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火星

曹火星

中文名 曹火星
逝世日期 1999年4月16日
代表作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他创作了歌曲及合歌、组歌等作品500余首,并为歌剧《懒汉》、《南海长城》、舞剧《石义砍柴》、《太行红旗》等作曲。主要代表作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人民总理人民爱》、《拥护共产党》、《我愿》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这熟悉的曲调,这滚烫的旋律,唱出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建党80周年前夕,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的父老乡亲们又一次来到中堂庙,凭吊追忆去世两周年的曹火星老师,正是他在这里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名曲。

曹火星原名曹峙,1924年10月生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1938年2月参加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即铁血剧社)任演员、音乐队队长。1939年冬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上战场》。1940年至1943年期间,曹火星创作《选村长》、《春天里喜洋洋》、《春耕忙》、《万年穷翻身》等一系列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

1943年在曹火星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年,铁血剧社调由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4月,曹火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曹火星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时,在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了不朽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平津解放后更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曹火星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坚定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周恩来看了曹火星的表演后大加赞赏周恩来看了曹火星的表演后大加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曹火星积极投身新艺术团体的创建工作。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天津人民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创作了《勘探工人之歌》、《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迎接祖国的召唤》等一系列反映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歌曲和《石义砍柴》、《太行红旗》、《西班牙女儿》等许多在文艺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歌舞剧,成为天津舞蹈事业的奠基人。

“文革”期间,曹火星受到种种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担任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创作了《我爱祖国》、《生活赞歌》等几十首歌曲。1984年出版了《火星歌曲选集》,同年天津市举办了《火星作品音乐会》。1994年离休后,还克服病痛等困难,又创作了《水之歌》、《江南柳》等百余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住院治疗期间还念念不忘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谱写歌曲。

1999年4月16日,为人民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的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生命的旋律停止了跃动,他走完了火星闪耀的一生。就在去世前的几天,曹火星还在病床上谱写一首纪念新中国50华诞的歌曲《啊,我叫中国!》

1938年参加革命后一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工作,此间曾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学习作曲和指挥。1949年到天津军管会文艺处音乐科工作,曾任天津市音工团副团长。1952年后主要从事作曲和行政领导工作,历任天津歌舞团团长、创作组组长、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1956年至于958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专家班学习作曲。现为中国文联委员或国音协常务理事、天津音协副主席、天津歌舞剧院院长。他创作了歌曲及合歌、组歌等作品500余首,并为歌剧《懒汉》、《南海长城》、舞剧《石义砍柴》、《太行红旗》等作曲。曹火星晚年仍在病中创作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百余首,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音乐事业。

音乐创作与救国理想

1924年10月18日,在河北省平山县岗南镇西岗南村呱呱坠地了一个男娃。他就是日后创作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音乐家曹火星。曹火星高小毕业的时候,心里盼着能继续上中学。就在这时, “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华北平原,曹火星的求学道路被迫中断。后来,他参加了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并成为村青年救国会主任,实现了一个孩子向革命者的跨越。同年,他被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任演员、音乐队队长。

1938年4月,曹火星和另外一些年轻人组成了旨在宣传抗日、鼓舞民心的“铁血剧社”。曹火星对音乐的热情和救国理想在这里找到了交集,从此稚嫩的双肩担起了小小剧社的半边天。

1939年,华北联合大学千里跋涉迁至平山,铁血剧社全体成员被组织安排入校,这是曹火星艺术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剧社里唯一会识简谱的就是曹火星,也只有他一人进入了文艺学院音乐系,正式学习作曲、和声等音乐知识,师从王莘、张非、吕骥、卢肃等众多前辈,如鱼得水。8个月的学习期间,聂耳、冼星海的抗战救亡歌曲,使曹火星的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和鼓舞,用歌曲去战斗的创作激情与日俱增。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作词、作曲的第一首抗战歌曲《上战场》。

1943年,曹火星所在的“铁血剧社”改由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战火的洗礼锤炼了曹火星,活跃的晋察冀抗战文艺哺育了曹火星。这年4月,在阜平县绿地村的一个无名山沟里,曹火星面对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同年9月,曹火星和同伴40余人挥别家乡平山,组成若干小分队来到平西敌后抗日根据地,深入生活,从事音乐创作,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曹火星所在的群众剧社最初在百花山下山坡西边,属于涞水县庄头村。10月,曹火星和剧社的赵艺平、赵珂、张学明等人组成小分队,翻山越岭转战到北京郊区的房山堂上村,一边搞减租减息,一边把党的抗日政策编成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节目。

