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布文化

工布文化

中文名 工布文化
地点 中国西藏
目录导航

概述

在西藏,除工布外,墨脱、察隅、朗县、波密曾属不同的地区。墨脱属上珞瑜地区,即珞巴、门巴的主要聚居区。说是聚居其实是很分散并相互隔绝的。近一些的村寨隔江都能望着,但不花上好几天却是走不到一块的。上珞瑜一带的居民也是在吐蕃时迁居于此的,他们的祖先身份平贱,为避灾荒赋税或战火,迁得更远更偏僻而已。上珞瑜地区没有宽广的河谷和大片的土地,但这里的密林深沟里却有数不尽的动物,民风强悍朴实的珞巴和门巴人都是狩猎的好手。有“隐秘的莲花”之称的墨脱县除了大峡谷风光和珞巴、门巴村寨外,还有不少喇嘛庙和传说中的神山。被誉为“西藏江南”的察隅县属察隅地区,现今该县仍有部分辖区被印度侵占,僜人大部分就居住在印占区,僜人大多从事农耕,和珞巴、门巴人一样,他们都保有独特鲜明的民族特征。曾经是波密王统治的波密地区,雪山冰川密林环绕,帕隆藏布河畔的扎木镇风景清新如洗。此外,朗县属于塔布地区,该县金东乡境内的列山古墓群,以其浩大的气势和奇特的构筑,堪称古墓群奇迹。

历史

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谷地培育出了林芝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林芝在吐蕃时称为工布地区,包括今林芝、工布江达及米林等县。最初它被普遍地认为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非流放与逃难者不往。但位于雅鲁藏布洒套和尼洋河谷(后者为雅江中游三大河谷之一)一带的工布地区却有着优越的农耕和居住条件,以及丰富的森林及铁矿资源。

吐蕃早期,三个显赫的流亡者(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使工布等地进入了吐蕃历史。据后世文献所言,所谓塔布、工布、娘蒲等地还隐有吐蕃正统源泉之尊。体制完备而发达的庄园是工布地区典型的经济形式。如历史上荣耀的娘氏等家族,均有众多的农人、工匠与卫队为他们经营和守护着农庄与山林,并由此派生出大量的奢侈品、艺术品和宗教场所。其突出代表是藏东南最辉煌的林芝县布久乡喇嘛岭寺以及朗县列山古墓群遗址等。

舞蹈

工布箭舞在林芝地区广为流传,林芝县米瑞乡是将“工布箭舞”体现较完善的一个乡。米瑞乡15至16岁以上可表演工布箭舞的人数就达543人。全乡共有19个村。村村都有自己的工布箭舞队,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活动都要进行响箭比赛和箭舞表演。

吃“结达”

这天晚上一定要吃饱,胀得肚子鼓鼓囊囊。据说半夜里鬼还来背人,不吃饱,身子骨轻飘飘的,说不定被鬼背跑了。吃得很饱,鬼背不动,因此吃饱不吃饱,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问题。

背水

新年初一,鸡叫头遍,工布人都要出门,放火药枪,迎接新年的到来。主妇们赶紧背起水桶,带着青稞酒和“措”(祭神用的糌粑团,到水源处背水,在水边煨桑,让袅袅青烟召唤神灵。回家路上,不管遇到什么人,都不能回头,不能讲话。若回头或讲话,装满了“央”(福气)的水;就会跑到别人的水桶里去。

祭丰收女神

背回新年第一桶水,倒进神佛前的净水碗里,再用它伴糌粑做成供果,兑好青稞酒。在拉萨,初一清早,是到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佛像。在工布,却是带上贡品和青稞酒,来到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里,祭祀丰收女神,他们在地里竖起一根长长的木杆,木杆上挂经幡,下挂一把麦草,麦草象征丰收女神的宝座。用石头在木杆前搭个祭台,在台上摆好各种供品,煨烧青草香树,通知田地的保护神,来接受供奉和膜拜。人们用特殊的调子高喊三声:“洛雅阿妈,洛雅阿妈(意为丰收女神),请用餐吧!”然后,他们围着祭台唱歌,跳舞,娱乐丰收女神,请求保佑庄稼丰收。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