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轮滑

速度轮滑

中文名 速度轮滑
属性 周期性耐久力竞速运动项目
目录导航

介绍

概念

速度轮滑(Speed Skating ,简称:速滑)是类似速度滑冰的轮滑竞赛项目,分场地赛、公路赛、马拉松赛等等;

轮滑包括速度轮滑、花样轮滑、轮滑球、阻拦赛轮滑、和自由式轮滑,有些项目分组别单排轮滑和双排轮滑。

在轮滑场上举行的轮滑项目即是花样轮滑。速滑则分为公路赛和场地赛两种。场地赛项目有200m、300m、500m、1000m、1500m、3000m、5000m、10000m、20000m等项

速度轮滑:以单排、双排轮滑鞋为比赛工具的竞赛项目,具体项目有:场地赛和公路赛。

速度轮滑速度轮滑花样轮滑:分为单人、双人轮滑舞和圆形轮滑舞(规定动作)。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舞姿的优美程度打分确定胜方。

轮滑球:看上去像是冰球和曲棍球的结合体,双方各出5人在44×22米的场地上进行比赛,规则类似冰球,但不允许身体冲撞或阻挡,一场比赛为2-3节,每节15-20分钟,进球多者为胜方。

自由式轮滑:就是可以较自由的进行轮滑运动,不受限制。自由式轮滑的种类也有许多,可以刷街,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滑行动作,自由式轮滑包括平地花式和花式刹车。

极限运动和技巧:利用U形台做各种各样的惊险、复杂技巧表演动作,它也是轮滑竞技项目中最吸引人的一项。

jamskating也就是轮舞,双排轮滑结合Locking popping Hiphop Breaking Free style等等舞种成为一种新兴的潮流街头文化在美国发展
jamskating于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随着disco的兴起而盛行,因此曾经也叫roller disco

运动器材

双排速度轮滑鞋

双排速度轮滑鞋是传统速度轮滑鞋,在单排速度轮滑鞋出现以前,都是以双排速度轮滑鞋为竞技工具,如今仍有速度轮滑赛事使用,分为长程速滑鞋和短道速滑鞋,短道速滑鞋拥有小型制动器,轮径在63mm到70mm,轮宽在38mm,硬度在92a左右,拥有单排轮滑没有的蹲踞起跑能力,那样能使制动更快的加速,更适合短道速滑。

长程速滑鞋没有双排轮滑鞋传统的制动器,轮子更大,轮径在70mm以上,轮宽40mm,硬度92a左右,抓地力很强,轮架较为靠前,适用于长距离比赛。

单排速度轮滑鞋

单排速滑鞋为竞技速度轮滑鞋,有老式的5轮速滑鞋,现在已经演变成速降轮滑鞋,现代比赛规定竞技速滑比赛使用4轮速滑鞋,一般轮径在100mm到110mm。[1]

起源

轮滑运动时从滑冰运动过渡而来,据有关资料记载,轮滑在十八世纪由不知名的荷兰人发明的。最初有位荷兰的滑冰运动员,为了在不结冰的季节继续进行训练,尝试把木线轴安在皮鞋下,试图在平坦的地面上滑行,他的试验在不断失败和改进后终于取得成功,创造了用轮子鞋“滑冰”的历史,从此轮滑运动在欧洲诞生、兴起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历史

1760年,比利时有位技工和一位乐器制造工人约瑟夫默林,他们用手工制作了一双轮滑鞋,但是当他们把自己的杰作带到英国伦敦的世界博览会上,展示给热情的伦敦观众时,却出现了意外,他由于无法刹车而把一面大镜子打破了,人也受伤。这件事被媒体充分报道之后,引起了人们的巨大的震动,。因此,轮滑运动也被视为一项“危险的运动”而被冷落了相当长的时间。

1819年,M.Peitibled于法国发明专利中记载了第一双单排滑轮,那双鞋的构造是由2-3个轮子组成一直线,但是这构想却未到达到预期的“流行”,最终以不了了之收场[1]。1823年伦敦,RobertJohn设计一双溜冰鞋称它”rolito”经由放置于五个轮子成一排地在这一双鞋的底部。

1861年,轮滑项目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精彩表演,确立了其在体育运动大家庭中的地位。

真正的轮滑是由美国的詹姆斯·普利姆普顿于1863年发明的。他创新地用金属轮子代替木质轮子,滑行起来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深受大家的欢迎。他的发明推动了各国轮滑运动的发展,他也由此发了大财。

1863年,美国的Plimpton(詹姆士),发现一途径制造可使用的溜冰鞋。他提出一双有四轮的溜冰鞋且轮子是并排,溜冰轮鞋它允许转弯,和前进和向后溜冰。也就是最传统的溜冰鞋!1884年,发明滚珠承轴的轮子帮助了以后溜冰运动得蓬勃发展。

