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巴布尔是 帖木儿的后裔,是 突厥人。 巴布尔系绰号,意为 老虎。巴布尔的父亲奥马尔·沙伊赫·米札尔,是 中亚费尔干那(中国史书称大宛)的统治者。这里原是 帖木儿帝国的一个藩国, 帖木尔死后,帝国为他的子孙分割,费 尔干那独立。1483年2月,巴布尔出生于费尔干那,11岁时其父卒,他成功挫败了来自四方的吞并阴谋,在中亚 锡尔河上游称王,成为费尔干那的统治者。
巴布尔非常早熟,即位后又野心勃勃,立志仿效先辈帖木儿,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巴布尔的父亲死后,他的伯父和叔父也相继死去,帖木儿的后裔开始争夺帝国首都 撒马尔罕。 1497年他夺取了 帖木儿王朝的首都撒马尔罕。但与 乌兹别克族酋长 昔班尼汗发生冲突。1501年昔班尼汗在 萨里 普尔和阿克西两次战役中,打败了年青的巴布尔,将其驱逐出中亚。1504年,巴布尔在其余众的支持下南进占领 喀布尔,1507年占领 坎大哈。两地均在今 阿富汗斯坦境内。不久,昔班尼汗进攻喀布尔,巴布尔被迫向南亚撤退。昔班尼汗因本土发生叛乱撤回撒马尔罕,于是巴布尔返回喀布尔称王。 1510年12月,昔班尼汗南下中亚的 呼罗珊一带,准备配合兴起于亚洲西部地区 奥斯曼帝国苏丹 赛利姆一世东西夹击新兴的波斯 萨法维帝国,但兵败阵亡。巴布尔趁机向 波斯人赠送礼物,要求与 伊斯玛仪一世的红头军结盟,复以恢复在中亚的势力。波斯人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将被昔班尼汗霸占去的妹妹归还给他。巴布尔十分感激。借助波斯军的援助他于1511年10月收复撒马尔罕和 布哈拉。但由于巴布尔屈服于波斯的 什叶派,得不到 逊尼派的河中人民的拥护,不久就被反攻的 乌兹别克人打败。巴布尔再退往喀布尔。这样他就成了一个流浪者。此后三年内的生活,正如他在自传里所说:“象在棋盘上一样,在格子之间移来移去。”
动荡不定的战争生活,锻炼了巴布尔的军事才能,使他特别富于冒险精神。巴布尔在同波斯军联合时学会了使用火器,又在同乌兹别克人的作战中学会运用侧翼进攻的战术。他组织了一支受过高度训练的骑兵部队和弓箭队,他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射手。这些条件,是他在后来征服北印度的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中亚地区的不断失败,使巴布尔放弃了在那里建立统治的企图,转而征服南亚。1514年,他支持表弟 素丹·赛义德汗打回 东察合台汗国,建立了 叶尔羌汗国,1516年至1519年,巴布尔忙于整编部队,生产火器,伺机进攻印度。
当时的印度, 德里苏丹国的政权已经崩溃,北印度处在 普什图人(阿富汗人)建立的 罗第王朝统治之下。伊卜拉欣·洛提,是该王朝第三代皇帝。他性情暴虐,杀戮廷臣殆尽,引起国内强烈忿恨,其统治摇摇欲坠。1519年,巴布尔发动第一次征服印度战争,翌年又远征 旁遮普。原旁遮普总督莱特·汗·洛提,因不满伊卜拉欣·洛提残暴和不断剥夺他的权力而归顺巴布尔。巴布尔以帖木儿继承人的名义,占领旁遮普。1524年,巴布尔通过 开伯尔山口,横渡杰卢姆河和 杰纳布河(均在今 巴基斯坦境内),进入 拉合尔。在莱特·汗·洛提等人的合作下,继续向 德里方向推进。后因莱特·汗·洛提倒戈,巴布尔战败,不得不退回喀布尔。
