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凯麟

唐凯麟

中文名 唐凯麟
职业 伦理学家
逝世日期 2023年1月13日
代表作品 从旧道德到新道德、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简史、人口道德、中国早期启蒙伦理思想研究
毕业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1938年9月,生于长沙。

1957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1962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任教。

1979年,任讲师。

1983年,任副教授。

1986年,晋升为教授。

1993年,任博士生导师。

2023年1月13日4时56分,唐凯麟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3]

主要成就

唐凯麟承担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出版著作数十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率领学术团队开创了湖南师大伦理学学科,奠定了哲学学科在全国的前沿地位。[1]

他在哲学伦理学领域的研究很有造诣,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上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形成了一个体系。他认为社会实践着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逻辑起点,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完善化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题。他把道德伦理学研究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对于重整和优化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现实作用。

他进行世纪之交的伦理省思,对20世纪中国三大伦理思潮加以评析,从自由主义西化派、现代新儒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相互对撞、冲突与斗争中,认识其理论得失及现实走势,理清跨世纪伦理学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契机,以更好的发挥伦理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导向作用。

他重温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反复论证了为人民服务就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他指出:为人民服务是道德中心问题的科学解决,是区分社会主义道德和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的分水岭。为人民服务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灵魂,是推动社会主义道德诸原则规范由“应然”转化为“实然”的价值动因。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的价值中介和精神基础,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泉、价值规范和定向定位机制,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有序健康地发展。

学术著作

80年代以来,他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中专著4本:

《从旧道德到新道德》、《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简史》、《人口道德》、《中国早期启蒙伦理思想研究》;

编著和主编高校伦理学教材4本:

《伦理学教程》、《简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伦理学原理》;

合著10本:

《中国伦理思想史》、《当代中国哲学问题》、《思想政治系统工程学》、《中国伦理大辞典》、《个体道德论》、《中国伦理学史》、《王船山伦理思想、研究》等;

还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撰稿和伦理学分支学科审稿工作;曾主编中国传统道德丛书《德行卷》、《儒、佛、道伦理道德思想精粹》等丛书4套;部分著作已由韩国、苏联翻译出版;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光明 日报》等权 威刊物和省以上报刊发表专题论文140多篇。

1992年在《毛泽东思想论坛》发表的论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获得中央宣传部组织的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1993年又以《论现阶段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矛盾和加强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连续两篇论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全省是仅有的。

1991年应日本伦理学研究所邀请,随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日本作学术访问。

2007年底应印度伦理学研究会邀请,与中国伦理学会代表团赴印度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兼职

1992年任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评审会哲学组成员。

1995年任国家教委优秀社科著作评奖哲学组评委。

1998年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组成员。

他曾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省学位委员会委员、省孔子学会会长、省伦理学会会长。

荣誉记录

他后获国家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著作奖3项、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2项、湖南省社科成果优秀著作或论文奖20余项,是全国师范院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一等奖获得者。[1]

199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奖12项,是湖南省政府首届徐特立教育大奖、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1992年成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年被评为优秀中青年专家。

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先后被评为学校“十佳师德标兵”和“十佳科研标兵”。他的著作和论文先后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湖南省优秀教材奖2项、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奖励。其业绩收录在《中国哲学年鉴》、《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中国哲学人名录》等有影响的辞书中。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