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陕西这个名称始于西周初年,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初设陕西路,为陕西得名的开始,后分设永兴军路,以军事鄜延、邠宁、环庆、秦凤、熙河五路设陕西五路经略使;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正式设陕西行省,并将今陕西南部地区并入管辖;明置陕西省,后改陕西布政使司;清改陕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上古文明
太白山上古时为雍州所在,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早在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生活在这里。1953年在西安城东发现的半坡村遗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进步和文明。陕西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中国较早的城市西安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城。
陕西是人文初祖炎帝(生于宝鸡市)和黄帝(生于武功县)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蓝田一带)。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从轩辕黄帝在这里铸鼎、分华夏为九州,到中华农耕文明的始祖后稷在这里教稼先民从事农业生产;从中华文字文明的始祖仓颉在这里发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灿烂辉煌的汉唐盛世;从丝绸之路的起点到赐福镇宅圣君钟馗故里,陕西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近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宰相王鼎的将相故里。[2]
考古分期:关中一带早有蓝田猿人活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后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约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后来是陕西龙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先秦时代
西周后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今甘肃省天水东南)这块土地封给了他,秦国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都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一带),杀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领人马攻打犬戎,立了战功。次年他护送周平王东迁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为诸侯,将陕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他。这样,秦国统管了陕西省的部分地区。秦穆公时国力强盛,又打败了东方的晋国,占领了整个关中。由此可见,由于陕西其地春秋时为秦国,所以简称“秦”。前350年,秦孝公由栎阳迁都咸阳,在此营筑翼阙及宫殿。后秦始皇仿建六国宫殿,使咸阳成为规模恢宏的帝都。
秦汉时期
牛背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咸阳(今西安,咸阳一带)为首都,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今陕西境内有郡:上郡、北地郡、汉中郡。陕西地区首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汉时,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今陕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区,由司隶校尉部管理,分为京兆尹(渭南郡),左冯翊(河上郡),右扶风(中地郡)和弘农郡。秦朝都城咸阳先后改名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阳原上,因西汉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称。东汉时,首都迁去洛阳,以长安(今西安)为西京。今陕西地区属于并州和雍州。
东汉中后期时,匈奴内迁,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匈奴人分为五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鲜卑族,氐、羌等族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两晋南北朝
东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县)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西乡江塝原生态观光茶园西晋,长安为陪都,咸阳更名为灵武。316年,前赵(汉国)刘聪派遣刘曜攻破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随着西晋的灭亡,中原广大的地区,皆成为汉国政权的统治范围。
前赵,318年,刘聪病死,太子刘粲继位。匈奴贵族靳准杀死刘粲夺权,在平阳的刘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杀,靳准自立为汉天王。镇守长安的刘聪族弟刘曜得知平阳有变,自立为皇帝,派遣军队至平阳,族灭靳氏。与此同时,羯族首领石勒亦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至汉都平阳,于是,平阳、洛阳以东的地区,皆落入石勒势力之中。前赵于是迁都到长安。
后赵,长安为陪都,咸阳又改名为石安。
前秦,东晋时期氐在北方崛起,今陕西一带属于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长安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前秦国力开始下降。
后秦(384年—417年,或称姚秦),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兵败后,关中空虚,原降于前秦的羌族贵族姚苌在渭北叛秦,晋太元九年(384年)自称万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大秦,史称后秦。
陕西地区经历羯族的后赵、汉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鲜卑的西燕、羌的后秦,417年东晋北伐后秦破长安后也短暂的占有今陕南地。在陕北也有赫连勃勃建立的夏国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统万城(今称白城子,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纳林河乡与陕西省靖边县红墩界乡交界处的无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凤翔六年(418年),赫连勃勃乘东晋灭后秦,乘虚轻取长安,在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即帝位,国势更强。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鲜卑族拓跋珪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阳一带为泾阳县。太延二年(436年)4月,北魏灭北燕、赫连夏、高句丽等边疆政权降服,统一除了今辽东以北的北方。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定都于长安(今西安)。
隋唐五代
华山隋朝,杨坚恢复了汉人对中国北方行使主权后,再灭亡南朝陈,以大兴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
隋末唐初,太原留守李渊及其子李世民起兵反隋。于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今西安)为首都,陕西地区再次成为统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属京畿道,山南东道和关内道。武则天因其母杨氏顺陵在咸阳北原,曾改咸阳为赤县。
唐代中、后期,安禄山以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也在陕西短暂建立过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后梁篡唐后,李茂贞仍用唐年号,开岐王府(901年-924年),以凤翔为中心于今陕西、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建立起割据政权,表示对抗后梁。此时陕西分属不同的政权内,后梁改京兆府为雍州,设大安府。
后唐(923年-936年)、后晋(936年-947年)、后汉(947年-950年)和后周(951年-960年),陕西地区属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内,后唐改回大安府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阳与太原,西安却再没有成为首都。
宋元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3年)设立关西道,997年改为陕西路,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宁五年(1072年)分陕西路为永兴军路、秦凤路;元丰元年(1078年)又并为陕西路,元丰八年(1085年)又分为永兴军、秦凤路二路。
南宋,陕西地区大部属于金国,金政府改永兴军路为京兆府路并撤销秦凤路,在此地设立京兆府,延安府,庆阳府与凤翔府。而陕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国控制。
