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信息
书 名: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作 者:
胡潇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300109077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 元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特色:在内容安排和理论阐释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贯彻了以下新构想:一是注意讲清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特质,讲清基本理论、基本范畴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联;二是注重联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反映 时代精神的鲜活要求;三是关注当代社会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追踪 哲学研究前沿。采纳有足够科学依据的新观点;四是注重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五是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大学 课程结构中的合理定位;六是注意教材基本内容及其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照顾教材使用的技术要求。
作者简介
胡潇,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广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哲学、思想 哲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及省市科研课题15项,出版《 马克思的解释》等学术专著10部,在 《哲学研究》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24篇,其他论文160余篇,获省部级二等以上科研、教学奖励8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
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二、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 物质范畴
二、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三、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
第二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一、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三、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一、实践的本质
二、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 相互作用
三、实践中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
第三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普遍联系中的系统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一、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世界发展的 方向性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整体与部分
二、 相对与绝对
三、原因与结果
四、偶然与必然
五、可能与现实
第四章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二、量变和 质变及其相互联系
三、量变和质变的多样性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矛盾的 同一性与斗争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三、矛盾的具体分析和解决!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辩证的否定
二、
否定之否定
三、 否定之否定的具体分析
第四节 辩证思维方法
一、 客观辩证法和 主观辩证法
二、 思维形式和 思维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发展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
一、 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二、认识的本质
三、实践对于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从 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的不断发展
第三节 认识活动的意识机制
一、反映与建构
二、 思维与语言
三、理性与非理性
第四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及其属性与检验标准
二、价值及其 客观性、主体性、相对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
第六章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起源和本质
一、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
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社会 有机体及其结构
第二节 社会的 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
二、 生产关系
三、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 政治结构
一、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节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文化结构与意识形态
二、文化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三、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四、 传统文化与 社会现代化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前进的动力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 历史规律的特殊性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 经济基础与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四、 阶级斗争的规律及其作用
五、社会发展中的革命与改革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二、
科学技术革命与 知识经济
三、科学技术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历史的创造者
一、 人民群众及其历史作用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八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
一、社会与 社会形态
二、社会形态演替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三、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二、人的价值
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人的发展及其历程
二、共产主义的内涵和特征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文摘
最后是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征。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当若干要素相互联系结合为一个系统时,这些要素的功能也相互综合。这种综合可能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可能小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只有当综合大于各部分功能的总和时,系统才能朝着整体功能优化的方向调整,系统才能存在和发展,否则系统难以继续存在。正因为如此,世界上越是组织化程度高即系统性强的事物,其内部结构优化(严密、有序、高效)的程度也就越高。
系统的上述特征显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深刻性和具体性。承认我们所面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作为系统或系统中的现象而存在,不仅在世界观上深化了对普遍联系的理解,而且也启示人们进一步建立一套系统方法去观察和处理具体的事物。现代科学的系统观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就其实质而言,就是要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特征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关系中加以把握。构成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的主要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定量化原则、最优化原则等。这些原则及其相应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不仅给人类科学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效益,而且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也提供了卓越的范例。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最优化是系统方法的目的。系统方法就是对系统的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察,并在动态中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要素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整体的最优目标。系统论的观点深化了人们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
后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广州大学最早被广东省教育厅列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门课程。几年来,在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和广州大学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团队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生活化”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于2009年初先后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广东省、广州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教材的编写既是该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积淀。
本教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首先由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胡潇教授拟定教材编写大纲,经过征询意见和集体讨论确定后,组织了以教授、副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团队教师进行编写。具体分工是:前言,胡潇(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章,皮家胜(教授、博士);第二章,黄禧祯(教授);第三章,梁隽华(副教授);第四章,张双喜(教授);第五章,高家方(教授、博士);第六章,刘莉(教授、博士);第七章,张其学(教授、博士);第八章,夏宏(教授、博士)。教材定稿过程中,胡潇修订了第一、第六章,其余各章由张其学修订并对全书进行统稿。
序言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在实践基础上革命性和科学性相一致的品格,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世的智慧。
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以来,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反复证明,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五四”运动中传人我国至今已九十多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我们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胜利;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艰苦探索,特别是经过31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进的步伐,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哲学著作,生动记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荣历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举国大讨论,是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思想启幕;从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无一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时代产物。这些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性理论成果,首先是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标志。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