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当代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一个产业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部门独立,不依附于其他行业或产业而独立存在。
2、劳动具有职业性和有偿性。
3、专业从事该项生产活动的主体——企业,尤其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势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并形成产业群体。
4、职业化的技术队伍和经理人队伍已经形成。
回顾食堂业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传统的食堂从来都是作为一个后勤保障部门存在于某一个单位之中的,它提供的服务主要针对单位内部人员,既不对外提供有偿服务,也拒绝本单位之外专业餐饮公司来经营食堂,所以,可以这么认为:直到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食堂虽然与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单位的食堂一直采用自我管理、封闭经营的方式,由于缺乏竞争、规模弱小、专业化程度低,而且管理体制僵硬,自营食堂的运营效率极其低下,成为各单位一个沉重的包袱。按照交易成本理论,自营食堂的内部无竞争、效率低下,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专业化经营,也就是开展“后勤社会化”改革。
2005年,教育部规划司后勤改革处提出了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框架,即“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行业规范自律,职能部门监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方针。
1、在管理方法上,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
2、在服务形式上,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
3、在服务方式上,由封闭式服务向开放式服务转变。
通过改革,单位继续保留食堂的所有权、管理权和部分收益权,将食堂的经营权和主要收益权让渡给承包食堂的企业或个人。这意味着,食堂业不再仅仅作为某些机构内部的保障部门而存在,而是由经营主体自主经营,从事食堂经营的餐饮公司可以承包经营多个单位的食堂,甚至可以跨省市经营,这为现代食堂产业的形成提供了市场条件。
食堂是为单位成员提供日常饮食服务的餐饮业态,在许多地方,经营食堂的企业被纳入到团膳类企业的范畴,所以,有必要对食堂和团膳的关系做些说明。
团膳是团体膳食的简称,顾名思义,团膳是为人数较多的团体提供用餐服务的餐饮业态,至于多少人一起用餐才能称得上是“团体”呢?目前还没有人对此进行界定。
其实,看某种餐饮服务是不是团膳,不仅是看人数,关键是看饮食服务的特点。团膳的服务对象一般有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群,提供服务通常是日常性的或工作性质的用餐,所以团膳有需求量大、批量生产、服务时间短、利润低等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单位的工作餐、旅游团队的用餐等餐饮服务可以列为团膳,但在酒店举行的大型婚礼宴会,虽然一次用餐人数也很多,却不宜列为团膳。
将食堂的餐饮服务与团膳的这些特点相比较,可以发现食堂的餐饮服务确实具有团膳的特点,所以,将 食堂列入团膳的范围,是可以接受的。
食堂是团膳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团膳等同于食堂,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团膳服务有的不提供用餐场所,而食堂一般有固定的用餐场所。根据这一点,写字楼的外卖可以作为团膳服务,但不能作为食堂业务。虽然有的小型食堂提供外卖服务,但不是食堂业的主流。
2、有的团膳服务是临时性的,而食堂的服务是长期而且稳定的。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晚会,参与的演职人员达数千人,为他们提供工作餐属于团膳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临时性的,而食堂用餐人员几个月甚至几年基本上是固定的人群。
食堂,特别是沿海城市的无数生产工厂,成为企业员工每日生活的必需场所,团膳成为一种新的产业或者说行业,而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企业就是膳食公司。膳食公司是食堂的运营单位,是团膳的经营者。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工厂已经从沿海向内地城市扩展,膳食公司也像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注册成立。目前,膳食公司很多,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膳食公司如九鼎膳食公司。每个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从形成到发展、完善的过程,团膳行业正从发展走向完善,只有跟着政策走,注重卫生、安全的膳食公司才能走得更远,走向更壮大。
膳食公司是团膳企业载体。它与一般饮企业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膳食公司面对的是一个团体,如学校、医院、工厂等;而一般餐饮企业,如饮食店面对的是流动的、不固定的用餐人群。
2、膳食公司是由工商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一般由一个以上股东组成,而不是个体工商。
3、膳食公司经营多家食堂,而不是固定的一个经营场所。
综上,真功夫、麦当劳、好口福、添添聚源味等餐饮名店都不属于膳食公司,不属于团膳企业。
东莞市九鼎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广州中味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蓝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市万家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东莞市东诚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市港都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市源美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市天凯膳食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膳食公司众多,仅列举一二,以供广大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