1525年11月,巴布尔率领一支12000人的军队,再次攻入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大败道莱顿·汗·洛提守军。1526年初,进而向德里进军。年轻的洛提王朝皇帝伊卜拉欣·洛提亲率大军40000人,勇敢的从德里出发迎战。1526年4月21日,两军在德里北帕尼帕特遭遇,发生了著名的第一次 帕尼帕特战役。巴布尔以其军比洛提军少,面露惧色,他却对部下宣扬,对面那个孩子进攻挤成一团,退却不讲章法,凭那点不可以同昔班尼汗和 伊斯玛仪的军队相提并论。帕尼帕特一带地势平坦,适于使用骑兵和运用侧翼进攻战术。战斗开始时,密集的洛提军向巴布尔进攻,为巴布尔的火器提供了极好的 射击目标。巴布尔命两个火器专家操纵火器,用一道战车加强了防线,把普什图人牵制在一道漫长的防线上。然后命骑兵迂回到敌军侧翼,出其不意地发动攻击。受过训练的骑兵与火器的有效配合,使巴布尔获得辉煌的胜利。伊卜拉欣战死,德里和阿格拉随即被占领。4月27日在 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他自行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结束了 德里素丹国在印度320年的统治,建立 莫卧儿帝国。帕尼帕特之战是一个转折点,为巴布尔征服整个北印度奠定了基础。
攻陷德里后,巴布尔仍需要对付两个方面的敌人,即占据 恒河平原的阿富汗人和南方的拉其普特人。巴布尔一面派儿子 胡马雍进攻东方,八个月内,势力扩张到 比哈尔境内。一面亲率大军同美华尔(今印度 拉贾斯坦境内)的拉其普特人作战。拉其普特人信奉印度教,骁勇善战,富于牺牲精神,有“印度武士”之称。其首领拉那·桑伽身经百战,负伤70余处,远远比没落的伊卜拉欣·洛提军队强大。当他得知巴布尔留在印度后,立即同阿富汗人结成联盟,并组织一只8万人的军队开赴阿格拉,1527年3月,巴布尔同拉其普特同盟在阿格拉以西的坎努村进行决战。巴布尔发表了演说,他砸碎了金杯,对自己的部下说:“拥有荣誉,即使我死了,我也感到满足。我的身体既然属于死神,那么请让荣誉属于我。”这次演说使军心涣散的巴布尔军队又一次团结起来,经过10小时的激烈战斗,拉其普特人抵挡不住莫卧尔军的猛烈炮火,饮恨败北。1528年,巴布尔以重大代价夺取拉其普特人堡垒钱德里,尽杀守军。
同年胡马雍在奥德为阿富汗人击败,巴布尔由钱德里前往奥德支援他。1529年,巴布尔取道 阿拉哈巴德、 贝拿勒斯(今 瓦拉纳西市)、加齐帕尔,向东方进军,占领比哈尔全部。1529年5月6日,巴布尔军队在 炮火掩护下,强渡阿格拉河,再次运用侧击战术消灭了盘踞在 孟加拉的阿富汗人,赢得了第三次也是他最后一次重大的胜利,接着又 回军西进,歼灭据有 拉合尔的阿富汗人反叛部落。到此时为止,巴布尔已经征服整个印度斯坦,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但是,巴布尔缺乏行政才能,被征服地区仍沿用古老的行政及经济制度,仍由互相矛盾、互相争吵的部族首领统治着。帝国只是依靠军事统治,才不致于分裂。巴布尔十分凶狠、残暴、贪婪,在征服过程中,伴随着掠夺、屠杀和破坏,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但是,这毕竟是印度走向统一的第一步。巴布尔的征服活动为后来统一、强盛的莫卧尔帝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巴布尔晚年还企图越过温德亚山,进一步征服南印度和 西印度,未能如愿。1530年12月26日患疟疾卒于德里。遵照他生前愿望,葬于喀布尔。他疼爱的长子 胡马雍继位。 巴布尔有较好的文学修养,能用 波斯语和 突厥语写很好的文章,生前曾用突厥语写有自传《 巴布尔回忆录》,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1589年后被译成波斯语,1921年被译成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