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能是海洋中生长着的大量藻类中蕴藏的巨大能量。例如,将巨藻切碎后,再经过细菌分解发酵,可以产生甲烷的氢。现在美国开始大规模种植巨藻,设想在不久的将来,通过这种方法来满足国内全部或大部分甲烷的需要,那时利用巨藻生产的燃料价格可与未来能源相竞争。
在黑暗层至少有44%的鱼类具备自身发光的本领,以便在长夜里能够看见其他物体,方便捕食,寻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鱼类发光,例如我国东南沿海的带鱼和龙头鱼是由身上附着的发光细菌所发出的光,而更多的鱼类发光则是由鱼本身的发光器官所发出的光。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一是诱捕食物,二是吸引异性,三是种群联系,四是迷惑敌人。
海洋生物发光类型
细胞内发光:是指发光过程在细胞内或动物体内进行,发光物质并不排除体外。如细菌、夜光藻、管水母类、成体的栉水母和磷虾类所发的光。
细胞外发光:是指生物的发光腺体受刺激后分泌发光物质排出体外在海水中混合而发光,如介形类的海萤和桡足类的发光,均属这个类型。
共生细菌发光:某些动物本身没有发光能力,但它们具有共生发光杆菌的发光器,在鱼类和头足类等高等动物中常见到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