直到1980年,明尼苏达州两位热爱冰上曲棍球的兄弟,为了在球季之于能够继续练习,便将轮子装在刀底座之内,产生了第一双单排轮滑鞋这种轮子排列成一条直线的溜冰鞋正式的学名为In-LineSkate,这就成为了今天单排轮滑正式名称。

1866年,詹姆斯在纽约投资开办了第一座室内轮滑场,并组织纽约轮滑运动协会,首次将轮滑运动正式列入体育运动的正式比赛项目。同时轮滑运动迅速传到欧洲各国。

1879年,英国成立了国家滑冰协会,4年后,轮滑运动也隶属于该会管辖。

1884年美国理查森和雷蒙德发明了滚珠轴承,对改进轮滑技术起了极大的作用。

1884年,英国首次举办了全国轮滑锦标赛。

1892年4月1日,国际轮滑联盟在瑞士成立,使得轮滑运动向正规化、国家化进一步发展。

1875-1937年间,滑冰运动对轮滑影响很大。在轮滑运动的发展中,逐渐演化为花样轮滑、速度轮滑和轮滑球三种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

1984年,Rollerblade公司开始研发各种不同用途的轮滑鞋,ROLLERBLADE一直是国际飞轮业界领导品牌,1994更把ABT简易刹车系统带入市场,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单排轮滑。单排轮滑运动,不单只限于曲棍球运动员更成为一种时上休闲运动风行世界各地。

1995年,ESPN第一界极限运动更把特技单排轮滑运动(AggressiveIn-lineSkate)推向了全世界!特技单排轮滑运动起源于美国,其特技鞋也不同于普通单排轮滑,是在单排轮滑附加了许多配件。最终使单排轮滑更好玩,更刺激[1]

观赏性

速度轮滑接力赛最具观赏性,因优胜者获双倍名次得分,所以,倍受参赛队重视。

接力队的棒次排列要从本队实际出发,原则上应把起速快的队员排列在先,重点队员在后,并担负滑跑尾程和冲刺取胜任务,交接棒技术必须符合规则要求,只有反复操练和正式演练,才能提高接力队默契配合的技巧。

技术

速度轮滑技术的层次是,基本技术,实用技术(长、中、短距离)和适合运动员自身特点的独特的滑跑风格。基本技术可以细化为,滑跑基本姿势、直道滑跑基本技术(侧蹬地动作、收摆腿动作、下轮着地动作、惯性滑进动作、摆臂动作和全身协调配合)、弯道滑跑基本技术(侧蹬地动作、收摆腿动作、下轮着地动作、摆臂动作和全身协调配合)、起跑技术和冲刺技术。在长距离、中距离和短距离项目的实用技术上,特别在竞赛进程中还可以成为领滑技术、尾随技术、超越技术、躲闪技术、突起加速滑技术、接力技术和适应客观条件变化的应变技术等。

可见,速度轮滑技术是最具准确性、熟练性、应变性和全面性特点地运动技术。为此,在教学训练中应不断地增加从实战需要出发的技战术相结合的技术训练比重,其核心是提高速度轮滑运动员的变速能力和培养运动员在密集群的高速滑跑中的应变能力。尽管,速度轮滑技术趋向于速滑技术。但是,速度轮滑实用技术,因轮滑比赛项目特点和临场运用战术等因素的影响而有其独到之处。如在赛程中对滑跑姿势的要求不古板,有时长、中、短距离的实用技术需要交替灵活运用,在不同的场地和跑道面上进行比赛,除对轮子的硬度和防滑性能有相应的要求外,运动员还需要在技术动作和滑跑技巧方面做必要的适应调整。

发展

发展趋势因素

可以预见,未来在世界速度轮滑运动发展趋势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1、不断增加标准的速度轮滑场地,尤其是室内标准的场地。这样会使训练和竞赛的客观条件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天气情况的影响,无疑有助于运动成绩的迅速提高。再发展将向着高原条件的室内场地投资,比赛地点的海拔高度将成为选择场地的重要参数。

2、随着训练和竞赛场地的标准化,在优质场面上高速滑跑,需要进行适宜于这种标准化变化的技术教学和训练。速度轮滑运动员的技术将紧紧围绕着高频率与节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为掌握预见的新型技术,速度轮滑运动员必须在重视专项耐力训练的基础上,加强速度、力量和局部专项肌群的力量耐力训练,这种训练队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3、在速度轮滑运动训练法中,要增加轮滑专项训练的日时数和年月份数。当前,世界优秀速度轮滑选手几乎全年进行轮滑、自行车和滑冰的专项训练,与其它有室内条件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田径、游泳、赛场自行车和短道速滑)相类似。

4、在竞速轮滑器材和服装方面,将会不断有新的改进。

未来发展

需要着重指出,在速度轮滑界流行一种称为“二次蹬冰”或“双推”的滑跑技术。这只是部分运动员的一种滑跑风格。因其滑跑姿势偏高而且略带起伏倾向,减少了单腿支撑滑进静力性作功成分并具有明显地摆动上体,腿部并推省力的特点,比较适合于滑跑超长距离和长距离。这种风格的技术可以划分为休闲滑法和交通工具滑法的范畴。如果把它当作速度轮滑的先进技术来模仿,而且在比赛中使用这种风格的技术是值得研究的。

