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舍龟

榜舍龟

中文名 永春榜舍龟糯米、绿豆、白糖
制作材料 糯米、绿豆、白糖
目录导航

简介

   永春榜舍龟是一种用糯米、绿豆、白糖等精心制作,形状似龟的传统名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细嫩、香甜、可口,老少皆宜,历来博得人们的喜爱,堪与泉州豆沙饼,石狮甜果媲美。在闽南一带及东南亚华侨中一向享有盛誉。在永春桃城、五里街等集镇,很早就有人专门制作这种糯米龟,配以花生汤、豆汤或甜粥等,龟皮鲜嫩,龟馅甜美、酥松、清香,入口甘甜中略带冰凉,倍感爽快,成为人们普遍爱好的美食。[1]

原料

   原料:糯米800克、绿豆800克、白糖1000克

   辅料:金桔粉若干、花生油10克、盐20克、竹叶、豆皮若干

制法

   1、把糯米淘洗浸2小时后捞起,放入石磨中磨成米浆,装入袋中沥干水,置于盆中。取1/5粉团,放入沸水中氽热,掺进其余4/5糯米团里,加入磨成粉的白糖300克,搅拌揉匀至米团表面光滑,摘成30个剂子。

   2、把绿豆磨成两瓣,用清水浸2小时,去壳,上蒸笼蒸熟,倒在案板上,碾成豆沙,用纱布包好,放入水中,洗出细豆沙,沉淀后,去水,捞出细豆沙沥干。放入锅中,用微火焙干,加白糖700克,加盐、金桔粉拌匀,捏成30个豆沙馅丸。

   3、将每个粉剂放入一个豆沙馅丸,捏紧,收口后轻轻压成扁长圆形状,放到镌有龟甲图案或“寿”字的模具上印出花纹,下面垫上一片抹过生油的竹叶或豆皮(用豆浆做成的薄如蝉翼的豆皮),放入蒸笼,用中火蒸30分钟即成。待恒温后即可食用。

   做工精细的作坊师傅会特意在龟皮上调入少量的红糖,拌以一层薄薄的花生油,因此制作的龟皮看上去油光闪烁,摸上去又韧又嫩。

有关传说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孙清水、孙榜父子在永春五里街开了家小吃店,专营糯米龟和花生汤,生意十分红火。时任永春州官的叶绍芬在东门外租房,聘请私塾先生,让弟弟绍本苦读候考。绍本游手好闲,常到孙家赊龟,几乎天天来食,孙家父子慑于权势不敢得罪,久而久之也成为老主顾了。有一年元宵,叶绍本因贪色被打,回家被私垫先生拒之门外后,孙榜父子收留了他。经这一回,绍本终于悔悟,改邪归正,发愤读书,并仍常去孙家闲聊吃龟。

   一年后,绍本上京应试,竟中了进士,并被选入翰林院。3年后,叶绍本被委任为福建学政,到永春主考乡试,便特意前往孙榜店中还清旧账并品尝久别多年的糯米龟。其时孙父已去世,孙榜的小吃店的生意已大不如前,于是叶绍本故意坐着官轿,带着众秀才,一路鸣锣开道到孙榜店中,以糯米龟祭祀孔子,并要秀才们尝一尝糯米龟配花生汤的滋味。此举顿时在山城引起轰动,围观的乡民都说孙榜显贵了,应尊称为“舍人”。

   从此,永春五里街这家小吃店做出的糯米龟就被称为“榜舍龟”。后世还为此传诗一首: “孙榜好学做甜龟,知州胞弟吃不归; 浪子回头中进士,扶困扬名榜舍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