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杨梅栽培历史悠久(距今近1700年),是临海市传统的特色水果,解放前是临海市第一大水果品种,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近来退耕还林等大力发展,全市已有杨梅栽培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近2亿元,成为临海市水果业中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产业,被列入浙江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成为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临海杨梅属于常绿乔木,高可达12m,树冠球形。单叶互生;叶片长椭圆或倒披针形,革质,长8-13cm,上部狭窄,先端稍钝,基部狭楔形,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色稍淡,平滑无毛,有金黄色腺体。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数条丛生于叶腋,圆柱形,长约3cm,黄红色;雄花具1苞,卵形,先端尖锐,小苞2-4片,卵形,雄蕊5-6枚;雌花序为卵状长椭圆形,长约有1.5cm,常单生于叶腋;雌花基部有苞及小苞,子房卵形,花柱极短。有2枚细长柱头。核果球形,径约1.8cm,外果皮暗红色,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内果皮坚硬,径约9mm,内含无胚乳的种子1枚。花期4月。果期6-7月。
临海杨梅生产因气候地理条件优越,生态条件良好,生产的杨梅外观好品质优。栽培的品种有东魁、荸荠种、临海早大梅、水梅等,每年在6月中旬~7月中旬成熟上市,其中以临海早大梅和东魁杨梅盛名,多次获省农博会金奖;临海早大梅是临海本地水梅的变异良种,早熟、果形大、耐贮藏、品质优。东魁杨梅果形特大、色泽艳丽、甜酸适口、风味浓郁。在2003年省精品杨梅评比中临海市白水洋上游杨梅产业合作社生产的“上游”牌东魁杨梅获“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2005年被评为省级农业名牌产品。临海杨梅种植面积超万亩的镇有3个,以白水洋镇最为集中,被授予“浙江杨梅之乡”称号。
杨梅树喜阴气候,喜微酸性的山地士壤,其根系与放线菌共生形成根瘤,吸收利用天然氮素,耐旱耐瘠,省工省肥,是一种非常适合山地退耕还林,保持生态的理想树种。如福建省南安市用杨梅代替马尾松大面织绿化荒山,杨梅从种植后第6年开始,使本来水土流失1900~2000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约50~60吨/平方公里.年,其土壤含水量增加4.1%,明显提高了土壤肥力,调节了微环境气候,有效地抑制水土流失,减少了洪涝灾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临海杨梅和其他地区杨梅一样含有多种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
杨梅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内脂肪转化的功能,有助于减肥;
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
杨梅中含有维生素C、B族,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的氰氨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杨梅味甘酸、性温、无毒,归肺、胃经;
具有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和胃止呕、消食利尿的功效;
用于劳累过度引起的头晕、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杨梅酒30~60克,早晚各服1次。
杨梅忌与生葱、鸭肉同食。
唐代孟诜:“杨梅切不可多食,甚能损齿及筋,忌与生葱同食。”
每次约40克左右
食用时蘸少许盐则更加鲜美可口。
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经济寿命长,生产成本明显比其他水果低,因此,被人们誉为“绿色企业”和“摇钱树”。嫁接苗如栽培得法,一般4~5年即可挂果,8年后进入盛果期,株产量50~80公斤,大树株产高的达300公斤,最高达到500公斤,连片种植平均亩产1000公斤,高的可达2000公斤。
杨梅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其产品附加值成倍提高。近十年来,杨梅鲜果或产品还空运到香港、新加坡、法国、俄罗斯等市场。
杨梅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据测定:优质杨梅果肉的含糖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1%,富含纤维素、矿质元素、维生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及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中钙、磷、铁含量要高出其他水果10多倍。杨梅生长在远离大城市的山区,极少或没有被大气污染,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危害较少,具有“绿色无公害水果”之美誉。
杨梅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巨大。杨梅树姿优美,叶色浓绿,15年生左右健壮的杨梅树冠,己被园林工程用作观赏性绿化苗。杨梅枝叶冬季绿色,不落叶,己被鲜切花店冬季用作配叶(切叶),还出口到日本。杨梅的新鲜枝叶不易燃烧,可作为森林防火带种植,防上森林火灾。杨梅的叶、根与枝干表皮富含单宁(含量高达10%~19%),可提炼黄酮类与香精油物质,用作赤褐色及医疗上的收敛剂。杨梅的核仁中含有维生素B17,这是一种抗癌物质,还含粗蛋白32%、粗脂肪21%,被称为高蛋白、高植物油脂食品,可供炒食或榨油。此外,杨梅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泻、利尿、治痢疾以及生津上渴、清肠胃、除烦愤恶气等多种药用价值,我国的医学界对此有较高评价。
临海杨梅还流传着一曲凄怨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有姑嫂二人相依为命,小姑心灵手巧,善绣百花,唯因杨梅花开之期极短而尚未学会。一年,小姑在除夕夜执意上山观察杨梅花开形状,不幸却被老虎所害。其嫂次日上山寻找,遍山呼喊姑姑,见有血迹,方知姑姑已为老虎残害,随断断续续惨呼“姑—虎、姑—虎”,终化为青鸟。民间故事《姑嫂鸟》由此而生。至今,当杨梅出产时,必有“姑嫂鸟”飞至杨梅山上,哀叫“姑虎、姑虎……”,令人闻之心酸。
(一)保护范围。
临海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临海市现辖行政区域。
(二)专用标志使用。
临海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台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临海杨梅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东魁、早大梅、荸荠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在500米以下,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4.5至6.5,土壤有机质含量1.8%以上的山坡地。土壤类型为砂质壤土、砂质红壤或黄壤。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从品种纯正、生长健壮的杨梅结果树上选取接穗,以本地水梅作砧木进行嫁接繁殖。
2. 种植:种植时间2月中旬至3月中旬,每公顷栽种285 株至495 株(包含授粉树),配置1%授粉树。
3. 施肥:成年结果树一年施肥1至2次,以钾肥为主,增施有机肥。每公顷施钾(K2O)不少于150千克,饼肥不少于600千克。
4. 整形修剪:对苗木进行定干,培养开心凹凸树冠,保持通风透光。
5. 花果管理:结果过多的树在生理落果结束后分2至3次疏果,东魁杨梅平均每果枝留2果,早大梅平均每果枝留3果,荸荠种平均每果枝留4至6果。
6.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荸荠种采收期为6月8日至20日,早大梅采收期为6月10日至25日,东魁杨梅采收期为6月15日至7月10日,分期分批适熟采收。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果大汁多,肉柱充实、圆钝,色泽艳丽,光泽度好,肉质细嫩,酸甜可口,风味浓郁。
(1)东魁:果实大,圆球形,深黑色或深红色,肉柱充实,顶端圆钝或少量尖锐,肉质细嫩,风味酸甜可口。
(2)早大梅:果实圆球形,紫黑色或紫红色,肉柱充实,顶端圆钝,光泽度好,肉质致密、较硬,耐贮藏(采后常温下存放一夜仍保持原色),风味酸甜适中。
(3)荸荠种:果实圆球形,紫黑色,肉柱充实、顶端圆钝或有少量尖锐,有光泽,肉质细嫩,味甜。
2. 理化指标:
品种 项目 |
东魁 |
早大梅 |
荸荠种 |
单果重,g | ≥20 | ≥15 | ≥10 |
可食率,% | ≥90 | ≥90 | ≥90 |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 ≥11 | ≥10,5 | ≥10,5 |
含酸量% | ≤1,1 | ≤1 | ≤0,8 |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