元朝,设立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今西安地区为安西路,皇庆元年(1312年),安西路改名奉元路。并设兴元路于汉中,正式把汉中划入陕西。
明清时期
大明宫丹凤门明朝,再次恢复汉人对陕西地区的主权。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后,曾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朝,康熙皇帝于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
近现代
民国三年(1914年)6月,陕西全省的区划调整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续到1924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8]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心,中共中央所在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后,陕西省在县以上设置了10个行政督察区。[9]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陕西发生西安事变[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西形成。[11]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管委会为省政府直属派出机构,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以及地级行政管理权限,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西咸新区是中国第七个国家级新区,面积882平方千米。[12]
2017年1月,西安代管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13]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14]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陕西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15]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榆林跨区域协同共发展。[16][17]
2018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彬州市由省直辖,咸阳市代管。[18]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改西安为省辖市,并入陕西。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设西安为国家中心城市。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榆林跨区域协同共发展。
2018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彬县,设立县级彬州市。
截至2021年,陕西省下辖10个地级市。[19]
10个地级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19]
![]() |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西安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
![]() |
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也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20]。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
![]() |
咸阳市咸阳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总面积10189.4平方千米。[9] |
![]() |
铜川市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是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傅嘏,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医学家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著名书画家范宽的故里。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 |
![]() |
渭南市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是字圣仓颉、酒圣杜康、隶书鼻祖程邈和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发祥地,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21]。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省辖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 |
![]() |
延安市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2]。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23][24],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延安市辖2个市辖区、11个县: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
![]() |
榆林市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千米,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
![]() |
汉中市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故里。汉中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
![]() |
安康市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总面积23391平方千米。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26] |
![]() |
商洛市商洛市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里[27]。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
![]() |
西安西安古称长安,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是古丝绸之路起点,是世界上文化内涵最丰富、文化遗存迭压最厚重、古代城池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西安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总面积10752平方千米。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全国第9个国家中心城市。 |
![]() |
宝鸡市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也是周秦文化发祥之地、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20]。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渭滨区、金台区、陈仓区、凤翔区、岐山县、扶风县、眉县、陇县、千阳县、麟游县、凤县、太白县。 |
![]() |
咸阳市咸阳市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嵕山亘北,山水俱阳,故称咸阳,是古丝绸之路的第一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咸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9个县:秦都区、杨陵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武功县。总面积10189.4平方千米。[9] |
![]() |
铜川市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是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傅嘏,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唐代史学家令狐德棻、医学家孙思邈、大书法家柳公权,北宋著名书画家范宽的故里。耀州窑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铜川市辖3个市辖区、1个县:王益区、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 |
![]() |
渭南市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总面积13030平方千米,是字圣仓颉、酒圣杜康、隶书鼻祖程邈和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地处中国版图几何中心,“北京时间”从这里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出,是中国航天测控事业发祥地,神舟系列飞船在这里得到全程遥测[21]。渭南市辖2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省辖市:临渭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华阴市。 |
![]() |
