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科, 是一种 显花植物,只有Kadsura和Schisandra 2属,50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及北美的南部,我国2属均产之,约30余种,产西南部至东北部,但主产地为西南部和中南部,有些种类入药。藤本;叶互生,单叶,常有透明的腺点,托叶缺;花单性,常单生于叶腋内;花被片数至多枚,2至数轮排列,很相似,但最外和最内的较小而薄;雄蕊4-80,一部或全部合生成一肉质的雄蕊柱;心皮12-300,彼此分离,有胚珠2-5(很少达11)颗,花时聚生于一短的花托上,但结果时或聚生成一球状的肉质体(Kadsura属),或散布于极延长的花托上(Schisandra属);种子藏于肉质的果肉内。
本科在Engler系统中置于木兰科,作为亚科。
以前把它分到 木兰科,但从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把其单独列为一 科,属于 八角茴香目。2003年的APG II 分 类 法,将其放入 木兰藤目,属于比较原始的 被子植物,和 八角茴香科可以选择性地放到一起。
所有属
Kadsura. 南五味子属
Schisandra. 五味子属
一共几十种,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一般为藤本、灌木和少数乔木品种,有的品种可以提炼芳香油。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 上品,其皮肉甘酸,核辛苦,全果都有咸味,五味皆有,故名五味子。其性温不燥,除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外,还有益气生精,宁心安神,滋肾养阴的功效。古人认 为,五味子为五行之精,常服能返老还童,延年益寿。葛洪《抱朴子》中记载一位淮南公服用五味子十六年,其面色如同玉女,入水不粘,入火不灼,虽有夸大之嫌,但也说明民间认为本品有强壮、美容的作用。
五味子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等,其药理作用是:1.护肝解毒;2.止咳祛痰;3.兴奋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二者的平衡,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能力,有利于神经衰弱的恢复;4.有显著升压作用;5.与人参相伍有“适应原”作用;6.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此可见,五味子不仅是保肺滋肾,还能强心保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