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诚

出生地 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
出生时间 1560年
民族 汉族
主要作品 《真懒斋集》
目录导航

主要阶段

李思诚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戊子科顺天乡试举人。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万历四十年(1612年),担任福建副使。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改任福建参政,后调江西参政。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升任江西按察使,后改浙江右布政使。

天启二年(1622年),任南京太仆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

天启五年(1625年),升任礼部右侍郎、左侍郎。

天启六年(1626年)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同年升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之后被罢免。崇祯年间闲住[3]

人物轶事

天启年间,李思诚羞与魏忠贤同朝。时建三殿,魏忠贤检查工程,李思诚昂然不与语,视同不见。殿成,礼部宴请诸僚,偏不与九千岁魏忠贤设席,还曾上书,公开请求将权利从宦官手中归还给内阁,引起魏阉忌恨,在东厂审理一桩外官贿赂案时,移赃李思诚,锻炼成狱,夺职追赃。直至崇祯初年才雪冤平反,思诚谪归后,倡修文峰塔,筑枣园于海子池南(约今英武路中段及人武部一带),并在枣园著成《真懒斋集》。园中构筑杏花楼、水明楼、土窟楼、补亭、淡宁斋。以枣木长柳、奇花异草点缀其间,傍水植芰荷。海子池南另有李长倩所筑之曼园,皆与拱极台隔水相望。后邑人李恢作《闻昔行》,云“吾邑名园列海池,画舫烧灯宵达昼”即指此,为一时名胜也。[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