延安市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总面积3.7万平方千米[22]。是天下第一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陵寝黄帝陵所在地[23][24],是民族圣地、中国革命圣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5]。延安市辖2个市辖区、11个县: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延川县、子长县、志丹县、吴起县、甘泉县、富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龙县、黄陵县。 |
![]() |
榆林市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千米,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市辖2个市辖区、10个县: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 |
![]() |
汉中市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故里。汉中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 |
![]() |
安康市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东西,总面积23391平方千米。安康市辖1个市辖区、9个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平利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26] |
![]() |
商洛市商洛市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总面积19292平方千米。历史上是西北通往东南的交通要道,兼容秦雄楚秀,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故里[27]。商洛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
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总面积205603平方千米。
陕西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28]
地势特征
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29]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
地貌类型
按照地貌类型划分指标,将陕西省划分为风沙过渡区、黄土高原区、关中平原区、秦岭山地区、汉江盆地区和大巴山地区六个地貌类型区域。
陕西省各地貌类型面积中,黄土高原区面积最大,占40%,汉江盆地区面积最小,占5%;各地貌类型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秦岭山地区,为1295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关中平原区,为546米。[30]
海拔坡度
华山(11)陕西省海拔段主要分布在500米到2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的90%。陕西省平均海拔1127米;各地市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宝鸡市,为1351米,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渭南市,为675米。
坡度计算格网单元为25米×25米。计算成果表明,陕西省25°以上坡度段面积最大,占全省38%;3°—8°坡度段面积最小,占8%。陕西省平均坡度为19.9°;各地市平均坡度最大的是安康市,为28.4°,平均坡度最小的是渭南市,为9.3°。
主要山脉
太白山海拔高度3771.2米,化龙山2918米,首阳山2720米,终南山2604米,华山2154.9米,白于山1890米,巴山1500—2000米,子午岭1400—1885.3米。
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壶口瀑布陕西省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由于南北延伸很长,达到800千米以上,所跨纬度多,从而引起境内南北间气候的明显差异。长城沿线以北为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陕北其余地区和关中平原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陕南盆地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大部为暖温带湿润气候。
陕西温度的分布,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7~16℃。其中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的浅山河谷为全省最暖地区,多在14~16℃。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陕北-10~-4℃,关中-3~1℃,陕南0~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陕北21~25℃,关中23~27℃,陕南24~27.5℃。春、秋温度升降快,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南北温差大。
年降水量的分布是南多北少,由南向北递减,受山地地形影响比较显著。春季少于秋季,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13%—24%。冬季降水稀少,只占全年的1%—4%。暴雨始于4月,于11月结束,主要集中在7—8月。关中、陕南春季第一场320.0毫米的降水过程一般出现在4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夏汛雨出现在6月下旬后期到7月上旬前期,此期间,暴雨相对集中,关中、陕南地区出现洪涝灾害较多。[31]
长江陕西省黄河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渭河,三级河流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长江流域内主要河流有二级河流汉江、嘉陵江,三级河流丹江、旬河、牧马河。汉江61959平方千米,无定河流域面积30261平方千米,河长491.2千米,延河7687平方千米,长284.3千米,泾河45421平方千米,长455.1千米,渭河62440平方千米,长818千米,北洛河26905平方千米,长680.3千米,嘉陵江9930平方千米,长244千米,长652千米,丹江7551平方千米,长244千米。
黄河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143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666.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79.33万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条,理论蕴藏量为5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234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积722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条,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58.0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432.6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26.88万千瓦。
陕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种子植物3300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药用植物近800种,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渭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绿色苹果出产地,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第一。
陕西境内分布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役肉兼用的秦川牛和小型驴改良的重要父本驴种关中驴闻名,良种奶山羊量居中国之首。
根据2016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统计,陕西省土地调查面积为2056.24万公顷,其中,国有土地330.17万公顷,集体所有土地1726.07万公顷。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398.95万公顷,园地81.83万公顷,林地1117.19万公顷,草地287.10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1.0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5.90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0.80万公顷,其它土地33.42万公顷。
陕西省矿产资源分布具明显区域特色,陕北地区以优质煤、石油、天然气、盐类、粘土类矿产为主;关中及相邻地区以煤、建材矿产、地热、矿泉水为主;陕南秦巴山区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各类非金属矿产为主。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38种(含亚矿种),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93种,已列入陕西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87种,矿区726处(未含共伴生矿区、地热和矿泉水矿区),除未划定规模的14处矿区外,其余712处矿区中,大型131处,中型172处,小型409处,中小型矿区占整个矿区数的80.03%。
