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谢路军 著 丛 书 名:出 版 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082678 出版时间:2006-08-01 版 次:1 页 数:454 装 帧:平装 开 本:32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宗教 > 道教
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全书分七章,内容涉及:道教的历史、现状、信仰、道术、仪规、宫观及其与文化间的关系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的成长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道教领袖。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等方面对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从民间道教走向全国性大教,与主流社会相协调,教义和制度也逐渐成熟化和定型。实现了道教从追求“天下大吉”的太平盛世到追求不死成仙为目标的重大历史转折。
(一)葛洪与神仙道教
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学者,是晋代的葛洪(283-343)。他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江宁)人,出身富族,世代为官,跟从祖葛玄之弟子方士郑隐学道。葛洪成年后又师事江南另一著名道士鲍靓,娶鲍氏女为妻。
魏晋时期,社会上流行的道教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注重斋祀厨会、符篆禁咒等民间群众性宗教活动的“符篆派”,亦称“鬼道”、“妖道”、“左道”;另一个是注重个人清修炼养、服食炼丹的“丹鼎派”,又称“神仙道教”。葛洪所继承的是后一派的传统。西晋惠帝太安二年(303)在扬州爆发了张昌、石冰起义,葛洪被任命为将军都尉前去镇压,后因平定起义有功,升为伏波将军。但葛洪对功名不感兴趣,乃避居广州,后返丹阳乡里,潜心研究道教。成帝咸和七年(332),葛洪听说交趾产丹砂,遂要求做句漏令(句漏今在广西北流县),以便得丹砂炼丹。赴仕途经广州,为刺史邓狱所留,于是停留在罗浮山炼丹修道,一直到逝世。
第一章 道教的历史
一、道教的孕育与诞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
四、宋金元时期的道教
五、明清民国时期的道教
第二章 道教的现状
一、道教的变迁
二、道教在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流布
三、道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
四、道教与少数民族
五、道教研究的发展
第三章 道教的信仰
一、道教的基本教理教义
二、道教的神仙谱系
三、道教的主要经典
四、道教信仰的特征
第四章 道教的道术
一、外丹道
二、内丹道
三、吐纳与辟谷
四、符篆与祈禳
五、守一与存思
六、导引与胎息
第五章 道教的仪规
一、戒律
二、斋醮科仪
三、宫观管理体制
四、节日与重大宗教活动
第六章 道教的宫观
一、洞天福地
二、全真丛林第一观——北京白云观
三、泰山封禅与道教诸神
四、蓬莱仙山与蓬莱阁
五、崂山及其道观
六、天下之幽的青城山
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山
八、华山仙迹
九、地上冥府——丰都鬼城
十、道教壁画艺术的宝库——永乐宫
第七章 道教与文化
一、道教与中国思想
二、道教与文学艺术
三、道教与中国艺术
四、道教与武术、气功
五、道教与古代科技
六、道教与中国民俗
谢路军,山东鱼台人,1993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与宗教的教学与研究;主要著作包括:《善导净土思想述评》、《中国道教源流》、《道教概论》;合著:《中国传统文化》、《中外宗教交流史》、《中国佛教简史》等;主编《宗教发展辞典》、《四库全书.术数》、《人生与道德》等;另有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在专业刊物发表。
全书共8章,1-7章概述道教的渊源、产生及发展,重在作思想史的阐发;第8章介绍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各领域的关系。每章末尾有小贴士、思考题、延伸阅读书目,通过全书可对道教有系统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