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30万,建成区面积近50平方公里,管辖区面积320平方公里。自1998年3月正式启动,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工作主线,走出了一条“资源高效集约、产业高端集聚、城乡加速融合、经济社会统筹协调”的特色发展路子。2011年,全区完成GDP157.2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44%;地方财政收入9.3亿元,增长32.5%。与2007年对比,GDP是2.2倍,财政总收入是4.2倍,地方财政收入是7.9倍。先后被评为“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国家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知识产权产业化试点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山东省“科学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先进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以开发区为主要载体,“中国压滤机之都”品牌落户德州[1]。
目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区项目累计达783个,总投资1040亿元。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国药集团、南车集团、中铁物流总公司、三一重工集团、江苏波司登、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双汇、广东乐华陶瓷、山东皇明、日本明治机械、台湾美利达自行车、香港富国金融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产业迅速崛起,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生物医药、空调、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深加工、建材、现代服务业等八大基础产业。其中,新能源和生物高技术产业、传统机械电子制造业、现代业态的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占到总产值的76.2%。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开发区50平方公里建成区城市建设基本完成,已成为德州市城市行政、金融、商贸、文化、教育中心。开发区跨过减河向东挺进,建设高铁片区新区,成为德州市中心城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逐渐成为全市高端产业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生态建设的示范区、宜业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和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王震秀: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2]
区位交通优势 德州北依京津,面向济南,西接石家庄、太原,东连青岛,是山东的北大门、京津的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美誉。境内京沪、德石、济邯三条铁路交汇,京福、青银、济聊高速公路和即将修建的山东省环渤海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贯穿全境。从德州市中心到遥墙国际机场只需1个小时,到天津海港只需两个小时,到首都北京只需3个小时,到青岛港只需4个小时。以德州为圆心、以3小时车程为半径的方圆内,涵括了环渤海经济圈的2个直辖市、20多个大中城市和100多个小城镇,共2亿多人口,产业配套齐全,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资源能源优势 德州人均耕地1.7亩,居山东省第二位, 是全省的1.2倍,全国的1.3倍,还有几十万亩荒洼地和存量土地;地下水储量13.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25亿立方米,已建成3座大型平原水库,可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电力资源非常充足,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每年电网富余60亿度,生产生活用电非常丰富。德州还是胜利油田的重要产区之一,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2亿吨,天然气15亿立方米,煤炭9.5亿吨。
劳动力优势 德州全市适龄就业人口共计300多万,其中城镇适龄就业人口100万,农村200多万。初步统计,富余劳动力可达50多万,每年到外地打工。当地工人月工资水平在 800—1000元左右。另外,一般技术工人可按照企业要求在山东华宇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研等德州学校选择或定向培训。高级技术人员可在德州人才市场招聘。
多年以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晶华大道、东方红东路等20余条城市主干道和60多条支干道,铺设各类市政管线600多公里,高水平实现了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有线电视、集中供热和信息宽带网“九通一平”。拥有海关及口岸直通监管场站、银行、学校、医院、五星级酒店、中高档住宅小区,大型shopping mall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完备,具备了接近国际水准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
电力:德州电力资源非常充足,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为开发区供电,总装机容量263万千瓦.区内已建成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三处变电站,形成多回路供电网络,可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
供水:德州地下水储量13.6亿立方米,年引黄河水25立方米,已建成三座大型水库.德州市第三水厂为区内供水,日供水能力达31万立方米,管网覆盖全区.
蒸汽:开元热点有限公司为区内企业供应蒸汽,供气能力为150吨/小时,能够完全满足入区企业工业用气及取暖的需要.
排污:德州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开发区西北2公里处,可日处理10万立方米.
通讯:开通了宽带网,国际互联网,实现了传输光缆化,交换数字程控化.
东部新区功能定位为:东西纽带,城乡一体--开发区将成为德州市带状都市区的东西纽带,将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强化工业,走向综合--结合西区现有功能与现状,建立以工业为主的、更趋完善的综合功能区;应涵盖物流、贸易、工业、产业化农业、配套公共设施、旅游三产、文化教育、居住八大功能;园林城市,生态新区--保护东部环境,建设园林城、生态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东部新区的布局与功能特色:
1)一主两副,八大功能在功能布局上,密切结合东部新区的物流、贸易、工业、产业化农业、配套公共设施、旅游三产、文化教育、居住八大功能,将东部新区规划为一主两副的组团城市格局。
2)一轴两脉,三带四区减河作为开发区东西两区建的绿带,形成贯穿南北的绿脉、蓝脉;中间的河道、防护绿带形成三条绿带,自然划分出三个组团的有机分区。开发区东部中心、北部工业区中心、物流商贸中心、抬头寺组团中心,共同形成南北发展轴线。
3)九横九纵,双重高速九横九纵的主要道路框架,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双高速对外联系,形成了东部新区的交通结构体系。
4)两河两湖,东部旺地以园林城市、生态新区为发展目标,强调"住在开发区,游在开发区,打造平原天池景区"。东部的减河、马颊河,丁东水库、仙人湖水库,提供了有力条件。保护性开发要强于被动性保护,保护东部环境,建设园林城、生态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将构筑东部旺地。
优惠政策
德州市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一)社会各界人士(包括中介机构、委托代理)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按实际引资额的0.5%—1%奖励。
(二)对引进的国内外“大、高、名、外”项目或对本地经济拉动力强、影响力大的好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提高奖励比例,予以重奖。对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可根据固定资产投入情况进行阶段性奖励。
(三)市直单位引进项目落在市经济开发区、市商贸开发区和市直单位的,由市级财政奖励;项目落在县市区的,市委、市政府给予表彰,由县市区财政兑现招商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