陕西省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十位的矿产达64种。其中天然气、盐矿、制碱用灰岩等列第一位;钒矿、电石用灰岩等列第二位;金红石、钼、汞、稀土、石棉、高岭土、水泥用灰岩、玻璃用石英岩、蛭石等列第三位;煤、岩金等列第四位。
陕西省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保有资源储量潜在价值居全国第一位,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总值的三分之一。
天然气、煤、岩盐、水泥用灰岩、钼、钒、钛等资源储量丰富,确立了陕西省为全国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同时也使陕西省成为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之一。
陕西省矿产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矿产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潜在价值巨大,能源矿产具突出优势;但一些矿种勘查程度低,可供开采的储量少,暂难开发利用的资源量多。
盐矿、钼矿、钒矿、水泥用灰岩、煤、石油及天然气等矿产在全国矿产资源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关系国计民生的部分重要矿产如富铁、铬、铜、铝、富磷、钾盐等短缺。
金属矿产中大矿少,小矿多,富矿少,贫矿多,单一矿床少,共伴生矿床多。煤与金属矿产中共伴生矿产丰富,多数可综合回收利用。
人口
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女性1936万人,占49%,性别比为104.24。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7.89 ‰;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7.38‰;自然增长率0.51‰。城镇人口2516万人,占63.63%;乡村人口1438万人,占36.3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15%,15-64岁人口占68.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4]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陕西省常住人口39528999(人)。[32]
民族
陕西省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土家族、水族、羌族等。
省委书记:赵一德[5]
副书记:赵刚[33][34][35][36]
党组书记、副省长、代省长:赵刚[37][6]
常务副省长:王晓[38]
副省长:胡明朗、方光华[39]、叶牛平[40][41][42][43][44][45][46][47][48]、戴彬彬[49][50]
秘书长:方玮峰
主任:刘国中
副主任:庄长兴[51]
主席:徐新荣
副主席:张广智
秘书长:薛占海[52]
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9.39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13802.52亿元,增长5.6%,占46.3%;第三产业13589.07亿元,增长7.3%,占45.6%。
2021年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326.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4]
2021年全年农业增加值18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14.1%;牧业增加值482.41亿元,增长13.4%;渔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4.7%。
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04.3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夏粮1104.68千公顷,增长0.1%;秋粮1899.66千公顷,增长0.1%。
2021年全省森林覆盖率46.39%。全年营造林面积588.65千公顷,森林蓄积量6.68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4037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6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1153.3千公顷,占国土面积5.61%。
2021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2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猪肉产量97.6万吨,增长25.6%。禽蛋产量63.40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61.90万吨,增长0.3%。其中,生牛奶产量104.6万吨,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885.3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2%;牛存栏149.30万头,下降1.2%;羊存栏881.10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7695.5万只,下降0.6%。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18.93万吨,比上年增长3.4%。[4]
2021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2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制造业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5%;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5%,非能源工业增长8.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9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利润3605.1亿元,增长88.6%。
2021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74.17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1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5933.95亿元,增长8.7%;签订合同额21842.59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561.94万平方米,下降2.6%。[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0%,农户投资下降10.9%。
2021年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1%。
2021年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5%,文化产业投资增长6.3%。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0.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978.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商品房销售面积4260.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9.5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2%。
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97.77亿元,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52.72亿元,增长17.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101.73 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1148.76 亿元,增长17.4%。
2021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3%,日用品类增长13.8%,粮油、食品类增长12.7%,烟酒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8%,中西药品类增长4.3%,家具类增长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1%,汽车类下降1.4%,化妆品类下降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2%,通讯器材类下降20.1%。
2021年,陕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处于近五年最低。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0.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0.8%,成为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新涨价因素占88.7%,翘尾因素占11.3%。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4757.75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2566.07亿元,增长33.0%;进口2191.68亿元,增长18.6%。
