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旗镇

战旗镇

车牌代码 川B
中文名称 战旗镇
机场 江油九岭机场,绵阳南郊机场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816
面积 51.15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战旗镇1949年12月解放,1950年改隶第六区,1951年划出第五至八村和第十一村,成立金鼎乡。中和乡辖6个村。1953年初将梓潼县瓦子乡部分村并入,改隶第四区。1955年将金鼎乡的第五、六村,瓦子乡的第一、二、四、九、十村划入调整为下辖10个村。同年撤第四区,直隶县辖。1958年10月成立中和乡人民公社。辖10个管理区,隶新安区。1962年辖12个大队。1967年大破四旧时更名为战旗公社。1968年5月成立战旗公社革命委员会。1972年秋在县上的安排下,又恢复了战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辖16个村,1984年改公社为乡。1992年9月在上级的撤区并乡建镇的统一规划下,由战旗乡改为战旗镇,隶江油市。

行政区划

辖场镇居委会,中和、银丰、梨园、青春、荣华、石庙、新升、白沙、三一、海棠、三清、白坪、白云、瓦子垭、公坪、回龙16个村,113个村民小组。战旗镇位于市境东部,梓江公路横穿其境。

人口民族

2000年有人口173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0人,占总人口的2.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人口出生率为7.4‰,主要为汉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6614
8746
7868
家庭户户数 498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262
家庭户男 8510
家庭户女 7752
0-14岁(总) 3090
0-14岁男 1613
0-14岁女 1477
15-64岁(总) 12166
15-64岁男 6438
15-64岁女 5728
65岁及以上(总) 1358
65岁及以上男 695
65岁及以上女 6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381

总人口8473人(2017)。

经济状况

总人口 16614
8746
7868
家庭户户数 498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6262
家庭户男 8510
家庭户女 7752
0-14岁(总) 3090
0-14岁男 1613
0-14岁女 1477
15-64岁(总) 12166
15-64岁男 6438
15-64岁女 5728
65岁及以上(总) 1358
65岁及以上男 695
65岁及以上女 66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6381

基础建设

战旗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80米,属于浅丘地形,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候17℃左右,年降水量700-12000毫米,二00年底有耕地24116亩,其中水田17536亩,旱地6580亩。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养殖业以养蚕、养长毛兔、养猪为主,小家禽主要有鸡、鸭、鹅、兔等。2000年战旗镇农业总产值达到4177万元,粮食总产达到13562吨,(因产业结构调整与常年相比减100余吨)。水果总产898吨,蚕茧总产155.5吨,生猪出肥20164头,小家禽60余万只,长毛兔一万只,税收100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拥有个体企业350个。2000年企业总产值达到8400万元,实现利税325万元。

交通

通讯电力

江梓公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方便。战旗镇境内村级公路实现网络化。各型车辆畅通无阻。中巴客运车往返江油、梓潼之间。江油至战旗每天往返二十班次。

文教

镇境内有1500部电话与市邮电局并网,可直拨中国各地。各类无线通讯网履盖全镇,完全消除了信息接收盲区。闭路电视、广播信息履盖全镇。高低压线路履盖全镇,村村户户逐步走向电器化。

地方特产

战旗镇有初级中学校一所,初中建制成人教育中心校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村小9所,中心幼儿园一所,村级幼儿园9所,卫生院(医疗点)17个,文化广场(4000m2)一个。

甘蔗

特产有: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油米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生姜、海椒等。

大金条海椒

甘蔗是禾本科甘蔗属植物,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植物,光饱和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光呼吸率低,光合强度大,因此甘蔗生物产量高,收益大。甘蔗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古往今来被人们广为称道,就连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们对其也情有独钟。

二金条海椒

又名大红袍,它果形大、产量高,四川省很多地区都有栽培。株高70-75厘米,开展度约70厘米,分枝性强。叶片长卵圆形,绿色。第一花着生于11-13节,单花,长花柱。果实长约15厘米,宽1.2-1.4厘米,长羊角形,青熟期绿色,老熟期鲜红色,果顶部渐尖,花萼下包,果面微皱,有光泽,果柄长约5.0厘米,胎座小。单果重约0.8克,抗病力强,是制辣椒干(干红海椒)的主栽品种之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