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采白(1887~1940年),名孔祁,字采白,一字采伯,号澹庵,别号洗桐居士,歙县西溪人。其出生于徽州的名门望族,徽州素有“十姓九汪”之称。
祖父汪宗沂,字仲伊,光绪二年(1876年)拜 翁同龢为师,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被曾国藩聘为忠义局编纂,后任李鸿章幕僚,主讲安庆敬敷书院、芜湖中江书院、徽州紫阳书院。 黄宾虹、 许承尧均出其门下。一生著述极丰,朴学、小学、音律、医学、兵法无所不精,有“江南大儒”之称。汪采白少承家学,拜叔父 汪律本为师。汪律本,字鞠友,光绪举人,后接受西方教育,任教南京两江 师范学堂,同盟会会员,擅诗词书画。汪采白五岁拜黄宾虹为师,习 四书五经并丹青之法。二十一岁入 两江师范学堂国画手工科,从叔父汪律本挚友 李瑞清为师。李瑞清, 江西临川人,字仲麟,号 梅庵,晚号 清道人,晚清著名 书法家。毕业后,采 白先生先后当任 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 北京师范学校教授、南京 中央大学国画系主任、安徽省立第二中学校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日寇占领华北期间,采白曾作《风柳鸣蝉图》以抒心意,画作展出后被法国公使订购。一日本商人也愿出巨金,要采白先生再画一幅,被先生愤然拒绝,曰“我非机器也”。同窗好友 陶行知称誉先生“行止有耻”。惜先生年仅五十四岁就 英年早逝。
汪采白5岁就师事 黄宾虹学古文和绘画。后来,他考入 歙县崇一学堂,每周末仍返乡求教黄先生。
一个 星期六。汪采白照例自县城回 潭渡村,前往黄宾虹任教的 新安中学堂求教。时值 黄昏,汪独自一人行至 黄氏宗祠旁,忽见一女子披头散发,掩面坐在石阶上 默默无语。汪好奇的走近女子 身旁,轻声问道:“ 大姐,天快黑了,你如何不回家,一人坐在这里做什么?”女人没有理睬,汪更觉得奇怪,就低头去看。女人突然抬起头, 怒目圆睁,脸上红黑交加,不时发出阵阵 狞笑,十分可怕。汪采白见状吓得 魂飞魄散,连忙跑开,那女人竟跟在后面 追赶。汪更为恐惧,没命的跑到黄宾虹先生家中高喊有鬼。黄见汪汗流满面, 神魂颠倒。问是何故。汪 气喘吁吁叙述一遍。黄不信,带人前往探视。原来是邻村一 神经病患者。女人 若无其事地说:“我是想试试你们胆量的。”众人一听,捧腹大笑,汪采白又气又恼,欲将女子揍一顿解恨,黄宾虹呵斥汪采白说:“此女有病,你打她,人家不笑你也有病吗?你在洋学堂念书,应是 无神论者,人家装鬼,你吓成那样,说明你脑子里有鬼作祟。凡事在紧要关头,要镇静和坚定,你要切记这次教训。……明日你的作文即为《 鬼说》。”
汪采白通过与“鬼”的 奇遇,获益良深。其 《鬼说》文思奔放,宕荡起伏,其中“胆大能捉鬼,心虚 鬼吓人”句尤为黄宾虹先生赞赏。当地国文先生还将《鬼说》与韩愈《 师说》媲美,一时传为佳话。汪终身不忘“鬼”遇,尔后他更加奋发图强,学业猛进。其画宗新安画派,兼法宋元,擅 青绿山水,落笔沉着,清新秀丽,曾获 巴黎画展一等奖。并与 齐白石、 徐悲鸿、张大干、 潘玉良等画坛宗师结为 画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