2021年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12家,同比增长12.2%;合同外资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72.1%;实际利用外资102.46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1年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625.07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年初增加5176.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379.32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年初增加5193.57亿元。
2021年年末境内证券公司3家。各类证券营业部248家(含外地公司在陕西的营业部),比上年减少4家。年末证券开户数685.24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5.04万户。
2021年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0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254.71亿元,增长8.3%;人身险797.67 亿元,增长3.5%,累计赔付支出 338.55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产险赔付支出169.67亿元,增长14.8%;人身险赔付支出168.88亿元,下降2.6%。[4]
陕西从西周起,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周族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宝鸡)为活动中心后,就有了文字记事,把卜辞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后来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周代的古阴阳历,就是中国最早的历法。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53]
陕北塞外
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境内的革命文物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县、安塞县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陵园、谢子长陵园、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陕北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绳结区域”。
延安宝塔山从商周时代起,鬼方,猃狁,白狄,匈奴,林胡,稽胡,卢水胡,鲜卑,氐,突厥,党项,羌,女真,蒙古,满等少数民族先后走上这块历史舞台,从而演出了一幕幕历史变迁的活剧。陕北成为中原华夏民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秦汉以前,陕北一直是畜牧区。西汉以后,农耕业才大量发展,成为半农半牧区。一直到隋唐时期,陕北南界的黄龙山仍然是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天然分界线,这种状况在宋代以后才逐渐有所改变。
战国时代秦国大将蒙恬,秦朝时代秦始皇长子扶苏都曾经驻守这里,并且修筑长城,留下了中国古代边防的丰富的历史和人文遗迹;而作为革命圣地,陕北又是新中国的发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征。
关中中原
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
陕南楚蜀
中部和西部为蜀文化,东部为秦、楚文化;是汉族重要的发祥地。刘邦曾被封为汉中王,汉朝因此得名,汉族也因此得名。刘备曾在汉中称王,因此刘备政权被称作“蜀汉”。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见《人民日报》1992年2月10日第四版),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陕西分为三大方言区:关中方言区(属中原官话区)、陕北方言区(属晋语区)、陕南方言区(属西南官话区)。
关中话,它又分为西安方言、关中方言东府话和关中方言西府话,它是西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关中话有很多古汉语的影子,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古代关中话是中国的官话。
陕北晋语蕴含着丰富的方言资源。陕北晋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与毗邻的中原官话有显著区别,显示出了独特的地域特征。
陕南方言是西南官话(俗称四川话)以及湘语、赣语等移民方言,包括汉中、安康等地。
此外,清朝初期,由于“湖广填四川”而迁徙到四川、陕南一带广东话(客家话),流行于商洛一带。
羊肉泡馍 | 肉夹馍 | 汉中面皮(汉中热米皮) | 宝鸡擀面皮 | 饺子宴 |
岐山臊子面 | 宝鸡岐山面 | 黄桂稠酒 | 宝鸡西府扯面 | 宝鸡豆花泡馍 |
安康蒸面 | 宝鸡面皮夹馍 | 泡泡油糕 | 棒棒馍 | 蒲城水盆羊肉 |
宝鸡西府荞面饸饹 | 椽头蒸馍 | 葫芦头 | 石子馍 | 灌汤包子 |
义合碗砣 | 洋芋擦擦 | 绥德抿夹 | 四十铺羊杂碎 | 油旋 |
干酪 | 黄酒 | 陕北黄馍馍 |
羊肉泡馍 | 肉夹馍 | 汉中面皮(汉中热米皮) | 宝鸡擀面皮 | 饺子宴 |
岐山臊子面 | 宝鸡岐山面 | 黄桂稠酒 | 宝鸡西府扯面 | 宝鸡豆花泡馍 |
安康蒸面 | 宝鸡面皮夹馍 | 泡泡油糕 | 棒棒馍 | 蒲城水盆羊肉 |
宝鸡西府荞面饸饹 | 椽头蒸馍 | 葫芦头 | 石子馍 | 灌汤包子 |
义合碗砣 | 洋芋擦擦 | 绥德抿夹 | 四十铺羊杂碎 | 油旋 |
干酪 | 黄酒 | 陕北黄馍馍 |
西宝高速、西康高速、西铜高速、西汉高速(京昆高速公路陕西段)、包茂高速(陕西段)、青银高速(陕西段)、福银高速(陕西段)、沪陕高速(陕西段)
高铁
陕西(2)西宝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宝兰客运专线、郑西客运专线、银西铁路(在建)、西武高铁(待建)。
普铁
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宁西铁路、西康铁路、襄渝铁路。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汉中城固机场、榆林榆阳机场、宝鸡机场、安康机场。
运输
2021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6.07亿吨,比上年下降2.8%;货物运输周转量3946.14亿吨公里,增长6.7%。旅客运输总量2.16亿人,下降43%;旅客运输周转量572.87亿人公里,下降2.8%。[4]
西安是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位,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2021年全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6.28万人,在学研究生18.5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7.33万人,在校生128.33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9.87万人,在校生22.35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10.44万人,在校生28.82万人。
2021年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3所,招生10.4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9.7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
2021年全省共有幼儿园8226所,入园幼儿41.84万人,在园幼儿137.35万人;小学4559所,招生48.86万人,在校生296.40万人;初中1646所,招生41.30万人,在校生120.47万人;普通高中453所,招生22.62万人,在校生65.04万人。[4]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九校联盟(C9联盟)、985工程、211工程 | 教育部直属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985工程、211工程、“七五”、“八五”15所重点大学 | 工信部直属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教育部直属 |
5 | 陕西师范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 | 教育部直属 |
6 | 长安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7 | 西北大学 | 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陕西省属 |
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四医大) | 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火箭军总部直属 |
11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武警总部直属 |
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 军队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部[54] |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5] | |
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原西安政治学院)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56] | |