用音乐投入战斗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第六个年头,这是最艰苦的一年,也是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关键一年,抗日战争露出了胜利的曙光。就在这时,蒋介石开始分裂和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授意由陶希圣执笔,以他的名义出版一本小册子《中国之命运》,叫嚣“没有国民党,那就是没有了中国”。这一说法当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七八月间,中共中央针锋相对地出版了一本《评中国之命运》,于同年8月25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及时发表了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和两份资料:《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用铁一样的事实批判和驳斥了这种无耻谰言和荒谬宣传,鲜明地证明了“今日的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那就没有了中国”这一真理。

根据中共中央精神,群众剧社小分队利用当地流行的“霸王鞭” 民歌曲调填新词,一连创作了4首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歌曲。此时延安《解放日报》刊发社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读着社论,曹火星心潮澎湃。他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抗战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

1943年10月一个深秋的晚上,曹火星开始专心致志地创作起词曲来。他凝眸思考了一会儿,便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是词曲的题目,也是这首歌曲的主题。他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铿锵的旋律,凝聚到笔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抗战六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曹火星轻轻呼出一口长气,顺手拨亮灯花,满意地反复默读。创作的激情鼓荡,他乘风疾驰。马上谱曲!家乡的民间小调、戏曲曲调接连涌来,他眼前浮现出孩子们打起“霸王鞭”行进演唱的景象。降 b调,2/4节拍,明快、流畅,节奏感要整齐。最后,那几个连续的、慷慨上扬的高音音符跃出时,酣畅的激情完全灌透曹火星年轻的躯体。

坐在土炕上,曹火星边写边唱,经过一天一夜的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一历史名篇诞生了。

寓意深刻的新字

接着,剧社的战友们教会了当地村民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很快,这首歌唱遍了当地。

这年10月底,涞水县的一位干部第一次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油印成歌片在县里传唱。当年,房山和涞水都属于平西专员公署管辖。尔后,晋察冀专区在保定易县办1000多人的干部冬训学习班时,曹火星又教唱了这首歌,并在群众剧社主办的刊物《群众歌声》上首次发表。

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解放,八路军唱着这首歌进驻了张家口。 9月12日,《晋察冀日报》第3版刊登了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在流传过程中,这首歌的词和曲都做过个别改动,最早的“他坚持抗战六年多”一句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真情的旋律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传遍全中国,唱红了祖国大江南北,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50年的一天下午,北京,中南海。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散步,忽然听到放学回家的女儿李讷在唱歌,把女儿叫到身边,好奇地问:“ 你唱的是什么歌呀?再唱一遍给我听听好不好?”李讷笑了笑:“爸爸,我唱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接着,大方地放开喉咙唱了一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微笑着听完,毛泽东问:“乖女儿,你说说,中国共产党是哪年成立的?”李讷不假思索地答道:“1921年!”

“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去年10月1日。”

“好!那么中国的历史有多少年了?”这个问题可有点难。李讷想了想,试探着说:“大概有几千年了吧?”

看到李讷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毛泽东接着说:“不要紧,我帮你加上一个‘新’字,这首歌就叫《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看好不好?”这时,秘书田家英也已经来到院子里,毛泽东说:“是啊,新中国要有新的面貌,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过去几千年没有的成绩,任务重哩!”(摘自逄先知《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1年6月初,李讷对这一说法予以肯定,说:“确有此事。” 此后,毛泽东还曾把这个问题提到中央的会议上来。从此,这首歌就改成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中小学生的音乐课课堂,成为与党史相伴的不朽之作,回荡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创作经历

平山县西岗南村

1938年2月参加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走上了革命道路。同年调平山县抗日救国青年联合会宣传队(即铁血剧社)任演员、音乐队队长。

1939年冬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期间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上战场》。

1940年至1943年期间,曹火星创作《选村长》、《春天里喜洋洋》、《春耕忙》、《万年穷翻身》等一系列为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

1943年在曹火星的生命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年,铁血剧社调由晋察冀边区抗日联合会领导,并更名为群众剧社;4月,曹火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曹火星和战友们深入平西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时,在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创作了不朽之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平津解放后更名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曹火星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对历史实践的亲身感受,化作无穷的力量,谱写出反映人民心声和时代真理的最强音,这不仅是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重大贡献,同时对于坚定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信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曹火星积极投身新艺术团体的创建工作。从1952年到1966年,他先后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歌舞团团长、天津人民歌舞剧院副院长、院长。创作了《勘探工人之歌》、《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迎接祖国的召唤》等一系列反映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歌曲和《石义砍柴》、《太行红旗》、《西班牙女儿》等许多在文艺界产生巨大影响的歌舞剧,成为天津舞蹈事业的奠基人。

