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洪涛 (1866—1927),北洋军阀将领。江苏铜山人。字仙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炮科毕业,与段祺瑞、王占元等为同学。清末到甘肃任新军督操官,历任甘肃常备军第一标第一营管带,第一标标统,凉州镇总兵,1913年任陇东镇守使,1921年继张广建为甘肃督军等职。曾参与捕杀革命党人。1924年甘肃陆军第一师(暂编)师长兼任甘肃省省长。1925年辞职。先属皖系,后投直系。 1927年8月31日病死于天津。
陆洪涛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时,刚刚25岁。陆洪涛是江苏人,他带着几分江南文人的气质,然而,却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甘肃。在现在看来,陆洪涛是正规军事院校毕业,想来当初京津地区才是更能施展抱负的地方,而甘肃相对来说要偏远得多,尤其是对于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这个实习的地方或许太遥远了。而当时的陆洪涛也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几年,自己的大半生都投身在了“西部建设”当中。
陆洪涛最初到甘肃之时,并不受重用,直到后来在新疆成为陶模的部下,才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1897年,陶模选拔百名兵勇组成洋炮队时,任命陆洪涛为正教习。1906年,陆洪涛在陕甘总督升允组建的常备军中,任管带,四年后升为标统。陆洪涛以治军严明而著称,在带兵时以新法训练,当时陆洪涛所带领的第一标有“新军”之称。
1922年,陆洪涛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甘肃督军,后任肃武将军。随后,兼任甘肃省省长。当时,陆洪涛以保境安民和休养生息为施政政策。尽管在其执政过程当中,也出现过开放烟禁,发布强制性命令,无论种烟与否,均按亩征收烟税的荒谬的“烟亩罚款”,但是,其保境安民的施政方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所体现的。
据陆洪涛的曾孙回忆,以前曾经听爷爷陆松年讲过太爷爷在甘肃的很多事情。陆洪涛在任甘肃督军时,曾经以军费修建黄河湃湾大坝,引黄河水灌溉,使当地的人民受益。是年甘肃遭遇大地震及旱灾,土匪遍地,军阀混战,其中名为郭坚的土匪在当地甚是猖狂,陆洪涛带部队剿灭其匪徒数千人,最终将其驱逐出甘肃。
1925年对于陆洪涛来说,是转折的一年。这一年,已经59岁的陆洪涛身患重病,基本瘫痪,军政已经无法料理。一方面,在甘肃,陆洪涛的部下预谋倒陆,想乘陆洪涛病重之机夺得其师长的职位,待掌握兵权后,再夺其省督的位子。另一方面,甘肃地区政治环境复杂,且缺乏人才,而陆洪涛的儿子陆松年才二十出头,面对如此的境况,陆洪涛没有让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谈起这段往事,陆洪涛的后人感慨颇深。陆洪涛在带兵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在甘肃任职时,手下的很多官兵都是从小跟着陆洪涛,被他培养起来的,可谓至亲至信。然而,在陆洪涛病重之时,手下的一些将领便开始乱了阵脚,互相倾轧争斗。“当时太爷爷手下还有三个镇守使,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去镇压他们,而是告诫他们不要闹事。”陆先生回忆说。
那时的陆洪涛似乎已经厌倦争斗,已经准备举家迁往天津,而当时护送陆洪涛回津只有一个团的兵力。“想想当时的环境,军阀混战,太爷爷能带着一大家子从甘肃那么远的地方迁回天津,途中经历的磨难可想而知,当时军阀割据,几乎每到一个地方就要疏通当地的关系。经过西宁时,当时镇守西宁的是曾与太爷爷争督的马福祥,如果当时他将我们拦住,恐怕全家就都要葬送在大西北了。”陆家后人谈起当时陆洪涛回津的旅程时感慨道,“当时的很多老军阀,即便是此前有过争斗的,在此时也伸出援手相互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