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原西安通信学院)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57]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建筑老八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2 | 西安理工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3 | 陕西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4 | 西安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5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6 | 西北政法大学 | 五院四系之一、立格联盟成员、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7 | 西安美术学院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8 | 延安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9 | 西安工业大学 | 兵工七子、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0 | 西安工程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1 | 西安石油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2 | 西安邮电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3 | 西安财经学院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14 | 西安体育学院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西安音乐学院 | 宝鸡文理学院 |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西安文理学院 | 渭南师范学院 |
咸阳师范学院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西安医学院 |
西安航空学院 | 榆林学院 | 安康学院 |
商洛学院 | 西安欧亚学院 | 西安培华学院 |
西京学院 | 西安外事学院 | 西安翻译学院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 西安思源学院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九校联盟(C9联盟)、985工程、211工程 | 教育部直属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985工程、211工程、“七五”、“八五”15所重点大学 | 工信部直属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985工程、211工程、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教育部直属 |
5 | 陕西师范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 | 教育部直属 |
6 | 长安大学 | 211工程、985平台、111计划 | 教育部直属 |
7 | 西北大学 | 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 陕西省属 |
8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四医大) | 211工程、军队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
9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
10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解放军火箭军总部直属 |
11 |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 | 军队2110工程 | 武警总部直属 |
12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 军队2110工程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部[54] |
1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55] | |
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原西安政治学院)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56] | |
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原西安通信学院) |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57] |
序号 | 大学名称 | 学校属性 | 主管部门 |
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建筑老八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2 | 西安理工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3 | 陕西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4 | 西安科技大学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5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6 | 西北政法大学 | 五院四系之一、立格联盟成员、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7 | 西安美术学院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8 | 延安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9 | 西安工业大学 | 兵工七子、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0 | 西安工程大学 | 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1 | 西安石油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2 | 西安邮电大学 | 省部共建、省高水平 | 陕西省 |
13 | 西安财经学院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14 | 西安体育学院 | 省部共建 | 陕西省 |
西安音乐学院 | 宝鸡文理学院 | 陕西理工大学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西安文理学院 | 渭南师范学院 |
咸阳师范学院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 西安医学院 |
西安航空学院 | 榆林学院 | 安康学院 |
商洛学院 | 西安欧亚学院 | 西安培华学院 |
西京学院 | 西安外事学院 | 西安翻译学院 |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 西安思源学院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 | 长安大学兴华学院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
2021年年末全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
2021年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951项,合同成交金额2343.44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3225项,成交金额548.4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456项,成交金额26.72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370项,成交金额13.86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1900项,成交金额1754.40亿元。
2021年全年共获授权专利86272件,其中发明专利15516件,实用新型专利65011件,外观设计专利5745件。截至2021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37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04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5859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542件。[4]
2021年全省卫生健康机构34971个(包括村卫生室22394个)其中:医院127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41个;卫生院1531个。全省共有床位28.44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3.35万张,卫生院病床3.58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4.5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8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05万人,注册护士15.94万人。[4]
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4.5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5.7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39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7.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6%。