曹火星夫妻曹火星夫妻

“文革”期间,曹火星受到种种迫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先后担任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以更加旺盛的精力创作了《我爱祖国》、《生活赞歌》等几十首歌曲。

1984年出版了《火星歌曲选集》,同年天津市举办了《火星作品音乐会》。

1994年离休后,还克服病痛等困难,又创作了《水之歌》、《江南柳》等百余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住院治疗期间还念念不忘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谱写歌曲。

1999年4月16日,为人民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的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生命的旋律停止了跃动,他走完了火星闪耀的一生。就在去世前的几天,曹火星还在病床上谱写一首纪念新中国50华诞的歌曲《啊,我叫中国!》。

作品介绍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庆祝以党的生日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上,人们耳畔常常会响起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的创作者,就是著名作曲家曹火星。

1943年曹火星在房山区堂上村中堂庙

创作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创作背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曹火星所在的音乐队由晋察冀边区总部驻地阜平出发,到了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该村是京西南百花山脚下的一个深山小村,是抗日根据地。当时,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说什么“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中共随即发表了《评中国之命运》,针锋相对地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年轻的曹火星虽然参加抗日斗争时间不长,但抗日的峰火、战斗的硝烟,使他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现状感触极深,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充满激愤,对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刻骨的仇恨。他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四万万同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挽救苦难的中国……针对蒋介石“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的谬论,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他脑海中升起。于是,他怀着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和国恨家仇,蘸着血和泪,利用当地流行的一种叫“霸王鞭”的表演形式,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句极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词语作为曲名,创作了激励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著名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样,经过那些会打“霸王鞭”的人一唱,马上就流传四方了。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首饱含人民群众抗战激情,真实反映时代心声的歌曲唱遍了平西根据地,也唱遍了整个中国。

曹火星作曲的地方曹火星作曲的地方

1949年初,曹火星随部队进入天津。这时,天津军管会转发了一份文件,通知部队进城后不要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已经流传甚广的歌,通知大意是:京津系新解放区,群众觉悟不高,此歌暂不唱。后来了解才知,有民主人士反映歌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歌词不妥。因为没有共产党的时候早就已经有中国了,怎么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呢?然而,群众却反映不能不唱这首歌。1950年,毛泽东同志又亲自在歌词中的“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天津解放后,群众剧社改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和天津歌舞剧院。曹火星任歌舞剧院院长。有一次,他去解放军某部参加文艺晚会。恰值开幕前的片刻,曹火星赶到了。一声响亮的“起立”,驻地官兵以整齐的队列向他致礼。然后,军人的拉歌合唱像狂风一样,掀卷着整个礼堂。他们唱的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军人的歌喉,听起来有些干硬和粗糙,但这是世界上最纯朴、最雄浑、最严整的歌声。它不需借助任何的扩音设备,不需加任何的管弦伴奏;它威震堂宇,压倒一切。它深深地感动了歌曲的创作者曹火星。

一生为党和人民而歌

1958年的一天,曹火星期待已久的时刻来临了。毛泽东到天津视察工作,接见天津各界人士,曹火星作为天津歌舞剧院的代表出席了会见。在握手的瞬间,曹火星的心被巨大的温暖突然裹紧,颤抖得几乎晕眩,兴奋地笑出了声,多年的“宏愿”实现了。当毛泽东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时候。他只回答,“我是搞音乐的。”旁边有人介绍说: “他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作者曹火星。”毛泽东微微笑着说:“曹火星,我知道,我还为你的歌改过一个字呢!”

曹火星的二女儿曹红怡回忆道,“小时候,自己并不知道这首歌是父亲写的,直到上学看到音乐课本时我才知道,这首歌是我父亲写出来的。半夜醒来时,常常看见父亲在遮盖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天气热时还把脚泡在凉水盆里。那时,我并不理解父亲的心情。我随着这首歌一天天长大,才真正理解到当时父亲为什么写这首歌,他心里就是想着党、热爱党。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文革期间遭受种种磨难,他爱党、爱国,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没有变!”

