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莲

肖碧莲

中文名 肖碧莲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
出生地 上海市
毕业院校 上海圣约翰大学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肖碧莲肖碧莲(6)1923年10月31日,肖碧莲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是广东中山。

1944年6月—1946年6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6月—1949年6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获得博士学位。[1]

1952年6月—1960年1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1956年11月—1959年12月,留学苏联,毕业后获莫斯科第一医学院副博士学位。

1960年1月—1978年1月,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工作。

1978年1月,担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2]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1960年后,肖碧莲在中国国内率先建立了生殖激素的化学测定方法。

1964年3月,肖碧莲参加了国家科委、卫生部、化工部在上海协同召开的计划生育科研工作座谈会,正式加入周恩来、聂荣臻支持下的口服避孕药研发项目,在妇产科实验室基础上,仁济医院旋即成立了中国国内首个计划生育实验室(后改名为研究室),肖碧莲担任副主任和秘书,她带领研究室进行避孕药临床效果和副反应的观察,开展相关内分泌和子宫内膜的实验研究,探索药物的避孕作用机理和最低有效剂量。

1965年,肖碧莲带领研究室在内分泌测定的基础上,将避孕药的剂量减到中国国外常用剂量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剂量以及随后的四分之一剂量避孕药,分别于1967年、1969年通过国家鉴定,批量生产推广。肖碧莲团队先后加入了多个避孕药具科研协作组,对I号避孕针、纸型避孕片等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药理进行研究。

1978年后,肖碧莲从紧要处着手,率先在中国国内建立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的标准化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她所领导的生殖内分泌研究室因此被世卫组织人类生殖研究特别规划署确定为中国的放免质量控制中心,在此基础上,对女性生殖生理基线数据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肖碧莲团队建立了中国妇女五种生殖激素的生理常数,总结出激素变化的规律和高峰平均值。肖碧莲团队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避孕药具的作用机理与远期安全性、卵巢功能及其调控的研究,从生殖健康大学科的角度,还开展了辅助生殖实践,在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之后不到两年也获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肖碧莲将紧急避孕的概念引进中国国内,并组建了“米非司酮降低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合作研究与开发”临床研究组,历时5年完成4项研究课题,其研究成果有效地降低了中国的人工流产率,促进了女性的生殖健康保护,同时,肖碧莲联合国际专家对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临床研究规范化培训,确保科研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轨道。

  • 国际交流

1960年后,肖碧莲频繁开始国际交流:中国国外专家来所授课、培训,所里专业人员和研究生出国学习、考察。

在肖碧莲操办之下举办过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如1988年至2005年间连续召开5次生殖内分泌国际会议。

20世纪90年代开始,肖碧莲争取国际资助在中国翻译、出版和分发英文期刊《展望》《进展》《国际计生联医学通讯》及《生殖健康要略》,还主持培训其他发展中国家研究人员,招收蒙古和朝鲜的进修生。

截至2016年4月,肖碧莲出访过20余个国家,连续5年代表政府部门参加世卫组织生殖研究特别规划署捐款国会议,在各种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中国生殖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

  • 学术论文

截至2016年4月,肖碧莲发表了百余篇论文,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英文论文计20余篇,多发表在《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生育与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避孕(Contraception)》《国际妇产科学(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等杂志上。

  • 参加评选项目
年份 项目名称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2001年5月1日 激素类药物男性抗生育效果全国多中心临床评估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新型宫内节育器规范化引入性试验的研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米索前列醇的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及临床多中心试验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术的研究 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术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1年5月1日 可复性非手术输卵管栓堵法的研究 山西省生育调节技术中心
2001年5月1日 消炎痛宫内节育器(Υ型-25)的研制和推广 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
2001年5月1日 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 F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非手术可复性输精管栓堵法的研究 山西省生育调节技术中心
2001年5月1日 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DNA疫苗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5月1日 新型聚氨酯避孕套的研制 四川大学
2001年5月1日 米非司酮复方抗早孕新药研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hCG-β避孕疫苗的研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哺乳期避孕药醋酸烯诺孕酮一根型皮下埋植剂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5月1日 单方和复方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的研究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01年5月1日 非阻塞性输精管滤过装置节育术的研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含Gestodene一根型皮下埋植剂的研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3]
  • 科研获奖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4年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及催经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及催经的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1978年 短效口服I号、II号避孕片 全国科学大会奖[4]
1977年 短效口服I号、II号避孕片 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荣誉表彰

年份 项目名称 成果第一完成单位
2001年5月1日 激素类药物男性抗生育效果全国多中心临床评估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新型宫内节育器规范化引入性试验的研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米索前列醇的中试生产工艺研究及临床多中心试验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术的研究 山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聚氨酯铋输卵管栓堵术的临床多中心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2001年5月1日 可复性非手术输卵管栓堵法的研究 山西省生育调节技术中心
2001年5月1日 消炎痛宫内节育器(Υ型-25)的研制和推广 上海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
2001年5月1日 可降解长效抗生育埋植剂Capro F的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非手术可复性输精管栓堵法的研究 山西省生育调节技术中心
2001年5月1日 避孕药长期应用安全性研究 江苏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DNA疫苗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计划生育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年5月1日 新型聚氨酯避孕套的研制 四川大学
2001年5月1日 米非司酮复方抗早孕新药研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hCG-β避孕疫苗的研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哺乳期避孕药醋酸烯诺孕酮一根型皮下埋植剂 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5月1日 单方和复方米非司酮作为紧急避孕药的研究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2001年5月1日 非阻塞性输精管滤过装置节育术的研究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
2001年5月1日 含Gestodene一根型皮下埋植剂的研制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3]

社会任职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04年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及催经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3年 米非司酮用于紧急避孕、黄体期避孕及催经的研究 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1978年 短效口服I号、II号避孕片 全国科学大会奖[4]
1977年 短效口服I号、II号避孕片 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个人生活

年份 荣誉称号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第二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

人物逝世

年份 荣誉称号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年 第二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

人物评价

肖碧莲兼任《中国实用内科杂志》顾问,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际家庭健康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顾问。[5]

词条图册

  • 家庭背景

肖碧莲于1923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商人家庭,她幼年丧父、少年又遭逢战乱,但所幸家族中重视教育的传统并没有中断,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供上学。

1942年,肖碧莲与她二姐肖曙英一起被圣约翰大学录取,其兄肖荣炜、嫂叶嘉馥、大姐夫范文照、外甥范政皆为该校校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