2021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2.1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1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29.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9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107.84万人, 参加生育保险560.24万人。
2021年全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62个,床位11.5万张,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3897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9.8万张,服务人次数达196.6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10.4万户18.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农村低保50.9万户115.9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8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1-12月,临时救助71.4万人次。[4]
2021年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安全顺畅承办竞技体育31个大项、358个小项、4128场比赛和群众赛事活动4个大项、47个小项、1431场比赛以及展演类4个大项、43个小项的决赛评审,选派741人参加259个项目决赛,共获得91枚奖牌。其中竞技体育获得19枚金牌、15枚银牌、23枚铜牌;群众体育获得9枚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和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创造了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2021年陕西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2枚银牌。[4]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8.9%;比2019年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工资性收入15228元,增长8.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3%;经营净收入3701元,增长7.0%,占13.0%;财产净收入1840元,增长14.5%,占6.4%;转移净收入7798元,增长9.6%,占27.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47元,比上年增加1929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2%。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比上年增加2845元,增长7.5%;比2019年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23245元,增长6.4%;经营净收入3058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3239元,增长13.6%;转移净收入11171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84元,比上年增加1918元,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2.7%。
202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增长10.7%;比2019年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6104元,增长13.3%;经营净收入4433元,增长6.8%;财产净收入248元,增长8.5%;转移净收入3960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58元,比上年增加1782元,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9.7%。
2021年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较上年缩小0.08。[4]
2021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46起,同比减少191起,下降25.9%;死亡483人,同比减少93人,下降16.2%。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5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11.8%;死亡51人,同比减少17人,下降25%;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4]
2021年年末全省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9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102万人次。[4]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8.51亿元,增长18.7%,其中快递业务量11.18亿件,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433.86亿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1.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77.7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6.09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040.46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052.6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696.88万户,增加327.92万户。[4]
截至2011年,陕西现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全国首位。
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到257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小雁塔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70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40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54家,国家1A级景区2家。[58]
陕西可看到古代城阙遗址、宫殿遗址、古寺庙、古陵墓、古建筑等,如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
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
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9057.9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3433.9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4]
世界遗产
长城 | 秦始皇兵马俑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大明宫 |
未央宫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张骞墓 |
华山 | 西安城墙 |
党家村古建筑群 | 统万城 |
石峁遗址 | 黄帝陵 |
秦蜀古道(蜀道) | 秦直道遗址 |
丝绸之路拓展项目:茂陵、鸠摩罗什舍利塔、昭陵、乾陵、大唐西市、兴庆宫、天坛、含光门、延平门、明德门遗址、法门寺地宫、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 | |
周原及丰镐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 | |
秦都城及陵墓遗址:秦雍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东陵 | |
汉唐帝陵:汉文帝霸陵、汉宣帝杜陵、汉武帝茂陵、汉昭帝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帝长陵、汉景帝阳陵、唐高祖献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唐中宗定陵、唐睿宗桥陵、唐玄宗泰陵、唐肃宗建陵、唐代宗元陵、唐德宗崇陵、唐顺宗丰陵、唐宪宗景陵、唐穆宗光陵、唐敬宗庄陵、唐文宗章陵、唐武宗端陵、唐宣宗贞陵、唐懿宗简陵、唐僖宗靖陵 | |
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大慈恩寺、兴教寺、大兴善寺、青龙寺、草堂寺、净业寺、香积寺、华严寺 | |
参考资料 |
革命圣地
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才有陈运和《歌唱延安》中诗的见证:“宝塔山是中国革命的秤砣延河水是一段历史的秤杆毛泽东用它称过万里长征的巨大收获”。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59]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西安、延安、韩城、榆林、咸阳、汉中。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个):黄陵、凤翔、乾县、三原、蒲城、华阴、城固、勉县、府谷、神木、佳县。