分析世界优秀速度轮滑选手比赛照片表明,当代速度轮滑技术与速度滑冰技术互相渗透交融,已明显地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想,假如速度轮滑界根据训练对象的实际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以创新精神进行技术教学和训练。那么,将会走出一条我国自己的速度轮滑技术发展道路。

世界纪录

室内

男子组

距离(m) 运动员/国籍 轮滑 记录 日期 地点
300 西蒙 阿尔布雷希特 德国 单排轮滑 23秒003 2014年07月28日 盖辛根(德国)
500 安德烈斯费利配 穆尼奥斯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39秒769 2011年09月01日 丽水(韩国)
1000 巴特秋千 比利时 单排轮滑 1分20秒923 2013年08月28日 奥斯坦德 (比利时)
1500 G 德 persio 意大利 双排轮滑 2分07秒770 1980年08月01日 艾米利亚 (意大利)
2000 R Kloess 德国 双排轮滑 2分54秒560 1980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3000 朱赛佩 德peisio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分21秒764 1980年08月01日 艾米利亚(意大利)
5000 米科尔Giupponi 意大利 双排轮滑 7分34秒938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10000 巴特秋千 比利时 单排轮滑 14分41秒425 2009年09月18日 海宁(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00 彼得 迈克尔 新西兰 单排轮滑 22分02秒458 2013年08月25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20000 保罗 邦本 意大利 双排轮滑 30分52秒792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30000 T 罗西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7分42秒820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50000 T 罗西 意大利 双排轮滑 1时20分17秒736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女子组

距离(m) 运动员/国籍 轮滑 记录 日期 地点
300 Yersy puello 奥尔蒂斯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25秒993 2013年08月23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500 帕乌拉赛古拉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43秒586 2013年08月25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1000 芭芭拉 费舍尔 德国 双排轮滑 1分27秒060 1988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15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2分14秒644 1987年08月27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2000 尼古拉 玛姆斯特罗姆 德国 双排轮滑 3分02秒025 1988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3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分38秒464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5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7分48秒508 1987年08月30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10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15分58秒022 1987年08月30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15000 劳拉 Lardani 意大利 单排轮滑 27分47秒549 2009年09月19日 海宁(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32分53秒970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3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49分15秒906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5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1时21分15秒942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100000 赫勒卡尔森 丹麦 双排轮滑 3时31分58秒 1998年09月 纽约(美国)

室外

距离(m) 运动员/国籍 轮滑 记录 日期 地点
300 西蒙 阿尔布雷希特 德国 单排轮滑 23秒003 2014年07月28日 盖辛根(德国)
500 安德烈斯费利配 穆尼奥斯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39秒769 2011年09月01日 丽水(韩国)
1000 巴特秋千 比利时 单排轮滑 1分20秒923 2013年08月28日 奥斯坦德 (比利时)
1500 G 德 persio 意大利 双排轮滑 2分07秒770 1980年08月01日 艾米利亚 (意大利)
2000 R Kloess 德国 双排轮滑 2分54秒560 1980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3000 朱赛佩 德peisio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分21秒764 1980年08月01日 艾米利亚(意大利)
5000 米科尔Giupponi 意大利 双排轮滑 7分34秒938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10000 巴特秋千 比利时 单排轮滑 14分41秒425 2009年09月18日 海宁(中华人民共和国)
15000 彼得 迈克尔 新西兰 单排轮滑 22分02秒458 2013年08月25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20000 保罗 邦本 意大利 双排轮滑 30分52秒792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30000 T 罗西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7分42秒820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50000 T 罗西 意大利 双排轮滑 1时20分17秒736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法国)

词条图册

距离(m) 运动员/国籍 轮滑 记录 日期 地点
300 Yersy puello 奥尔蒂斯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25秒993 2013年08月23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500 帕乌拉赛古拉 哥伦比亚 单排轮滑 43秒586 2013年08月25日 奥斯坦德(比利时)
1000 芭芭拉 费舍尔 德国 双排轮滑 1分27秒060 1988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15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2分14秒644 1987年08月27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2000 尼古拉 玛姆斯特罗姆 德国 双排轮滑 3分02秒025 1988年08月28日 因采尔(德国)
3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4分38秒464 1987年08月29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5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7分48秒508 1987年08月30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10000 玛丽莎Canafoglia 意大利 双排轮滑 15分58秒022 1987年08月30日 格勒诺布尔(德国)
15000 劳拉 Lardani 意大利 单排轮滑 27分47秒549 2009年09月19日 海宁(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32分53秒970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3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49分15秒906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50000 安妮 Lambrechts 比利时 双排轮滑 1时21分15秒942 1985年06月28日 鲁汶(比利时)
100000 赫勒卡尔森 丹麦 双排轮滑 3时31分58秒 1998年09月 纽约(美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