在战争年代,群众剧社以文艺为武器,向群众宣传,鼓舞士气,足迹遍及太行山麓。这支有着光荣传统的文艺队伍,在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了天津,成为天津第一支专业文艺团体,成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歌舞剧院的前身。曹火星历任天津歌舞剧院院长、市文化局局长、市文联副主席、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曹火星一直坚持以饱满的革命热情进行艺术创作。他思考的问题是,写出的歌一定要易于传唱,所以他一般都采用民歌素材使其曲调流畅上口。他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写的歌首先要群众喜欢唱、乐意听,才能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人民是音乐的创造者。”这是音乐家曹火星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热情讴歌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他创作的《我们的祖国到处是春天》、《人民总理人民爱》、《拥护共产党》、《我愿》等作品贴近群众、深入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反映亿万人民艰苦奋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热忱,深受群众喜爱。

1999年4月16日,人民音乐家曹火星生命的旋律停止了跃动,他走完了火星闪耀的一生。就在去世前几天,曹火星还在病床上谱写一首纪念新中国50华诞的歌曲《啊,我叫中国!》。

如今,平山县西岗南村已成为红色旅游的一个重要景点。每逢节庆日和纪念活动,各界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党员、共青团员、中小学生,纷纷来到纪念广场,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嘹亮歌声,抒发着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2006年,“ 曹火星纪念园”在他的家乡平山县西岗南村落成,占地10亩,由词曲碑、纪念亭、曹火星塑像、江泽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题词碑等组成。2008年6月27日,曹火星纪念馆也在这里建成。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真挚的语言、质朴的风格、流畅的旋律,道出了中华民族的心声,唱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年,曹火星没有想到,这首歌成为中国革命音乐的不朽之作,后来被誉为“ 颂党第一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究竟出了多少歌本、唱片、录音带,已难以统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华诞之际,这首歌无数次唱响在中华大地上,经久不衰,而且还要被后人继续传唱下去。

关于名字

1940年为表达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他把自己的名字曹峙改为“曹火星”。曹火星一生创作了1600多首歌曲,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纪念馆舍

概述

曹火星纪念馆原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落成于2008年6月27日,总投资260万元,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坐落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曹火星的家乡——平山县西岗南村。   新修葺挂牌的纪念馆由曹火星纪念园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组成。纪念园建有纪念碑、纪念亭、曹火星雕像等;歌史陈列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配以模拟场景和声光电手段,简明回顾了人民音乐家曹火星的成长和创作历程,重点介绍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纪念馆从即日起免费向游人开放。   该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笔题写。

纪念园

2006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前夕,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作者、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命名的“曹火星纪念园”在他的家乡平山县西岗南村落成。平山县将曹火星纪念园列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项重点工程,投资60万元,并立曹火星塑像。曹火星纪念园占地10亩,由词曲碑、纪念亭、曹火星塑像、江泽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题词碑等组成,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专门为雕像题名。

女儿谈父亲创作

“直到上学读音乐课本,我才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是我爸爸写的。爸爸已经去世12年了,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都特别想念爸爸。”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本网记者在天津专访了“颂党第一歌”词曲作者曹火星的爱女、年过六旬的曹红怡女士。

据曹红怡介绍,曹火星原名曹峙,生于1924年10月。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曹火星不得不中断学业随家逃难;14岁参加平山县农民抗日救国会,走上革命道路;15岁即完成了自己作词作曲的第一首抗战歌曲《上战场》。1943年10月,年仅19岁的曹火星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爸爸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这首歌的整体水平并不高,但因为说了人民的心里话,才得到人民的喜爱。’‘我写的歌能被人民喜欢、传唱,是我最大的满足,没有人民和党的教育、培养就没有我。’”

令女儿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50、60年代,曹火星的音乐创作进入高峰期。“那时候,爸爸白天在单位忙于行政工作,晚饭后开始写作,每天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晚年,爸爸克服眼疾带来的不便,举着放大镜坚持写作,就在去世前的几天还在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谱写歌曲,但是这首歌只写了一半。凭着坚韧和执着,爸爸一生创作了1600余首歌曲。现在想来,他这样拼命创作,就是想多写歌,争取再写出好歌。”

曹红怡告诉记者,曹火星最喜欢吃老家的红薯和玉米面菜团子,基本不吃鱼和肉类食品,衣服上总是有补丁。五十年代出国时做的一身西服,一直穿到八十年代。“十年动乱,爸爸身心受到严重创伤,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无怨无悔。恢复工作后,他将补发的一万多元工资,一分没留,全部作为党费交给了组织。”

曹红怡说,在爸爸的影响下,她家兄妹四人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纪念,她保存了一张爸爸与周恩来总理的合影;其他遗物悉数捐给了档案馆和纪念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