景点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 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 ![]() |
大雁塔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大雁塔是唐朝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 | ![]() |
小雁塔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塔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 | ![]() |
兴教寺塔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墓塔。 | ![]() |
大明宫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是大唐帝国的皇宫,东方宫殿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 ![]() |
未央宫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又称西宫,刘邦称帝后七年(前200年)始建。使用时间达360多年。 | ![]() |
华清池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亦名华清宫,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 | ![]() |
西安城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西安城墙总周长13.74千米。有主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 | ![]() |
大唐芙蓉园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首家大唐文化主题公园,拥有全球幅宽最大的水幕电影,是国内最长的唐文化长廊。 | ![]() |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 |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 ![]() |
西安世博园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广运潭,园区总面积6270亩。 | ![]() |
西安钟鼓楼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安钟楼是西安的象征,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西安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法门寺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世界第九大奇迹,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 ![]() |
太白山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秦岭山脉主峰,也是中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 | ![]() |
周公庙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庙内古树参天殿堂成群,除了周公正殿外,还有召公、太公、等周人先祖及功臣勋将的配殿,汉白玉武将像等古迹名胜。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唐贞观二年所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 | ![]() |
乾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乾陵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 ![]() |
茂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镇北台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 ![]() |
红碱淖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 | ![]() |
统万城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最著名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历史。 | ![]() |
白云山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黄帝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 ![]() |
宝塔山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海拔1135.5米,是延安的标志,中国革命圣地的象征。 | ![]() |
壶口瀑布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 | 中国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玉华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海拔2401.67米,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 | ![]() |
药王山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药王山为纪念医学大师孙思邈,后人在此修庙、建殿、塑像、立碑,药王山成为著名的医宗圣地。 | ![]() |
照金香山 |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面积约312平方千米,是陕西省最大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华山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 | 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 ![]() |
少华山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 主峰海拔1664.4米,少华山是中国道教名山。 | ![]() |
洽川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 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张骞墓 |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骞墓是西汉著名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的陵墓。 | ![]() |
华阳景区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都在这里能看到。 | ![]() |
张良庙—紫柏山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紫柏山有九十二峰,八十二坦、七十二洞,风景如画,堪称秦巴千里栈道“第一名山”。 | ![]() |
黎坪风景区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 | 公园内层层山峦、莽莽林海、溪流清澈,一步一景、四季如画,让人感受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境界。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南宫山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 | 南宫山是巴山深处罕见的古冰川及火山遗址。 | ![]() |
瀛湖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 | 景区碧水蓝天,秦巴仙境,水质优良,物种丰富,气候温和,岛屿众多,素有“陕西千岛湖”之称。 | ![]() |
燕翔洞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融山、水、岸、洞自然景观及古镇、寺院、宗祠、戏园等人文景观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自然景区。 | ![]() |
凤堰古梯田 | 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美丽田园 | 景区是中国北方第一个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古梯田为展品,以民风民俗为陪衬,保护和展示传统农耕文明生产方式的开放式景区。 | ![]() |
景点 | 荣誉 | 简介 | 图片 |
---|---|---|---|
金丝大峡谷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 | 被誉为“峡谷奇观,生态王国”。 | ![]() |
牛背梁 |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秦岭东段最高峰,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因其山脊像牛背而得名。 | ![]() |
天竺山 | 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园内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它既有华山之险峻、又有青城之神幽、还有黄山之秀美。 | ![]() |
长城 | 秦始皇兵马俑 | 大雁塔 |
小雁塔 | 兴教寺塔 | 大明宫 |
未央宫 | 彬县大佛寺石窟 | 张骞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