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花猪

福安花猪

猪族
中文学名 福安花猪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又称有胎盘亚纲。
亚目 猪形亚目(suiformes)、猪次目
亚科 猪亚科(Suinae)
猪属(Sus)
目录导航

概述

福安花猪主产于福安市、霞浦县,曾是中国福建省大量饲养的猪种,并为陕西、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江西、广东、浙江等省引进饲养,现主要分布在福安赛江河沿岸和霞浦县城关及海边一带,约有母猪2000余头。

福安花猪是中国福建省著名优良地方猪种之一,为福建省的生猪生产作出重要贡献,曾经是闽东地区生猪生产的当家品种,七十多年来,福安花猪与中国许多优良地方猪种一样,经历了发展、鼎盛、濒危的过程。2004年以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实施了濒危物种福安花猪的保护性抢救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效果。现有福安花猪群体数量较少,近交程度高,但表型一致,性状稳定。

福安花猪是由美国的波中猪与福安本地猪杂交繁衍,经长期驯化培育而成。福安花猪全身被毛为不规则的黑白块相间,四肢粗壮。它是中国福建省肉脂兼用型的地方良种猪,具有体质坚实、结构紧凑、体型较大、耐粗饲、长膘较快、繁殖力较高、胴体皮薄肉质好、屠宰率高,并有优良的生产性能,亦适宜作杂交的母本。

来历

1938年(民国27年),国民党福建省福安县县长高成学从北京引进波兰支那猪,于福安“归田农场”、溪柄、荡歧等地饲养;由于当时政府公告强制开展生猪杂交利用,波兰支那猪与福安本地猪迅速广泛选育而形成遗传稳定的福安花猪。1943年又引入赛歧,1944年引入霞浦县,杂交后代毛色分离,分为花、黑两种。

体貌概述

毛色的花色为不规则黑白块相间,但也有六白(四脚、嘴尖和尾端),四白(四脚)的个体。体躯较大,结构匀称,体质强壮,皮薄无皱褶,头短,额较宽。额纹少,面部平直或微凹,耳中等小大,向下倾斜,颈粗厚,胸部发达,背宽阔、腰平直,腹大而稍下垂,后躯发达,四肢粗壮。

成年公猪平均体长153厘米,体高79厘米,胸围132厘米,体重170公斤。成年母猪体长147厘米,体高69厘米,体重164公斤。母猪一般在7—8月龄,体重达60公斤时配种,母猪乳头为6—8对,平均每胎产仔9.54头。育肥猪在体重85公斤宰杀,屠宰率为72一73%,瘦肉率为48一49%。

品种评价及开发利用

体质坚实、结构紧凑,体躯较大,耐粗饲,长膘较快,屠宰率高,皮薄、肉质好。但早期生长较慢,卧系,斜尻,遗传性尚不够稳定。今后要健全繁育体系,加强早期生长速度定向培育,进一步固定和提高其遗传性及生产性能,加强杂交利用。[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