员单位之间共享研究信息的资源。

中国参与

2013年6月,在美国阿拉斯加召开的第16届北极大学理事会上,中国海洋大学以全票通过答辩成为北极大学的准成员,成为我国首个加盟北极大学的科教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北极研究的高校,参与了国家历届北极科学考察。中国海洋大学成立了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拥有成建制的北极研究团队,涵盖北极海洋、法律、政治等多个领域。

2013年11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到北极大学颁发的确认函,正式成为北极大学准会员。[1]

2018年9月2日,北极大学联盟代表大会(2018UArcticCongress)在芬兰奥卢召开。哈尔滨工业大学正式成为北极大学联盟成员。本次代表大会共有21个机构申请加入北极大学联盟,其中15个来自北极成员国,6个为非北极成员国,哈工大是4个非成员国申请高校之一。在进行北极大学联盟新成员甄选答辩后,北极大学联盟主席宣布哈工大全票通过,正式成为具有投票权的北极大学联盟成员。[2]

2018年9月3日,在芬兰奥卢召开的第21届“北极大学”联盟理事会上,联盟理事会主席丽莎·霍尔别克宣布,哈尔滨工程大学成为“北极大学”联盟成员获全票通过。哈工程极地大科学中心学术负责人、船舶学院副院长薛彦卓,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学术负责人、经管学院副教授高天明代表学校在联盟中担任委员。

2020年2月26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北极大学联盟理事会年会上,经过申请答辩和全体理事成员投票通过,聊城大学正式成为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主任曲枫教授在联盟中担任委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