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范

心理防范

中文名 心理防范
词条类型 生活词汇
目录导航

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营造心理健康科学氛围

一、普及心理科学知识,营造心理健康科学氛围。一是开展公众科普宣传。

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普周宣传活动,组织心理学专家和在校心理学研究生,走上街头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接受过往群众的科技咨询。如开展的“什么叫心理暗示”,“怎么识别伪科学”,“正确练习气功”等的科学宣传,有助于群众认识各种社会心理现象,增强了群众的理性思考能力。二是举办系统专业讲座。邀请福建师大、省中医学院、福州大学、福州八中等的心理学专家、教授进社区,为群众传授心理调适方法,解析心理异常现象,并以互动方式,现场解答听众的提问,让群众了解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消除群众心理困惑,提高群众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三是编发心理科普丛书。协会自行编辑的《崇尚科学、关爱生命》科普读物,专题收集心理方面的科普知识,发送群众学习。中国科协编发的《心理科普教育》系列挂图,巡回在社区展出,以图文并茂形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协会还结合播放反邪教知识专题电视片,揭露邪教的邪恶面目,增强群众抵御邪教异端邪说的意识。

强化心理教育载体增强群众心理防范能力

二、强化心理教育载体,增强群众心理防范能力。一是依托科普大学办教育。在已创办的十所社区科普大学中,设立反邪教知识和心理知识课程,如“个性与人格”、“人的生理需要与满足层次”、“从众心理的现象剖析”等,让群众在学习中认识自我,满足群众消除心理困惑的不同需求,在生活中确立起健康的心理意识。二是依托文体活动搞宣传。福州传统的闽剧小唱、踩高跷,以及相声、快板书等文艺节目,群众喜闻乐见。协会与省反邪教协会合作,自编反邪教文艺节目,组织文艺小分队进社区,举办专场反邪教文艺宣传演出,让群众在健康娱乐活动中接受教育,用乐观向上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空间。三是依托科普画廊出专栏。利用城区已设立的96个科普画廊,与基层科协、科普站合作,出好反邪教知识、心理与生理卫生、家庭健康保健等的科普宣传。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科普宣传,有效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构筑防范邪教的心理防线。

加强预警系统建设

三、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构建社会心理支撑体系。一是建立基层科普队伍。结合科协系统的“一站一栏一员”基层组织建设,重点抓好基层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协会成立以来已培训基层科普员120多名。同时在建设基层科普站和选配科普员工作中,明确反邪教宣传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与任务,确保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建立专家宣讲队伍。建立以心理学专家为主力、多学科专家组成的科普宣讲团,深入基层举办心理科普和反邪教知识专题讲座,以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人、引导人。三是开展共建无邪社区活动。协会与社区签订共建无邪社区协约,明确提出共建无邪社区的形式、内容和要求。帮助社区建立以学术团体、社区组织、科普志愿者为主体的反邪教宣传教育队伍,尤其注重与宗教界的宣传合作,宣传宗教与邪教、迷信与信仰的本质区别,发挥宗教在反对邪教斗争中的釜底抽薪作用。

心理防范是最好的防范

广州大学城等高校集中地诈骗团伙活动时有发生。

广州大学城警方表示,目前自称港澳台学生进行银行卡诈骗案件确有上升趋势,学生防骗应该从心理防范做起。

大学城小谷围派出所民警表示,开学以来高校诈骗案件有上升趋势,目前都是自称港澳台学生进行诈骗银行卡的比较多。“心理防范是最好的防范,也是最大的防范。”

带来毁灭性打击,给周围的留下心理阴影和创伤,给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的损失,甚至导致一些不稳定的社会因素。大学生自杀是一种极端的行为,备受人们关注,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公共心理卫生问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